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北京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破”與“立”

題圖|視覺中國

在經歷了電子化、信息化轉型,步入智能化階段之後,“數字化”一詞已和銀行密不可分。

2022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指出“要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數字金融是其中之一,也說明了金融科技的重要性。

事實上,自20世紀末起,銀行業就開始了數字化的探索之路。1995年,部分銀行開始嘗試聯行報單、銀行匯票簽發的微機處理,重要憑證也進入微機管理。隨後,各家銀行逐步實現會計電算化。2000年以後,各家銀行開始平臺建設,推出了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電子銀行系統,並逐漸成爲服務主渠道。2010 年後,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深度運用,銀行業務拓展不再受限於物理網點。

近年來,商業銀行更是普遍加強了信息科技的投資力度,數字化轉型已深刻影響了銀行業務運營模式。在這一過程中,數字化不僅改變了銀行的傳統業務形態,還促進了數字金融新生態的形成。如今,銀行業已經全面邁入了數字化經營的新紀元,數字化轉型戰略正逐步深入,展現出更加深遠和廣泛的影響。

毫無疑問,避免“內卷”的最好方式,就是積極“破圈”。面向未來,如何高效地強化數據能力,實現從單純的技術佈局向深度的價值挖掘轉變,是一項關鍵挑戰。同時,對於數字經營來說,如何不再僅僅追求數量的增長,而是轉向質量的顯著提升,同樣是一道必答題。

大模型賦能,銀行重點發力金融科技

自2022年11月ChatGPT正式發佈以來,AI大模型及其各類應用產品也進入蓬勃發展期,人工智能已步入“大模型時代”。

隨着AI大模型技術的廣泛應用,各行各業都在探索大模型賦能的新可能。銀行業自然也不例外,憑藉其海量的金融數據和豐富的應用場景,成爲了AI大模型技術應用的前沿陣地。

AI大模型在金融領域的垂直髮展,其核心目標依舊是爲了更好地服務於金融業務的管理和運營場景。過去,銀行業依賴於廣泛鋪設網點和增加人員的傳統服務模式,而現在,這種模式正逐步被以科技爲支撐、靈活多變且高度個性化的新型服務模式所取代。

要想打造“數字銀行”,資源投入和科技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基本保障。

北京銀行作爲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2023年信息科技投入佔到了營業收入比重的4.5%,同比提升0.8個百分點,包括在科技研發、設備採購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領域投入。

在科技人才培養上,北京銀行也投入了大量精力,2023年,該行信息科技正式員工數量由2022年的783人增至977人。北京銀行內部不僅通過相關機制鼓勵技術人員主動學習業務知識,同時還會提供系統化的培訓,讓技術人員能夠更便捷地參與銀行業相關的認證考試。此外,北京銀行建立BA-SA機制,持續組織“超級BA訓練營”,通過訓練營培訓,培養出了一批更懂業務邏輯的技術研發人員和一批更懂技術實現的業務分析人員。

而在今年火爆的大模型人工智能技術方面,北京銀行也緊跟技術前沿,推出了AIB金融智能應用平臺,該平臺深度整合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通過GPT大模型、機器學習小模型、語義搜索等數字技術,全面構建了“AI+”金融的全景圖。在自主研發“京智大模型”的基礎上,北京銀行還融合了多種主流的開源大模型。

針對理財經理、大堂經理、客戶經理、綜合櫃員、遠程客服等崗位角色,北京銀行部署了包括“北銀投顧”“財報助手”“運營助手”“智能客服”“京客圖譜”“數幣銀行”“京行研究”在內的問答機器人,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客戶體驗。

數字化轉型戰略走向縱深,北京銀行如何脫穎而出

數字化轉型本質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重構,是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與別的企業“試探性”的技術應用不同,北京銀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數字化轉型方法論和思路:在戰略層面圍繞“數字京行”體系展開,樹立“一個銀行(One Bank)、一體數據(One Data)、一體平臺(One Platform)”的目標和理念。

2023年北京銀行在打贏統一數據底座、統一金融操作系統、統一風控平臺建設“三大戰役”基礎上,乘勢開啓以“大零售-大運營-大科技”爲核心的數字化轉型“新三大戰役”,“數字京行”開始由“夯基壘臺”階段步入“加速蝶變”階段。

以零售業務來說,目前其競爭優勢集中在構建“場景生態”上,將金融產品深度融入各類對客服務數字化場景中。爲了加強數字渠道建設,北京銀行上線手機銀行APP 8.0,深化遠程銀行系統集羣建設,“智庫”全面應用於遠程銀行服務和手機銀行搜索場景,不僅爲APP客戶帶來了全新的體驗,也實現了運營的智能化升級。拓展“智策”體系應用的廣度和深度,策略覆蓋線上線下全渠道,累計上線策略3,200餘條,觸達客戶超4.5億人次。

截至2024年一季度,北京銀行零售AUM突破1.1萬億,增速達6.9%;零售客戶達2942.3萬戶,較年初增長33.2萬戶。

隨着業務結構的轉變,北京銀行的資產端也出現了顯著的積極變化。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北京銀行的總資產達到了3.75萬億元,較2022年初增長了10.65%,規模繼續保持城商行首位。今年一季度末該行的資產總額達到3.8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了3.89%。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銀行還通過數字化轉型賦能風險管控體系,2023年該行全面優化升級“冒煙指數”風險預警模型 2.0 版本,上線潛在客戶模型,實現工商註冊企業信用風險量化風險評估100%全覆蓋。

數字化賦能助力提升資產質量,北京銀行不良貸款率實現連續下降。據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北京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爲1.32%,較2023年初下降 0.11個百分點;2024年一季度末,北京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爲1.31%,相比2023年底又下降了0.01個百分點。

數字化技術助力業務發展,北京銀行轉型效能持續釋放

正如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信息官高峰所說:“沒有應用場景,新技術就是‘無根之木’。”

蛻變過後,北京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以創新的金融產品展現出其獨特的經營特色。

去年3月,北京銀行推出了“專精特新”企業專屬的線上信用貸款產品“領航e貸”,一經推出,“領航e貸”便迅速成爲服務“專精特新”的“爆款”產品。現在已經升級迭代到了4.0版本,具有全線上化操作、資金隨借隨還等特色優勢,產品額度最高可達2000萬元,期限最長可達3年,有效解決了“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痛點。截至目前,“領航e貸”產品授信規模已經超800億元,累計服務客戶超7000戶。通過爲企業提供不同的信貸產品、存款產品、結算產品和國際業務服務等,北京銀行也成爲了企業非常緊密的金融合作夥伴。

2024中關村論壇期間,北京銀行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積極發揮各自在職能、資源、信息、技術等方面優勢,在科技金融服務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更好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

活動現場,北京銀行創新推出“統e融”一站式融資服務平臺。該平臺通過系統化、自動化的方式爲企業提供“一攬子”融資服務。客戶僅需一鍵申請,系統即可自動匹配貸款產品,智能AI“分鐘級”審批,助力實現“當天申請、當天放款、數據增信、零人工干預”的創新服務模式。

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場深刻的變革,只有不斷探索和實踐,才能在數字化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而可以預見的是,北京銀行以數字化牽引全方位的轉型升級,這一變革將爲其在金融科技時代奠定堅實且長期的競爭優勢。

本內容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