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虛擬銀行”“互聯網銀行”等名稱後 內地和香港爲何選擇了“數字銀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黃子瀟 深圳報道

據香港金管局10月14日消息,經過長達一個月的公衆諮詢,有關“虛擬銀行”的易名建議獲得公衆普遍支持,金管局將盡快落實使用新名稱“數字銀行”。

放眼全球,數字銀行曾有10多個別稱,例如虛擬銀行、互聯網銀行、數碼銀行、挑戰者銀行、新型銀行、移動銀行,以及與之類似的還有直銷銀行。

據悉,香港現有8家虛擬銀行,內地亦有數家被業內認爲屬於“互聯網銀行”的民營銀行或直銷銀行。時至今日,“數字銀行”這一命名方式獲得了它們的共同青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瞭解到,在香港和內地不約而同地更名背後,既有追求接軌國際、更清晰描述行業本質的共同考量,也存在各自的特定原因。例如香港的更名主要爲監管推動,但在內地則更多是行業內部的自發趨勢。

異名同實

誰是第一家數字銀行已難以考察,它的誕生是一個從傳統銀行逐步演變的過程。

例如,蘇格蘭銀行在1985年第一次推出電子家庭銀行服務,斯坦福信用合作社在1994年推出第一個銀行服務網站,USAA銀行在2007年首次通過手機APP提供服務,這些里程碑都在爲數字銀行的誕生奠基。

而全球各主要區域在2009年至2014年間陸續出現嚴格意義上的數字原生銀行,其誕生後分化出不同的命名,英國稱作挑戰者銀行(Challenger Bank),美國稱作“新銀行”(Neobank),中國香港稱作虛擬銀行(Virtual Bank),中國內地一般稱作互聯網銀行。

稱呼不同,但模式類似,此類機構不設線下網點,依託金融科技,通過線上模式獲客。

2018年,香港金管局發佈《虛擬銀行授權指引》,數字銀行在港誕生伊始即獲得了“虛擬銀行”這一官方稱謂。

2019年,香港金管局分三批發布8張虛擬銀行牌照,分別爲衆安銀行、LIVI BANK、MOX BANK、匯立銀行、螞蟻銀行、平安壹賬通銀行、天星銀行和富融銀行。2020年,8家虛擬銀行相繼在港投入營業。

在中國內地,“互聯網銀行”並非監管命名。業內一般將其視爲原銀監會批准試點的民營銀行中誕生的一類銀行。某數字銀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監管口徑下的提法只包含民營銀行而沒有互聯網銀行,後者實際是由業內界定。

緣何更名

爲何不約而同選擇了“數字銀行”這一命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瞭解到,選擇這一命名的背後邏輯,既有追求接軌國際、清晰描述行業本質的共性,也存在着不同緣由。例如香港的更名主要爲監管推動,但在內地則更多是業內的自發趨勢。

香港金管局在諮詢總結中附上了迴應者名單,共包含五家機構,分別爲天星銀行、螞蟻銀行(香港)、香港金融科技協會、香港財務策劃師協會、PAO Bank (原平安壹賬通),以及多名個人迴應者。其中,所有機構迴應者及大部分個人迴應者指出,虛擬銀行(Virtual Bank)的名稱已不合時宜,“虛擬”一詞可能讓人有一種虛擬銀行並非從事真實的金融活動或涉及高風險業務活動的印象。部分迴應者則認爲更名的建議能與全球趨勢接軌。

對於新英文名稱“Digital Bank”,迴應者普遍認爲此名稱與行業趨勢接軌,並能準確反映虛擬銀行採用金融科技,從而提高市民的信任,其中大部分贊成以「數字銀行」爲新的中文名稱。

衆安銀行政總裁姚文鬆向媒體表示,公衆普遍認爲“數字銀行”這一名稱更能準確反映行業本質,相信更名將有助於消除誤解,讓公衆更清晰地理解數字銀行的運營模式。

匯立集團CEO龍沛智在近期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虛擬銀行的名字容易帶來誤解,我們有office、有員工,虛擬的銀行,監管聽到不同渠道的聲音,認爲需要改名”。

而在內地,改稱數字銀行則並非由監管推動,更多是一種業內的自發趨勢。

“我們當初考慮將‘互聯網銀行’定位改稱‘數字銀行’,主要是和當時的環境有關。”一位數字銀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2018年前後一系列平臺引發爭議後,該行經過討論將定位改稱“數字銀行”。而後同業紛紛效仿,形成了業內趨勢。

除外部原因外,改稱也體現了經營理念的深化。顧名思義,互聯網銀行更強調渠道,數字銀行則直擊本質。“數字銀行與數字金融等主題更爲契合。”一位數字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

新名新生

在考慮所收到的意見後,香港金管局認爲應將“虛擬銀行(Virtual Bank)”更名爲“數字銀行(Digital Bank)”,以更着重於強調虛擬銀行所採用的經營模式與金融科技的應用。其中文名 “數字銀行”既與現時業界趨勢及政府政策的數字化用語接軌,也與傳統銀行現有的“數碼銀行服務”有所區別。

雖然香港數字銀行獲得了新的名字,因爲其起步相對較晚,仍面臨着扭虧轉盈的挑戰。

據8月香港金管局《虛擬銀行檢討報告》,8家虛擬銀行於2023年底均尚未實現盈利。截至2023年末,8家虛擬銀行總資產達499億港元,存戶達到220萬名,在香港零售銀行的整體市場佔有率約爲0.3%,仍處於較低水平。

不過,今年7月,衆安銀行宣佈實現單月扭虧轉盈,成爲香港首家實現盈利的數字銀行。

在內地,數字銀行依託着民營銀行、直銷銀行爲載體存在。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民營銀行的設立初衷是找到特色化差異化的發展路線,因此逐漸誕生出了數字銀行這一特色模式。

據Wind數據統計,18家披露了2023年年報的民營銀行總資產約1.94萬億元,10家數字銀行總資產約1.66萬億元,整體僅和一家頭部城商行的規模相當。位居民營銀行前兩位的微衆銀行資產規模達5355.79億元,網商銀行資產規模達4521.30億元,兩者均定位爲數字銀行。

梳理公開資料,尚未發現“數字銀行”的提法出現在內地監管部門的文件中。不過,在金融科技出海的大趨勢下,專業術語上的“書同文”對數字銀行是一個利好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