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業:海底電纜脆化國安

經濟部長郭智輝拋出在菲律賓蓋電廠,再透過海底電纜等方式將綠電送回臺灣。雖然有太陽能業認爲可組綠能國家隊進行,但也有業者提出興建海底電纜不確定性高、遠赴海外設電廠捨近求遠、電纜送電會脆化國安及不符RE100精神等四大難題,呼籲經濟部三思。

一位資深太陽能業者表示,赴海外設立電廠發展綠能,再透過海底電纜等方式將綠電送回臺灣,顯示經濟部爲解決臺灣綠電供應不足的立意甚佳,不過,在海外設立電廠並不難,最難的是興建海底電纜的不確定因素非常高,經濟部若要號召臺廠前往設廠,應先排除當地饋線和海底電纜是否能順利取得或完成鋪設等問題,否則還是無法將綠電送回臺灣。

業者說,若政府真要解決臺灣綠電不足的問題,應優先重視臺廠在臺灣興建太陽能或風力發展能加速進行,不應捨近求遠,跑到國外設立電廠再送回臺灣。

此外,業者指出,興建海底電纜也牽涉國家安全,尤其近期兩岸關係緊張,中共軍演頻率升高,如果興建海底電纜將海外電力送回臺灣,無疑讓對岸更輕易透過破壞電網,重創臺灣產業及經濟發展。

再者,根據RE100精神,是希望當地製造的產品能百分之百採用當地綠電,並非透過全球綠電調度或採購綠電憑證就能達標,因此爲滿足這些企業邁向RE100的進程,政府應優先獎勵臺灣發展綠電,而非由外輸入來解決問題。

不過, 雲豹能源副總經理譚宇軒表示,國內綠能產業在過去八年練兵,光電、重電、海纜、海事工程等能量逐漸成熟,擴大海外市場,正是從國產化走向國際化的最好時刻,支持經濟部揪業者赴菲律賓設立電廠的計劃。

太陽能大廠元晶則建議經濟部以籌組國家隊的方式前往,並在合作時與菲國談妥條件,應僅開放給臺灣綠能業者投資,並將大部分綠電送回臺灣,而且在菲律賓興建的太陽能電廠,也應優先採用臺灣太陽能模組,未來所發的綠電可將小部分捐給菲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