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繞兗州 來了就不想離開

很多人不辭辛苦地一次又一次走進同一個景點,不僅是因爲景,更是因爲這裡有歷史,能感受不一樣的人文景觀兗州人說起興隆塔,無不帶着自豪,但同時又很無奈和遺憾,自豪的是它曾經的存在,遺憾的是,曾經的它已不復存在。

兗州有歷史,有文脈,有它的不可複製性。兗州是煤鄉,更是“夢”鄉,有夢者造夢,失夢者尋夢。兗州興隆文化園便是在興隆塔的基礎上,打造的大型景區,它不僅是一座文化旅遊園區,更承載着這座城市轉型的夢想。

據悉,景區目前已進入室內施工建設衝刺階段,預計今年內全面竣工,2014年初即將盛大開園迎客。記者近日前往施工現場漫步於即將竣工的興隆文化園,探秘這個獨特的“夢”鄉。

地宮出土4件國家一級文物

事實上,兗州並非一座缺乏歷史沉澱的城市,早在公元前21世紀,夏禹劃天下爲九州,兗州爲其一。三國時期,曹操也曾在兗州屯兵。四千餘年的歷史變遷中,兗州相繼爲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2008年8月,興隆塔地宮出土一批珍貴的佛教文物,包括鎏金銀棺、舍利金瓶石函、安葬舍利碑刻 4件國家一級文物和佛頂骨舍利等佛教聖物,使兗州一時名噪海內外,同時,爲兗州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契機。”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興隆塔地宮的考古發掘中出土舍利碑刻一塊,這塊宋嘉佑八年刻石,敘述了興隆塔地宮的建造年代、原因、經過,記述了兗州興隆寺地宮佛頂骨舍利的來歷。

兗州的佛教文化歷史記憶之門因此而打開,衆多的歷史記載與人物線索串聯起佛教文化興衰的篇章。基於此,結合兗州資源型城市向旅遊型城市轉型的方針,以及兗州的自然、人文資源條件,兗州萌發了以佛教文化爲主的文化旅遊景觀羣,帶動城市轉型和就業、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和消費水平的“生態復興之路”的想法。

一園三區 定位國家5A級景區

2009年,兗州興隆文化園破土動工,園區按“一園三區”的概念建造。依照“見、悟、修”三大修行理念,整個園區被劃分爲西、東、南三個功能區域,分別實現“禮佛祈福”、“體驗感悟”、“濾心養性”三大功能,三個區域既相對獨立,又渾然一體。“無論是來禮佛、瞻仰舍利的佛教信衆,還是熱愛佛文化藝術、渴望釋放壓力的普通遊客,都可以遠離鬧市,在環境幽雅、古色隱逸的大興隆寺景區內找到一塊內心自在的清涼世界。”景區負責人說,興隆文化園將着力發展以文化體驗爲特色的新型遊覽方式,讓遊客通過輕鬆的娛樂互動領會博大精深的東方哲學。整體建築風格在嚴格遵循佛教建築規範的基礎上,運用現代設計理念,既不失佛教文化園區的清淨與莊嚴,又很大程度提升了其現代感與自在感。

西區爲祈福區,主要建築包括靈光寶殿靜心園、觀音園、興隆寺等。建成後,將成爲與臺灣中臺禪寺、陝西法門寺等著名佛教建築遙相呼應,集傳統與現代於一體的當代標誌性佛教建築。東區爲體驗區,穿插生態、水景園林、建築和文化景觀五大元素,主要建築包括山門鐘鼓樓、清涼步道演藝區等。南區禪修區,利用地面塌陷後上升的地下水進行生態治理開發,建設融入佛教理念的藝術村、度假村,從而形成國內外獨具特色的溼地禪修體驗中心。

以5A級景區爲目標的興隆文化園,目前整體佈局規劃及建築建造已基本完工,正在進行內部環境和設施的完善和調試,從聲、光、電系統及設備,到建築裝飾裝潢,皆由國內外頂級團隊設計建造,預計將於2014年年初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