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以內循環爲發展重心 指引未來投資方向

中國經濟景氣的復甦力道更加強勁。2020年7月官方製造業PMI指數51.1,高於預期的50.5和6月的50.8。其中表現較好的分項,新訂單和在手訂單繼續上行,海外良好的復工導致新出口訂單明顯回升。或許在這個時間點歐美的需求缺口,恰好由復工較快的中國供給來補上,導致中國的出口意外的強勁。而超乎預期的景氣回暖,是否暗示貨幣政策開始轉向?

7月份新增社會融資爲人民幣(下同)1.69兆元,較上年同期多增4,068億元,但不及6月的3.43兆元的一半。廣義貨幣總計數(M2)年增率略降至10.7%。人民幣貸款增加9,927億元,較上年同期少631億元。未來資金的擴張不會像上半年史詩級的高速進行了,但不代表就要開始緊縮資金。

隨着政府債券發行的加速,社融、M2將會回升,進而支撐經濟復甦。資金充沛的環境下,投資人勢必尋找投資機會股市通常是最效率途徑

接下來即將進入中國「十四五規劃階段,「國內循環」將成爲中國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近期中國政策制定者在多場合提到形成「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目前因爲肺炎疫情加劇,導致去全球化趨勢,而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極度需要發展國內大循環來對衝潛在風險。

「內循環爲主體」符合中國當前發展階段的特徵。當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保持相對較快的增速,未來有可能成爲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這種大市場即將帶來質的改變,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趁勢以內需潛力來實現下一步的發展。

內循環包含四個環節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目的在促進要素與資源在四個流程中提升效率並追求效益最大化。例如生產上,目標是建立供應鏈穩定性競爭力,一方面鞏固在傳統領域的供應鏈優勢,另一方面加大產業升級的領域,提高自主可控的能力。

除了國內大循環外,還需要「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中國有完備的製造業體系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5G、新能源互聯網等新興領域已經出現優勢。未來參與國際競爭,進而形成國內與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局面。這將有利於繼續支持相關新興產業發展,並促進產業集聚,優化商業環境,提升海外市場競爭力。

資金面,全球資金持續流入中國股市,中國股票已成爲全球資本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從過往國家市值佔比與指數權重的匹配經驗來看,中國股票未來可望在國際主要指數持續上調權重,在A股交易與配套制度更加完善後可以預見。另一方面,A股市場的基本面和估值優勢是吸引外資流入的根本原因,在美元走弱的環境下,較高的回報率將吸引更多資金投資。

在操作策略上,下半年信用保持擴張以及財政發力,經濟復甦動能加速,週期性產業可望帶領股市上漲,看好補漲的機會。至於中美貿易爭端可能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將不斷干擾市場氣氛,增加市場波動。建議持續觀察海外疫情是否加劇,以及中國資金面寬鬆的邊際狀況。長期看好確定性高的科技和消費產業,尤其內循環的發展主軸下,這兩個板塊都將是政策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