民調落後8個百分點 特朗普最後十天能反敗爲勝嗎?
(原標題:民調落後8個百分點,特朗普最後十天能反敗爲勝嗎?)
隨着22日晚特朗普和拜登最後一場大選辯論結束,2020美國大選終於進入尾聲。
多項民調機構的全國調查顯示,目前拜登的平均支持率比特朗普高出7.9個百分點。從現階段選情數據看,似乎拜登贏面更大一些。
民調數據真能說明一切嗎?4年前美國大選民調“滑鐵盧”還歷歷在目,一路領先的希拉里最終沒能進入白宮。而今年的美國大選還有10天,選情似乎更爲膠着,在此情況下,4年前民調的“重大失誤”是否還會重演?
一路領先的民調數據“似曾相識”
7月初以來,拜登在全美平均支持率一直保持領先,有些地區甚至領先特朗普十幾個百分點,在選情上有着明顯和穩定的優勢。
美國政治網站Real Clear Politics綜合各家民調機構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22日,有50.7%的選民支持拜登,而特朗普則落後7.9個百分點,平均支持率爲42.8%。
據福布斯新聞報道,就全國平均民調數據而言,拜登有着“壓倒性”的優勢,但在關鍵搖擺州里,兩人的選情膠着。拜登在幾個關鍵搖擺州的平均支持率一直沒有突破50%,而特朗普的支持率一直遊走在45%,拜登只能保持“有限的領先”。
但民調領先並不代表選票領先,在2016年的美國大選,贏了民調卻輸了選舉的希拉里就經歷過這一“大逆轉”。
當年,她在全美平均民調上的優勢幅度爲7個百分點。即使在“郵件門”等醜聞的衝擊下,希拉里的支持率仍然保持領先到選舉日前一天,儘管領先幅度下降到3%。
很多人都沒料到這一優勢在選舉之夜遭到特朗普的“逆風翻盤”。
當地時間10月21日晚,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抵達賓夕法尼亞州,爲自己前副手、今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現場演講助選。
在現場他表示自己根本不在乎民調結果,但“不能掉以輕心”。
拜登的競選團隊稱,他們需要吸取2016年大選的經驗,不能對未來過分樂觀。拜登的競選經理迪倫稱:“如果我們從2016年學到了什麼,那就是千萬不能低估特朗普及其團隊最後一搏的能力。”
當下的選情對兩黨人士而言,都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共和黨競選顧問肯•斯佩恩表示,要是想改變目前的大選軌跡,恐怕需要一場政治地震。
是什麼造成民調結果的偏差?
2016年大選的結果削弱了公衆對於民調數據的信任,有着2016年的“前車之鑑”,在2020美國大選進入倒計時的當下,不少人開始質疑,是否仍然可以相信這些數字。
在美國公共輿論研究協會的一份報告中,研究人員詳細分析了2016民調與結果的不符,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
首先,根據美國特殊的“選舉人團制度”,全國普選票的絕對數量並不等同於最終選舉結果,最終總統人選需要由全國選舉人投票的數量來定,任何一方只要拿到270張選舉人票即可當選。
因此,儘管2016年希拉里在普選中領先了近300萬張普選票,相對特朗普最終實現了2%的優勢。但在選舉人投票中,特朗普最終拿到了306張,而希拉里只獲得232張。
“2016年的結果並不是民調的失敗。”益普索民調負責人克里斯•傑克遜如此認爲,當年人們沒有意識到選舉人票的重要性與偏差。
馬奎特大學的教授查爾斯•富蘭克林表示,儘管當時國家民調是準確的,但州級民調還是存在一定誤差的,特別是在密歇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威斯康星州這些重要的搖擺州。
在這些搖擺州中,有不少選民直到投票的最後時刻才作出決定,但大部分州級民調在大選前一週就已停止繼續調查,這部分人羣的政治取向自然無法被數據包含。
除此之外,富蘭克林認爲,2016年絕大部分民調機構都忽視了選民教育水平的影響。當年民調的受訪者往往都是高學歷,但事實上有很多藍領工人、低學歷選民都選擇投票支持特朗普,這些人羣的投票意向沒能被民調所察覺,導致希拉里的支持者在樣本中佔比過大,最終結果出現偏差。
與此同時,另一個經常被提及的因素是“害羞的特朗普粉絲(Shy Trumpers)”這一現象,這是指那些支持特朗普但卻不願意公開其政治傾向的選民。他們甚至會在民調中撒謊,卻在投票時給予特朗普支持。
特拉法加集團的策略師和民意調查師羅伯特•卡哈利強調,在2016年大選前夕,“害羞的特朗普粉絲”形成的選民團體“暗中”給了特朗普很大的優勢。
他也預測稱,今年將會有更多“害羞的特朗普粉絲”參與投票。“這些人不想被輿論攻擊,但他們的數量可能已經大大增加了。”
但根據美國公共輿論研究協會發布的報告,猶豫不決的選民比“害羞的特朗普粉絲”更能扭轉民調的結論。
報告稱,在2016年選舉日前,還有多達13%的選民尚未決定人選,這比2012年增加了8個百分點,而該羣體的大多數人最終投票支持了特朗普。
不過,皮尤研究中心主管考特尼•肯尼迪稱,2020年的大選不太可能再次發生這種情況。“2016年與2020年之間有個很大的區別,那就是當年我們都不知道兩位候選人能成爲什麼樣的總統。”
“人們已經花了4年時間考察特朗普。”考特尼稱自己有理由認爲,今年這些猶豫不決的選民,不會像2016年那樣影響巨大了。
從統計學的角度,大選民調沒有顯著的準確性,並且民調的準確與否,都只顯示某一個時間點的選民傾向。
對此,富蘭克林認爲,2016年的大選能起到足夠的“警示作用”,不應該依靠民調數據來預測獲勝者,數據不能完全當成選舉結果的參考。
“選民應該根據自己的喜好而不是民調來決定投給誰。”
民調數據還能讓人信服嗎?
在諸多影響因素下,今年的民調是否還能提供一個較爲準確的選舉態勢?
吸取了2016年的“教訓”,今年不少民調機構對樣本採集的方式進行修改,根據受教育程度調整權重、平衡不同地理位置的受訪者、改變訪問方式、減少抽樣誤差等。
爲了讓州級民調的結果更爲精確,不少機構這次決定延長調查時間至大選前夕,尤其在一些選情膠着的搖擺州,以此獲得更爲準確的數據。
這些改進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2020年民調結果的可信度。
因此,一些分析人士認爲,今年的選情相對上一屆更爲明朗。即使仍會有不定因素,但最終的誤差仍是可以控制的,並且拜登目前的領先優勢已大幅降低了民調完全逆轉的可能性。
2020年的美國大選看似與2016年的情況相似,但其實諸多方面也並沒有重演過去的進程。
據全國民調數據顯示,近兩個月來,拜登的支持率始終領先於特朗普,並且有時將差距擴大至10個百分點,這與2016年希拉里所佔的局勢大爲不同。
在大選臨近的最後兩週內,那些“猶豫不決的選民”比例只剩下不到3%,而這部分人羣在2016年同期的比例還高於5%。
但選戰的衝刺階段還可能會有很多變數,民調的“穩固”也並不能說明拜登在選舉上十拿九穩。福克斯新聞評論表示,今年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投票方式改變等因素,都會對選舉前瞻帶來更多迷霧。
儘管民調可以很好指導選民瞭解總統候選人的受歡迎程度,但它並不總是能轉化爲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