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資金中介虛增存貸款規模”等多項違規 貴州銀行一分行連收9張罰單 專家:激烈競爭下中小銀行困境加劇

財聯社5月17日訊(記者 史思同)激烈的市場競爭及業績壓力下,銀行違規行爲屢禁不止。5月16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連發多張罰單,披露了貴州銀行六盤水分行利用資金中介虛增存貸款規模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爲,該行因此被罰150萬元,同時還有8名相關負責人被警告甚至罰款。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類違規行爲反映出部分銀行內控機制不完善、考覈機制片面追求規模效應等問題,同時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小銀行業務發展存在較大的競爭壓力。

從財務數據來看,2023年貴州銀行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爲113.45億元、36.53億元,同比下滑5.38%、4.60%;同時不良率提升0.21個百分點至1.68%,撥備覆蓋率下降63.50個百分點爲287.71%。

涉虛增存貸款規模等多項違規,貴州銀行六盤水分行收9張罰單

具體來看,貴州銀行六盤水分行因存在“貸款管理不規範;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業務;利用資金中介虛增存貸款規模”等違法違規行爲被監管部門處罰款150萬元。

與此同時,貴州銀行六盤水分行時任行長王瑋因對“利用資金中介虛增存貸款規模”事項負有責任被警告,並處罰款10萬元;時任副行長張凱旋因對“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業務”事項負有責任被警告,並處罰款5萬元。此外,六盤水分行營業部、公司部兩位總經理以及官廳、盤州、鐘山、水城四家支行行長6人均因上述違規行爲而被警告。

業內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利用資金中介虛增存貸款規模”是指銀行通過資金中介將貸款資金以存款的形式存回銀行,從而在賬面上虛增存款規模,同時增加貸款餘額。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部分銀行可能爲了追求更高的利潤、擴大業務規模,而放鬆了對票據等業務真實性的審查標準。

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此類違規行爲並不鮮見,反映出部分銀行內部控制機制不完善,銀行員工缺乏足夠的合規意識;考覈機制片面追求規模效應,業績壓力下采取違規手段虛增數據。同時,也一定程度反映了當前整個行業,尤其是中小銀行業務發展存在較大的競爭壓力。

業績壓力凸顯,中小銀行面臨多重困境

實際上,貴州銀行經營壓力從不久前披露的年度報告中可見一斑。整體來看,貴州業務規模持續擴張,2023年末資產規模5767.86億元,較年初增長430.05億元,增幅8.06%。貸款規模3319.49億元,增幅13.09%;存款規模3562.46億元,增幅9.17%。

但業績方面,其營收淨利出現了較爲明顯的下滑。去年全年,貴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13.45億元,同比減少5.38%;淨利潤36.53億元,同比減少4.6%,爲該行自2019年登陸港股市場以來首次業績負增長。

與此同時,該行資產質量壓力也逐漸顯現。截至2023年末,貴州銀行不良貸款餘額55.68億元,較年初增長28.83%;不良貸款率1.68%,較上年末上升0.21個百分點,且連續兩年提升。同時,撥備覆蓋率爲287.71%,也較上年末大幅下降了63.50個百分點。

“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小銀行在攬儲和放貸等方面都面臨着困境”。在明明看來,一方面,中小銀行在客羣基礎和社會公信力上不如大型銀行,因此不得不通過提供較高的存款利率來吸引客戶,導致負債成本上升,擠壓淨息差;另一方面,在實體融資需求偏弱背景下,中小銀行的貸款業務收縮,疊加大型銀行業務下沉,對中小銀行形成擠壓效應,加劇了優質客羣的獲取與留存的難度。

對此,明明建議,中小銀行應停止高息攬儲行爲,通過優化養老金融、線上理財服務等,留住更多民衆的存款資金;同時深耕當地小微企業,提高貸款利率收入,以彌補存款端較高的利率成本。此外,監管層面也應實施差異化監管政策,使監管標準與銀行發展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