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上雋快評》平鎮某醫院 不公佈更恐慌
平鎮「某」醫院,到底是哪一個「某」,防疫指揮中心基於「不造成民衆恐慌」的原則,堅決不肯鬆口;但平鎮有哪幾家醫院,屈指可數,不必等到陳時中「說溜嘴」,大家也都可以「猜」出個七七八八,只是不敢確信而已。於是,這就苦了有病需求醫的民衆,在真相不明的情況下,到底應到哪家醫院求診,都猶疑難定,其實反而更易造成恐慌;而曾經在那段期間入醫院就診的民衆,則亦提心吊膽,不知何時就可能被框列爲「居家隔離」,那就完全打亂了原有的生活步調。風聲鶴唳之下,草木皆兵,民衆茫無頭緒,只得純憑運氣。如此的耽心、憂慮,是否可能會比指揮中心所耽憂的「恐慌」更甚,恐怕是指揮中心應好好評估的。
病毒是看不見的敵人,看不見的敵人最是可怕,知道敵人在哪,才能知道如何因應。「某」醫院的名稱如果公佈,極可能會因此而減少病患求診的意願,對「某」醫院來說,當然可能會有財務上的損失,不知這是否指揮中心考量的因素之一,一如大湳市場足跡的公佈,顧客銳減,攤商自然損失不貲,但民衆卻可以自主選擇,避免前往,而安心於其他市場消費,甚至降低採購需求,待風聲過後,或者經徹底消除疑慮後,徐圖恢復,也是可以預期的。但求醫不比其他日常生活之事,有時是人命關天,不能一刻拖延的,「某」醫院的財務損失,孰與民衆身心健康重要?
其實,要完全杜絕「恐慌」,這是不可能的,目下臺灣民衆一聽到「桃園人」,就難免有異樣的感覺,甚至傳出極少數拒絕醫治的新聞,未始不是當初就是不公佈院名的後遺症。這是人之常情,是戒慎恐懼的反應,初不必以「歧視」目之。但都屬「恐慌」,卻有大、小之別,以公佈的方式,作有限的框列,反而可以提高民衆的警戒心,會不會縮限「恐慌」的範圍與程度,這倒是指揮中心可以重加思量的。衡以陳時中的「說溜嘴」,部桃醫院的名稱公佈了之後,並未發生如指揮中心所憂慮般的「恐慌」現象,應該就是最好的論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