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鋪設“數字新盲道” 讓技術更有溫度

天貓精靈,倒一杯55攝氏度的水!”話音剛落智能飲水機便自動出水。電視、窗簾加溼器等30多款家居硬件,同樣可以通過語音控制進行開關。這是記者近日在中國盲文圖書館新設立的智能家居館中見到的情景。

12月3日是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當天,國內首個面向視障人士的智能家居館對外開放。

如今,越來越多的數字技術應用於視障人羣鋪設“數字新盲道”,幫他們打通連接外部世界的通道。

踏入數字世界的大門

以前,視障人士很難踏入數字世界的大門。如今,科技正在改變這一狀況。

從事醫務工作的高沛友,是中國盲文館的忠實讀者。他3歲時發現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隨着年齡增長視力逐步喪失,讀高中時不幸雙眼全盲。但他在接觸電腦後,開始自學編程,還曾參加了全國盲校計算機大賽,獲得了二等獎

從小熱愛技術的高沛友,大學畢業後從事中醫按摩。“很多職業對我們的接納度有限,即便我的專業能力沒問題,招聘方總是擔心給單位帶來麻煩。”高沛友說,希望能通過技術實現生活完全獨立。

“我去年開始接觸智能家居產品,家裡陸續買了幾十臺,帶傳感器的多一些,溼度溫度能直接讀出來,可以讓居住環境更舒服。”高沛友說。

中國盲協副主席、秘書長何川是一名視障人士,他對智能家居館的場景應用很感興趣,現場體驗了各種語音控制家居硬件。“遙控器控制面板,對視障人士來說有難度。像這樣的語音控制智能家居,對視障人士非常友好。”他說。

中國殘聯理事、中國盲協主席李慶忠介紹說,目前我國有1700多萬名視障人士,智能家居能讓視障人士擁有科技的“眼鏡”,切實改善生活體驗。希望相關部門將智能家電納入殘疾人輔助器具採購清單,實現殘障人羣居家無障礙生活。

信息無障礙從夢想走向現實

“當我們運用打車平臺,運用智能化的導航技術,獨立走出家門而不需要家人的攙扶和陪伴;當我們打開手機聽到人工智能讀書聲,不再爲了盲書難求而苦惱;當我們點開手機購物平臺,需要的貨物和商品很快就送貨上門,不用到實體商店去購物……我們感受到是現代科技帶來的平等參與,以及收穫感、幸福感。”李慶忠表示,通過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開展盲人閱讀推廣,可以讓更多的盲人走進數字資源,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

線下,盲人可以到中國盲文圖書館無障礙電影線下放映室觀看電影,電影增加了大量解說畫面的旁白;在線上,優酷將其技術、渠道、版權資源與中國盲文圖書館製作無障礙電影內容的能力相結合,推出無障礙劇場,第一期已上線的包括《我不是藥神》《飛馳人生》《唐人街探案2》等電影。

有關專家表示,新技術不僅爲視障羣體帶來便利,也有利於推進更廣層面的信息無障礙。

主體共同參與

“希望在不久的未來,智能機器人能夠代替導盲犬,成爲盲人出行最佳助手,期待未來能坐着自動駕駛汽車上下班,暢遊祖國大好河山……”李慶忠如此憧憬。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規劃所高級工程師王莉表示,信息無障礙發展目前還存在一些難題:具備無障礙功能的手機終端還比較少,互聯網網站、APP無障礙優化的數量也比較少,信息無障礙的產業還沒有形成規模,供給和需求還不匹配……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工信部將在用得上、用得起的基礎上,從多方面重點推進相關工作。例如,依託新基建推動信息基礎設施與無障礙環境的融合,擴大信息無障礙終端產品的供給,推動互聯網無障礙化的普及,支持信息無障礙產業化的發展,健全信息無障礙的評價體系。

“信息無障礙不是某一家企業、某一家機構的事情,而是多主體共同參與,政府支持,企業聯動,全社會共同營造信息無障礙的良好氛圍,讓信息技術既有速度也有溫度。”王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