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舉着“矛尖”談和平多麼諷刺
社評
首艘部署在關島的“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明尼蘇達”號於當地時間26日抵達,美國海軍爲此發表了一條新聞稿,將在關島部署的攻擊核潛艇稱爲“矛尖”。該文宣稱這是美國印太地區海軍力量戰略部署計劃的一部分,印太地區的安全環境要求美國海軍將最強大的部隊部署在前方,文中還有促進印太“和平與繁榮”的說辭。美軍一邊用“矛尖”不斷刺向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一邊又大談所謂的和平與繁榮,這種雙標實在諷刺。
首艘部署在關島的“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明尼蘇達”號於當地時間26日抵達
這不是美國的核潛艇第一次到關島,卻是明顯的軍備升級。從數量上看,2021年11月之前部署在關島的攻擊核潛艇只有2艘,而隨着“明尼蘇達”號抵達,總數已達到5艘。從等級上看,之前在關島部署的是“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此次升級爲第四代的“弗吉尼亞”級,關島剩餘4艘核潛艇在退役後也將被替換成“弗吉尼亞”級。有媒體稱,這些部署意味着“矛尖”抵近中國的距離縮短數千公里。
“明尼蘇達”號的部署進一步證實了,美國對關島的規劃是把它打造成一個刺穿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兇器”。美國國防部近年來每年投入10多億美元加強關島的戰備建設,有人稱其意在將關島打造成“第二島鏈”的“不沉的航空母艦”。更值得關注的是,這種戰備升級帶有強烈的假想敵和實戰意味,已經成爲刺激地區緊張局勢的直接導火索之一。近年來,美國在亞太地區不斷兜售其所謂“印太戰略”,通過強化“五眼聯盟”、推動“四邊機制”,拼湊各種封閉排他的“小圈子”,還不斷舉行鍼對中國的軍事演習,試圖將亞太地區分割成幾個互相防備的“碎塊”。今年4月,美國國會還通過了950億美元補充軍事援助和支出法案,其中81億美元用於在亞太對抗中國。美國爲其“印太戰略”可謂是“煞費苦心”。
“明尼蘇達”號的部署實際上暴露出美方所謂“對華管控分歧”說法的虛僞性。這表明華盛頓只是希望中國全盤接受它的訛詐和打壓,不做出任何反應,進而減少它挑撥離間的風險成本。與此同時,美方還希望通過不斷加大軍事部署,讓其盟友真心相信跟着美國挑釁、遏壓中國將不會有什麼風險,進而加速“北約亞太化”的進程。但中國不可能在這一點上慣着華盛頓,任由它肆意妄爲,這恰恰是出於對地區和平的維護和擔當。
現在華盛頓在“遏制中國”的臆想中有點魔怔了,它在某種程度上走進了一個“只能強化不能減弱”的怪圈。這給美國帶來的是越來越沉重的戰略負擔,美國國內很多人已經意識到這一點。近年來美方對華施壓的說辭換了很多套,從“脫鉤”到“去風險”,再到“負責任地管控分歧”,表明華盛頓對國際社會的人心所向是清楚的,地區對和平穩定的巨大呼聲讓它忌憚。然而它卻在“政治正確”的慣性中不受控制地走向了更加危險的方向。
過去幾年,中美兩國兩軍關係雖然經歷了跌宕,但也開展了對話與合作,總體實現了穩定。但這種來之不易的穩定依然很脆弱,仍需要兩國付出巨大的努力去維持和鞏固。中國對美沒有戰略惡意,也希望美方能同中國相向而行,少乾點東部署一個武器西打造一個基地這些沒有任何建設性的事情,多做一些地區真正需要、真正歡迎的事情,有一個大國該有的樣子。
延伸閱讀
媒體:年初外媒炒作"5艘美國航母包圍中國" 如今成笑話
美國航母又從中東撤走了——當然五角大樓否認與胡塞武裝的襲擊有關。美國海軍學會網站18日稱,隨着“林肯”號航母的離開,僅僅一年之內,美國在中東地區就第二次出現航母戰力空白,充分暴露了美國航母當前的捉襟見肘。
