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與北韓的民主路

(圖/路透

自從緬甸軍方在2月1日發動政變後,民衆示威罷工持續延燒,軍方的鎮壓手段也愈來愈強硬,導致至今超過70人死亡。雖然聯合國美國祭出制裁,但軍政府沒在怕,放話說緬甸已習慣了外交孤立與制裁,也生存了下來。就這點看,緬甸和北韓頗有些類似。

兩國長期都是民主化外之地,都是槍桿子把持政權,也都無懼國際制裁,狠了心用鐵腕壓制國內。外界再怎麼罵,他們渾然不看在眼裡。經貿制裁有些效果,但經濟凋敝的苦果多是老百姓吸收,當權者依舊可以盤踞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上作威作福外人施壓很難撼動當地的權力結構

北韓和緬甸當然還是有些不同。首先,北韓就沒有民主英雄金氏三代高壓獨裁加上洗腦教育,把北韓管得如同鐵板一塊,沒有民運者能冒頭。緬甸卻一直有翁山蘇姬這個民主領袖,可以激發追隨者並爭取國際奧援。一個英雄人物,對任何地方的民主運動都非常重要,因爲反抗專制的民衆需要一個英雄或烈士,來爲自己的信仰熱血找到歸依。有英雄與沒英雄,對搞運動來說真的差很多。

其次,北韓有核彈,這就是緬甸比不上的了。北韓的軍事工業與科技進步快,長程飛彈已經能打到美國本土。金氏王朝用核武爲自己製造和美國抗衡叫牌的籌碼,逼得美國必須慎重應對,結果是一直被北韓反反覆覆地耍弄,川普賞臉地和金正恩舉行3次「川金會」,但握手拍照後什麼實質讓步也沒換到。

兩國的地理戰略意義也很不一樣。北韓處在中、俄、日、韓間,可以對美國的盟友日、韓造成威脅,但大陸與俄羅斯都不希望北韓這塊地被美國勢力進駐,所以雖然也擔心北韓爆發核危機,卻也不容許北韓被美國弄垮,美國對付北韓因此必須顧忌大陸和俄國。在大國較勁的夾縫中,北韓找到了穩固的生存空間

緬甸倒不是大國角力舞臺,而是邊緣地帶的自成一格。地緣上可以算是大陸的後院,外交上也與不會對民主囉裡囉嗦的大陸友好。在緬甸軍方看來,最重要的還是緊抓住自家內部的統治權,所以不管對內如何鎮壓,至少不會像北韓那樣對外喊殺喊打,把飛彈射到人家頭頂上,連美國都要膽戰心驚。

換句話說,核彈愈造愈厲害的北韓,對國際社會來說,是個燙手的山芋,而對外不形成威脅的緬甸,就是個不太燙手的山芋。不管它內部怎麼燒,就算軍政府再度終結民主,就算人民流血、國際的孤立制裁都產生不了什麼效果,也不會真的對國際秩序造成衝擊,所以處理不了也其實沒太大關係,只是可惜了一個脆弱初生的民主。

大家可以很同情,但對一塊土地的人民來說,他們必須承受的權力結構與政經命運,都不是外人能幫得上忙的。有時外力介入反而會讓情勢更復雜,或導致代理人戰爭。因爲有能力介入的強權,少不得有自己的政經算計。聯合國安理會的譴責文,因爲陸、俄、印度和越南的反對,刪掉了譴責軍方政變及威脅採取進一步行動的說詞,連說幾句硬話都做不到,還能期待國際提供什麼實質協助?

緬甸民主路道阻且長,過去軍方曾兩次血腥鎮壓民主,如今很有可能重演。看到緬甸的政局又走回翁山蘇姬被關的舊情節,深感建立一個民主體制是多麼困難,而民主又是多麼珍貴與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