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聚焦兩岸關係 孫亞夫:九二共識是和平關鍵
▲中國大陸「2014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現場。(圖/中國臺灣網 趙靜 攝)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全國臺灣研究會」主辦的「2014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近日在北京遼寧大廈召開,來自兩岸的50多位專家學者就兩岸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展開深入研討,大家一致認爲:不管兩岸關係在發展的進程中出現怎樣的反覆,和平發展的大趨勢都不會逆轉。
《中國臺灣網》報導,「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孫亞夫、王在希,「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研究局副局長孫升亮等領導8日出席了會議。
研討會由「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孫亞夫主持。「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致辭時表示,臺灣「九合一」選舉反應出的問題多集中於臺灣內部情況,廣大選民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還是基本滿意的。兩岸關係能夠發展,靠的是兩岸雙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和平發展的局面來之不易,希望兩岸都能珍惜。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黃嘉樹用「四個觀察點」論述了今年兩岸關係的「一波三折、艱難前行」:一是國臺辦與陸委會開啓直接對話,從質上提升了兩岸關係架構的穩定性;二是兩岸關係的顛簸性、阻力加強;三是習近平總書記四次會見臺灣客人,其中會見島內統派是其對臺頂層戰略的系統展現;四是「九合一」選舉結果令兩岸的和平基礎受到衝擊,增加新挑戰。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鄭劍認爲,國民黨失敗的原因是沒有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推行政治主張。他認爲「道義的制高點」就是孫中山先生說的「順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羣之需要」,而馬當局的「不統不獨不武」等於放棄了統一理想,只會導致黨失去中心思想變成一盤散沙。
鄭劍建議國民黨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進行改革,各種路線方針政策要發自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遵守歷史發展方向。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通過列舉一系列資料指出,2014年臺灣經濟表現較好,在亞洲四小龍中位於第一,但臺灣選民卻對執政黨不滿,問題出在政治而不是經濟,比如經濟議題政治化、兩岸經貿格局被污名化。此外,兩岸經濟合作進入深水區,只有繼續深化才能解決問題,但目前深化較難,若發生政黨輪替對未來兩岸經濟合作的影響不言而喻。
《中國臺灣網》副總編輯吳彤認爲,馬英九當局發展經濟不差卻受到懲罰性投票,問題確實出在政治上。大陸應該在兩岸關係發展中更多的將對臺政策向臺灣基層民衆傾斜,更多地與臺灣基層民衆搏感情,達到兩岸同胞心靈的契合。
臺灣指標民調總監戴立安通過諸多民調資料,向與會者表示,「這次的『九合一』選舉結果不是臺灣民衆對民進黨的支持,而是對國民黨執政不力的懲罰性投票。」
臺灣佛光大學社會系教授林信華分享了他觀察的臺灣社會存在的「四個困境」:年輕人越來越沒有豪氣,不敢往外闖;臺灣現在有偏安一隅的跡象;臺灣沒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論述,導致亂源;臺灣的國際化、全球化面臨困境。
林信華認爲選舉後,臺灣民衆的生活、心態值得關注,兩岸交流政黨並非唯一管道,應增加其他方面的交流。
孫亞夫做總結陳詞時指出,今年的兩岸關係仍然保持了和平發展態勢,但也一直受到臺灣局勢變化的影響。兩岸共同保持和平發展的趨勢,關鍵還是在於維護「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
孫亞夫表示,回顧以往的兩岸關係歷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兩岸關係儘管歷盡磨難,但一直都在發展,而且還會發展。兩岸同胞天然的民族文化紐帶和對於經濟、文化、社會交流的需求,以及大陸的發展進步、大陸對臺方針政策的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一直都在推動、今後也將繼續推動着兩岸關係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