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感知雲計算變化 青雲QingCloud混合雲打造一致體驗
(原標題:率先感知雲計算變化 青雲QingCloud混合雲打造一致體驗)
理解雲計算,才理解青雲QingCloud 。或者說,理解青雲QingCloud,才理解雲計算。雲計算知易行難,有些技術代價,必須紮實付出,所謂繞路而行,看似捷徑但必留後患。雲計算又是知難行易,有些權威真理,此後也可能被證明是僞命題,放下本位的商業利益,才能洞悉市場規律穩步前行。
幾年前,沒人理解青雲QingCloud的混合雲,但現在我們已明白,所謂公有云的“天下一雲”和私有云的“千雲蔽日”,更像是僞命題,用戶只關心是否滿足業務需求、業務流轉中的無縫體驗,以及最優的成本結構,並不關心具體的平臺形態。
兩年前,多數人還不能理解,爲什麼青雲QingCloud要投入巨大研發資源,將公有云的功能逐一庖丁解牛,但現在他們也已然明白,功能解耦之後的雲計算,才能沒有時空界限,才能收放自如,滿足企業用戶多元化的應用需求。青雲QingCloud CEO黃允鬆闡述企業數字化轉型:“青雲QingCloud將成爲數字化轉型的最佳小能手。”
這就是青雲QingCloud,經常穿越於時代之前,率先感知到雲計算市場的變化。
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成熟狀態,已經恰到好處,實現“物+物”、“人+物”更大範圍的互聯和智能,將成爲“數字化轉型2.0”的核心特徵。由此,雲計算正在從侷促的數據中心場景,進入“雲+網+邊+端”的全域場景,從狹義雲計算演變爲廣義雲計算,而支撐上述變化,則需要青雲QingCloud的全維雲平臺,其中混合雲也將扮演極爲重要的角色。
如何理解不同維度的雲計算?其實,回顧青雲QingCloud的研發時間表,更有利於看懂這家公司。成立之初,青雲QingCloud集中精力於交付經典的雲計算基礎架構。其打磨形成計算、存儲、網絡,以及安全、運維、監控等雲計算核心功能,推出AppCenter和Region服務,併成爲全球首家實現資源秒級響應、按秒計費的雲服務商,以及全球首家將SDN商用的雲服務商。
不僅如此,另有一項技術決策,也奠定了青雲QingCloud全維雲計算平臺的基礎,而忽視此環節的很多巨頭雲計算公司,至今尚未完全彌合技術缺陷。青雲QingCloud是國內最早佈局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服務商,其在2013年提供公有云服務,2014年即開始涉足企業私有云市場,兩項業務的推出時間僅相差數月。其中技術根基就是得益於,青雲QingCloud是全球首家“同根同源”雲服務商,其私有云的技術架構完全來自於公有云,兩者採用同一套架構、同一套代碼。
當然,同根同源的公有云和私有云,也使青雲QingCloud順理成章地,具備了混合雲交付能力,而此時市場對混合雲的價值,還未完全獲得認知。2010年,AWS 公司CTO Werner Vogels曾說:“私有云是一個僞命題”,其意在強調“天下一雲”,即公有云可滿足企業用戶的一切應用訴求。
但在過去兩年中,美國三大公有云廠商,AWS、微軟Azure、谷歌都分別推出了混合雲解決方案。可以看出,沒有單一的形態可滿足企業的複雜需求,多雲、混合雲成爲必然的選擇。
反觀此階段青雲QingCloud的表現,已經相當成熟。2014年,青雲QingCloud即開始交付統一架構的混合雲。其中的技術難度,既包括通過SDN、SD-WAN,打通公有云、私有云、託管雲之間的連接,也要避免“一雲兩制”,即如何以同一套架構、同一套代碼、同一運維模式,將公有云、私有云和託管雲無縫連接,實現同樣的應用體驗。
也就是說,青雲QingCloud一直以混合雲服務於企業客戶,其混合雲不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簡單拼接組合,而是收放自如的“混”然天成。用戶端的節點數量既可無限擴展(節點數量可超過公有云)、也可以最小規模交付(可交付3個節點,甚至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