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債上演“過山車”行情,變局之下如何應對?

近期,可轉債市場價格大幅波動,多隻可轉債上演“過山車”行情,其間一度出現連續大跌行情,一些正股面臨“面值退市”風險的上市公司可轉債表現尤甚。

有專家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爲,如果上市公司僅面臨股票價格下跌而非債務風險,可轉債價格不會大幅偏離票面價值。當可轉債交易價格大幅低於面值時,反映出市場認爲發行主體存在較大概率無法兌付債券本息,即可能出現債務違約。

資深市場人士提醒,隨着市場環境變化,以高價買入可轉債,其風險是比較大的,投資者要特別注意。

多隻可轉債上演“過山車”行情

近期,多隻上市公司可轉債價格劇烈波動,先是經歷連續大跌,一些可轉債不僅跌破100元的面值,還一度刷新上市以來最低價格紀錄。一些正股面臨“面值退市”風險的上市公司可轉債跌勢尤爲猛烈,引起廣泛關注。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今年6月有超過八成可轉債價格下跌,其中廣匯轉債、中裝轉2、英力轉債跌幅超過30%,另有多隻可轉債跌幅超過20%。

曾幾何時,可轉債備受市場追捧,被視爲一種攻守兼備的證券投資品種,其“債性”給可轉債提供了較高的投資“安全墊”。另外,對於可轉債新債而言,很多投資者幾乎不看基本面,近乎無腦申購,若能中籤,也總能實現盈利。近期可轉債大面積深幅下跌的現象在近年的可轉債市場可謂非常罕見。

記者發現,一些跌幅大、跌勢猛的可轉債同時伴隨着公司正股的“面值退市”風險,相關公司正股近日跌破1元或逐漸逼近1元,正股近期跌勢也同樣猛烈。比如廣匯轉債的正股廣匯汽車6月跌幅超過五成,東時轉債、益豐轉債、中裝轉2、裕興轉債的正股6月跌幅則均超過30%。

值得注意的是,在連續大跌後,上述可轉債近期又大幅反彈,整體上演“過山車”行情,不過相關可轉債價格離大跌前仍有一定距離。

7月1日,低價轉債大幅反彈,截至收盤,東時轉債大漲20%,廣匯轉債漲19.89%,嶺南轉債、鷹19轉債、帝歐轉債等漲超5%。

爲何出現此種現象?

有市場分析認爲,近期可轉債的大幅波動,與這段時間A股市場ST類公司股價連續下跌、同時退市公司大量出現有一定關係,市場比較擔心相關公司出現退市風險,從而帶來可轉債的償付風險。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副所長、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餘洋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爲,這反映了投資市場對於相關可轉債的發行主體的前景比較悲觀,發行主體存在違約風險。從投資角度來看可轉債是一種較爲複雜的債券品種,如不考慮贖回和回售條款(但非常重要),可將可轉債分解爲普通債券和認購期權,在股價大幅低於轉股價格時認購期權價值接近零,可轉債僅剩下普通債券價值。一般來說,如果上市公司僅面臨股票價格下跌而非債務風險,可轉債價格不會大幅偏離票面價值。當可轉債交易價格大幅低於面值時,反映出市場認爲發行主體存在較大概率無法兌付債券本息,即可能出現債務違約。

資深市場人士桂浩明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可轉債既有股票特徵,又有債券特徵,在市場向好的情況下,股票上漲會帶來可轉債價格提升,但當市場持續下跌,正股下跌,可轉債就會掉頭向下,這是證券市場當中行情運行的必然反應。

桂浩明指出,以往可轉債比較火,一方面是由於可轉債可以T+0操作,漲跌停限制也比較小,以前甚至不設漲跌停板,所以一些投機資金比較偏好,往往價格容易拉過頭,但這有一個前提就是股票走勢基本平穩。如果股票走勢出現異常,特別是當其持續下跌的時候,可轉債上漲的基礎也就喪失。

各方如何應對?

正股和可轉債如果連續下跌,甚至瀕臨退市,顯然會產生一連串反應,對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均會帶來不小的衝擊。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一般來說,股票和可轉債的漲跌是對上市公司相關情況的市場化反應,上市公司唯有改善經營和業績,纔是應對公司股價和可轉債連續下跌的根本之道。

不過,對於一些自認爲公司基本面還不錯,但是被市場“錯殺”的上市公司而言,可以採取一些積極舉措,主動化解公司股票和可轉債的退市壓力,包括公司回購、重要股東增持股票或可轉債等舉措,掏出真金白銀提升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

比如近日山鷹國際披露回購股票方案,同時控股股東也擬購買公司可轉債。上述舉措產生了一定積極效果,公司股價和可轉債價格在連續下跌後已明顯回升。

餘洋在受訪時認爲,當前,由於房地產市場仍在經歷探底過程、部分製造業產品相對過剩,企業回款難度提升,不少上市公司資金流緊張,可持續經營能力面臨考驗。投資者在投資可轉債產品時要慎重選擇投資標的,儘量迴避未來存在債務違約風險的發行主體發行的品種,不看發行主體基本面的投資可能帶來較大損失。如可轉債發行主體進行債務重組,可轉債持有人未來只能按照重組方案收回面值的一定比例,在破產重組的情形,回收比例可能在10%以下。

桂浩明提醒,隨着市場環境變化,以後高價買入可轉債,其風險是比較大的,投資者還是要特別注意。

責編:李丹

校對:王錦程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