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微短劇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付費模式
當下微短劇井噴式增長的態勢有目共睹,但在收穫滿滿商業利潤的同時,其付費模式暴露的種種問題也成爲近期輿論關注的焦點。
有的微短劇以0.9元解鎖一集、9.9元解鎖本劇全集等低價噱頭吸引用戶,而實際觀看成本達到數十元乃至上百元;有的在付款頁面穿插所謂福利充值廣告,但沒有清楚詳細的使用規則、用戶須知或會員協議等;有的在付費時迅速跳轉,讓消費者被動成爲會員;還有的在充值界面默認勾選“自動續費”,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總之,花樣百出、套路不斷,根本目的就是把消費者“套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熟悉手機的老年人正在成爲被某些微短劇“收割”的主體,他們不僅更有可能因爲觀看微短劇而“上頭”,還有可能因爲不擅長手機操作在同一部劇集中重複付費。
微短劇的付費模式何以“瘋狂”到了這種地步?這背後有製作方、經營者急於盈利的心理,更與整個行業的發展狀況有關。儘管有不少人將微短劇視爲市場的“新風口”,但事實上,微短劇賽道依然離不開內容產業的“二八定律”,即賺錢或保本的項目佔少數,八成左右的項目虧損居多。
也就是說,在各路人馬紛紛涌入微短劇賽道的大背景下,所謂“7天拍完,8天億元,10天財富自由”之類的神話早已破滅,現實情況是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除了極少數頭部作品外,大多數微短劇的處境並不樂觀。
由此可見,微短劇付費模式的亂象不僅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正當權益,也在不斷破壞整個行業的大環境,不利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受訪者就表示:“看了一部劇,扣我一百多或者扣多少就行了,你扣我300塊錢。客服說沒事,這個是會員制,你可以慢慢看。我需要再看嗎?看一次我都不看。”
如果微短劇收費模式得不到及時的規範和治理,就會漸漸勸退消費者。願意主動充值的消費者少了,又會導致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讓某些經營者挖空心思去設計“收割”消費者的新套路。顯然,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因此,微短劇的付費模式首先要做到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平臺經營者有義務在消費者進行付費充值前,對其充分告知相關重點條款,同時要明確設置退費機制。同時,平臺方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對第三方用戶資質審查和付費機制審覈的力度,不能因爲交易發生在第三方小程序就推脫平臺自身的責任,應建立起快速反應的投訴渠道和懲戒機制,協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
還應該看到,當前微短劇吸引眼球的絕招,仍是借用傳統影視劇的操作,即在結尾處設懸疑點,或是噱頭,以吸引受衆觀看下一集。但與質量上乘的經典影視劇相比,微短劇也有明顯的劣勢:每集只有一兩分鐘,想抓住觀衆的注意力,就幾乎不能有鋪墊、倒敘、留白。這就會造成劇情的簡單化、同質化,久而久之,消費者終有可能會產生審美疲勞。這樣一來,不管在付費模式上再怎麼“下功夫”,也有可能成爲徒勞。
微短劇行業中存在的亂象畢竟只是暫時的,任何市場都會在經過草創期後慢慢迴歸正常秩序。此前網絡文學、網絡電視劇興起和成熟的歷程早已證明,良幣終會淘汰劣幣。因此,微短劇付費模式的完善終究還是要建立在內容爲王的基礎上。一句話,微短劇追求“爽點”和流量本無可厚非,但只有兼顧了娛樂價值、情緒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好作品,才能讓更多消費者心甘情願地爲其付費。
數據顯示,2023年微短劇市場規模達到373.9億元。今年1月,國家廣電總局發佈開展“跟着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的通知,鼓勵“微短劇+文旅”融合促進消費,促進微短劇題材體裁創新。既然擁有如此肥沃的發展土壤和光明的發展前景,廣大微短劇行業的從業者大可不必在付費模式上花樣百出,而更應該思考如何用公平合理的價格、內容紮實的作品贏得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