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巷弄文化】救東區 業者籲重整商圈、調降租金
在電商、百貨商圈雙面夾擊下,東區的高店租被形容是商圈沒落的萬惡之源;不過專家分析,進入不景氣、屬於「帶狀」街道型態的東區巷弄,應該跳脫出單點開店,透過整合、造街這樣的模式,創造出「散步」、「文青」、「慢活」之類的商圈特色,讓消費者再次願意走進去。
商業型態改變,不少人潮被吸往信義計劃區百貨商圈,不少國際服飾品牌退租面積店面、巷弄內的小品牌店家也出走,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總監陳杰鳴認爲,東區當初是臺北市知名的潮服、新創品牌商圈,也是特色餐廳商圈,但服飾被電商取代、特色餐廳幾乎擠進百貨公司,東區一下子恍如空城,「人潮沒了,在高房租的擠壓下、店租單月破百萬的大面積店面陸續退出。」
▲ 東區店面掀退租潮。(圖/記者張一中攝)
不過他也直言,造街的確是一個聰明的作法,「單壓一間店直接挑戰市場可能容易失敗,但如果我退進巷弄內、分開5間店,打造不同風格的街道、創造微型商圈,成本一樣,卻可能有更高的成功機會。」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東區商圈店面行情,忠孝東路四段租金每坪大約落在5000至5500元,巷弄內大約3000至4500元;換句話說,大馬路上的租個200坪每個月花要1百萬;但若在巷弄內,200坪只需要60至70萬元即可達成。
陳杰鳴認爲,東區需要轉型,內部也的確正在成立商圈管理委員會的階段,「創業者領先商圈先行,應該可以提供商圈店東們一個新的模組。」
此外,對於政府採取空屋稅,五弄執行長彭緯豪認爲「政府與其打房、課空屋稅,還不如整理好環境,綠化多做、環境弄好,讓更多好的創意願意進來。」他也呼籲房東,暫時調降房租、透過整體商圈營造,只要能吸引、甚至鼓勵好的產業進來,後面再漲回來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