圖爲美媒報道截圖
報道稱,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中東地區一直有美國航母存在,並且有時會有兩艘航母同時在此區域活動。今年6月,在中東超期部署的“艾森豪威爾”號在多次遭到胡塞武裝的無人機和導彈襲擊後,最終獲准返回——該艦官兵後來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承認,在此輪部署期間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而美國海軍一時間無法抽調其他航母能夠快速填補“艾森豪威爾”號離開帶來的中東航母戰力空白,直到從西太平洋抽調“羅斯福”號航母纔算勉強填上空白。
如今這一幕場景再度重演。“林肯”號航母打擊羣於8月部署到中東地區,美國海軍學會網站稱,如今隨着該航母打擊羣的離開,中東地區有可能將有一段時間沒有美國航母存在。報道猜測,有可能接替它的是“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羣,目前後者正在東大西洋前往地中海的途中,未來有可能會前往美國中央司令部轄區,繼續在紅海附近執行所謂“繁榮守護”行動。
“華盛頓”號航母將抵達日本橫須賀
另一種可能是即將抵達日本橫須賀的“華盛頓”號航母,它接替此前部署日本的“里根”號,繼續在西太平洋前沿部署。從去年以來,美國一反常態、不顧中國周邊出現航母戰力空白,抽調西太平洋的航母支援中東已經不是稀罕事,因此未來“華盛頓”號轉赴中東,也不是奇怪的事。
但這就讓今年年初西方媒體集體炒作的一條“大新聞”變成了笑話。可能某些網友們還記得,今年年初美國《新聞週刊》、印度《歐亞時報》等紛紛渲染稱,美國今年可能將近一半的航母部署在西太平洋,以發出威懾中國和朝鮮的信號。
圖爲年初的外媒報道截圖,稱“5艘美國航母將包圍中國”
當時這些媒體渲染稱,3艘美國航母已經在西太平洋運行,還有兩艘即將抵達。“它們的到來將標誌着美國11艘航母的5艘首次同時在該地區執行任務”。
“這些部署標誌着近代歷史上首次有5艘美國航母同時在西太平洋執行任務,展示了美國的實力。”
“近一半美國航母將史無前例地在中國周邊咆哮,超過了此前創紀錄的3艘航母。”
結果這都已經到年底了,說好的“5艘美國航母威懾中國”呢?如今五角大樓別說是在中國周邊集結5艘航母了,今年以來美國多次在西太平洋出現航母戰力空白,情況比中東更嚴重。倒是中國海軍不久前首次展示了由遼寧艦和山東艦組成的雙航母戰鬥羣。至於說珠海航展上,中國海軍公開展示的殲-15T彈射型艦載戰鬥機、殲-15D電子戰飛機以及中國航空工業官宣的殲-35隱形艦載戰鬥機,都在陳述一個事實——戰力更強的中國彈射型航母已經不遠了。
報道稱法國中型航母“戴高樂”號派往亞太
對於美國航母如今的捉襟見肘,就連美國盟友也看得很清楚。韓國《朝鮮日報》18日稱,美國雖擁有11艘航母,但除了正在維護修繕或部署途中的航母以外,能夠投入實際作戰的航母打擊羣只有3-4個。今年5月部署在亞太地區的“里根”號航母返回美國接受維護修繕,6至8月隨着“羅斯福”號和“林肯”號同時被部署到中東,亞太地區一艘美國航母也不剩。“如今,美國正在同時應對俄烏衝突和中東衝突,心有餘而力不足。”在此背景下,北約先後將意大利輕型航母“加富爾”號、法國中型航母“戴高樂”號派往亞太,明年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也要來,“北約航母接連前往亞太填補美航母缺位”。
只是在老司機看來,面對擁有主場優勢的中國海軍,這些連護航艦艇都湊不全、甚至連艦載戰鬥機都不完整的北約航母,其實不過是走過場而已,恐怕就連五角大樓也沒有真正指望它們能夠“牽制中國”,更談不上“威懾中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