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他腹痛狂吐褐水 原是胃躲到心臟後面「扭轉一圈」

▲驚!他腹痛狂吐褐水,原是胃跑到心臟後面「扭轉一圈」。(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薄薄一片肌肉組織,竟成致命危機關鍵。一名80多歲男性日前突然胸悶不適,一個多月後,悶痛蔓延至上腹,還吐出深褐色胃液醫師檢查發現,他罹患少見橫隔膜鬆弛症,胃部被擠到心臟後面,還狠狠地扭轉了一圈,導致急性阻塞與黏膜壞死;在緊急減壓處理與營養補充之後,病患接受機器手臂臟器復位及橫隔膜縫補手術,幸運撿回一命。

收治該名病患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症外傷外科黃宏昌主任說明,經瞭解患者病史,並沒有發現橫隔膜相關的問題;推測這次的橫隔膜鬆弛症,可能與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發作,導致左側膈神經病變有關

▲病患術前(左)與術後對比照。(圖/北醫附醫提供)

黃宏昌指出,橫隔膜疝氣以及橫隔膜鬆弛症是一種少見的橫隔膜病變,大約每2500人至5000人當中纔有1例;疾病成因多是先天性結構異常,以新生兒幼兒居多,至於成人,除了先天因素,也可能源自某些後天狀況,比如創傷事故胸腔手術,導致控制橫隔膜的膈神經受損,進而造成橫隔膜「癱瘓」。

由於腹腔壓力大於胸腔,失去功能的橫隔膜阻擋不了腹腔的壓力,腹腔的臟器上移至胸腔,除了壓迫到心臟與肺臟,導致胸悶、呼吸不順暢,移位腸胃道也會因血液循環箝制或是器官自身扭轉,造成腸胃道阻塞與功能不良,嚴重時可能引發腸胃道破裂、出血及壞死,危及生命

治療方面,黃宏昌主任表示,手術修補與加強縫合是橫隔膜疝氣或橫隔膜鬆弛的根本治療方式,可經由胸腔或腹腔執行;以往的手術多半從胸腔進行,但醫師無法檢視腹腔臟器,且術後病患得插着一條跟手指頭一樣粗的胸腔引流管,不但疼痛活動也受限。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症外傷外科黃宏昌主任。(圖/北醫附醫提供)

北醫附醫團隊選擇難度較高的腹腔手術方式,在達文西機器人手臂的協助下,將腹腔器官平穩的歸位,並以紮實的機器手臂縫合,強化橫隔膜的肌肉強韌度,病患術後恢復迅速,很快就能下牀活動。

不過,黃宏昌強調,橫膈膜就算經過修補,還是可能會因用力過猛被「撐鬆」,咳嗽或便秘都是高危險因子建議患者若有感冒症狀應儘快就醫,平時也要多吃高纖蔬果,以免舊疾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