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土星環的降雨 肉眼看不見
▲來自土星環的降雨。(圖/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
刊載在「自然」(Nature)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英國列斯特大學的天文學家James O'Donoghue等人,利用夏威夷的凱克II望遠鏡(Keck II telescope)觀察土星電離層中帶電氫離子所發出的輻射,發現有帶電的水從由6萬公里高的土星環落往土星,這些降雨會影響部分土星高層大氣的組成及溫度結構,形成深色的暗紋。土星的高層大氣與土星環有着密切的交互作用,來自土星環的雨水落向電離層(ionosphere),大幅降低了該局部區域的電子濃度。這解釋了過去幾十年來,爲何我們觀測到土星某些緯度的電子濃度非常低的問題,也幫助科學家更瞭解土星環系統的起源與演化,以及土星大氣層的改變。(右圖:土星隨四季推移而變色。取自news.discovery.com)在1980年代早期,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航海家號(Voyager)太空船就拍攝到土星上有2到3條暗紋,科學家推測可能是由土星環落下的雨水所造成,但直到2011年4月科學家利用凱克II望遠鏡在近紅外線波段的觀察,才又看到這些平行於赤道的暗紋。
在土星的電離層中,中性的大氣層被高能量粒子或太陽輻射遊離,而產生帶電粒子。科學家追蹤一種帶有3個質子的特殊氫離子(三原子氫)時,原本以爲會看到整個星球均勻地在紅外波段發光,沒想到卻觀察到一系列亮暗相間的條紋。暗紋約佔了土星上層大氣緯度25到55度的30-43%,這比當初航海家號任務所拍到的影像還大得多。
▼不規律的土星B環。(圖/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
根據研究團隊的計算,土星電離層的暗紋和土星環上最亮最密的區域被磁場連結。來自太陽的輻射遊離了水分子,然後被行星的磁場掃過並拉向土星,當這些帶電粒子撞擊電離層,便會摧毀發光的三原子氫。因此,土星環最亮最密的部分製造了最大的降雨,在發光的電離層上畫上了暗紋。
土星環的環縫沒有產生降雨,便留下了原本發亮的亮條。本篇論文作者之一的Steve Miller表示,這些暗紋只有在特定的紅外波段可見,即使我們在土星的衛星上也無法用肉眼看見它們,而木星的電離層看起來就均勻得多。O'Donoghue估計,每天土星環會降下1到10個奧運規格游泳池的水到土星的電離層上。這項研究成果解釋了長久以來難解的一些謎團:像是爲什麼土星電離層的溫度比預期還要高上幾百度,降雨中的帶電的水分子可能就提供了加熱所需的額外能源;另外,土星低層大氣比預期更溼,可能也是因爲來自土星環的降雨所造成。天文學家接下來將利用卡西尼號上的儀器進行研究,期望能更詳細地觀察水如何移除電離層中的帶電粒子。(文/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
▼太空飛行器「卡西尼號」拍攝到土星在白天罕見的高強度閃電。(圖/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