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第二屆智在家鄉競賽 獲獎名單出爐

聯發科技(2454)第二屆「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歷經九個月的徵件初賽決賽,於今日(20日)頒獎典禮中公佈獲獎名單優等獎團隊獲得一百萬元首獎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表示,今年有360組參賽隊伍,每一個計劃都切實迴應臺灣在地的需要,「智在家鄉」讓科技變得更有溫度,也讓我們看到臺灣民間豐沛的創新企圖心

「智在家鄉」是跨領域平臺,讓科技變得有溫度

蔡明介董事長指出,「智在家鄉」的初衷,是希望成爲一個創新交流的平臺,鼓勵跨領域的合作,善用科技的力量解決社會問題。他表示: 科技的價值看到最後,都來自於改善人們的生活,要讓人用得着、付得起、買得到。一顆晶片可能很抽象,但如果看到個晶片應用的場景,就例如家人用手機越洋視訊跟孩子談心時,看見使用它的人,感受使用它的喜悅,這時候科技就有了人的溫度。

觀察今年決賽作品,可以發現具備「跨界多元」、「重視生命」、「關懷弱勢」及「世代共創」四項特點。「智在家鄉」賽事出發點就在於看見創新,看見科技運用,但也同時必須看見一羣人、一塊土地,跟一個希望。競賽評審吳靜吉博士表示:從這次競賽看到臺灣具有充沛的社會創新潛力,儘管每組團隊關注的議題有所不同,但關心家鄉的熱忱是一致的。各團隊敏銳洞察到家鄉所碰到的問題,以獨到的科技創意,規劃具落地實踐性的解決方案,大幅拉近科技和生活的距離,這是在評審「智在家鄉」的過程中所體會到的感動。

國中生程式救空污,聽音辨位救小豬

來自雲林的「豬隊友」團隊,由三位國中生及老師組成,學生親自寫程式,親手打造降低空污超音波水霧機,並帶來原型機現場示範。來自宜蘭的「粉紅特攻隊」,製作出結合智慧晶片的福壽螺捕螺神器」,目前已進行實測的階段。來自楠梓區「雉在必行」團隊透過APP結合聲紋偵測與直播,守護家鄉水雉;類似的概念則在「豬五花」提案中用來協助豬農搶救新生小豬仔。「Farm a Better Fish」則是應用水中三維辨識技術監測養殖魚兒健康狀態,讓漁民可以安心睡覺。

住民就醫溝通神救援,老衣服找到新靈魂

由醫護人員組成的「醫每個人」針對新住民就醫時語言問題,研發專用翻譯APP來強化醫療品質。「臺灣感染志協會」則透過建置愛滋病友的友善資訊平臺,希望完成零感染的最後一哩路。由臺中消防局同仁參與的「好撒馬利亞人隊」,提出讓AED可以發聲呼救的裝置,進而提升使用率來挽救更多生命。文創領域也有「i pattern 時尚輕工業」的舊衣活化,及「拾藺」創意行銷苑裡藺草,兩者都是結合舊技藝與設計創意找尋新出路評審委員之一的資深媒體人何榮幸認爲,過往賽事作品難免有「爲了科技競賽而科技」的傾向,但本屆決賽作品普遍更注重「爲了解決問題而使用科技」的趨勢,顯示「智在家鄉」競賽的團隊已經更貼近土地。

兩年累積觸及65%的臺灣鄉鎮,從小家鄉的關心到大家鄉的感動

今年「智在家鄉」參賽作品涵蓋全臺167個鄉鎮或市區,加入去年投稿的作品交叉統計,兩年下來賽事已經觸及臺灣65%的鄉鎮區域,科技應用的主題囊括農林漁牧、文創、生態、醫療、長照、族羣防災、社區互助等跨領域議題,從各類問題中看見民衆的真實需求。本身即爲資深NGO工作者的評審委員蔡淑芳認爲,參賽作品普遍貼近真實生活的需求,包括運用科技來增加自主迴應的能力、爲異文化溝通建立橋樑等,其實科技創新不一定要多厲害,只要能用對地方,就能感受以家鄉情感驅動創新的溫暖力量,從每個團隊所在意的小家鄉,帶動到臺灣這個大家鄉。

綁定地方問題,「智在家鄉」與臺灣土地零距離

臺灣近幾年來各類黑客鬆或科技創新賽事受到矚目,賽事出發點各有不同,但「智在家鄉」社會創新競賽一開始就綁定必須是「地方問題」,參賽主題來自各鄉鎮,而且計劃內容必須掌握在地利害相關人士的觀點,纔算吻合「智在家鄉」的參賽要件。同時,決賽隊伍的原始提案,都經歷數月的工作坊來調整及育成,使得「智在家鄉」賽事與民衆的生計、生活息息相關,反映出非常鮮明的貼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