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高溫煮不滅!衛福部列4大QA:僅1招可預防

衛福部證實,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受害者遺體驗出米酵菌酸。(示意圖/資料照,粘耿豪攝)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今(28)日出現重大進展,衛生福利部次長王必勝召開記者會證實,死亡案例解剖後確認驗出「米酵菌酸」。衛福部也分享關於米酵菌酸的4大重點,強調米酵菌酸不會因爲洗滌或烹飪破壞,只能透過1招來預防,「請消費者不要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澱粉發酵食品」。

衛福部表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一種罕見毒素,由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 B. cocovenenans)產生,該菌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椰子和玉米,「在攝氏溫度22至23度和中性pH值的環境中,會迅速增殖,產生大量的米酵菌酸」

衛福部指出,米酵菌酸會影響肝臟和腎臟,引起包括精神不振、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症狀,嚴重時,食用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可能會危及生命。

衛福部強調,米酵菌酸不會因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因此預防是關鍵,「請消費者不要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澱粉發酵食品」。

衛福部整理歷來的米酵菌酸相關食品中毒案件,印尼曾在1985年首次報導與米酵菌酸中毒相關的死亡事件,莫三比克2015年因引用慄酒(發酵玉米粉飲料),導致中毒案件,大陸2020年因食用酸湯子(玉米發酵食品),導致中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