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路天使」寄養難尋、訓練繁瑣 益品書陪伴導盲犬向前走
▲ 益品書屋聚集7只導盲犬,由惠光導盲犬學校分享導盲犬在臺灣成長過程。(圖/惠光導盲犬學校提供,以下皆同)
《再見了,可魯》日本電影中忠誠固執、機靈憨厚的拉不拉多犬,深深感動觀衆的心,而臺灣也有許多可魯的存在。益品書屋日前邀請惠光導盲犬學校、寄養家庭與視障朋友,共同分享導盲犬在臺灣努力成長的歷程,讓大家一窺導盲犬忠誠、獨特又是人類最好朋友的特質。
民國八十五年臺灣第一隻導盲犬Aggie從國外引進,開啓臺灣導盲犬的新頁。惠光導盲犬學校主任彭筱涵說,目前導盲犬犬種多爲拉不拉多犬、黃金獵犬和黃金拉拉三犬種,因爲牠們個性溫和、沉着穩重、服從性高和學習力強,加上聰明活潑和喜歡親近人類,成爲視障朋友最佳夥伴。
▲ 臺灣導盲犬訓練不易,僅有不到50只。
目前臺灣有約6萬多視障朋友,卻僅有41只導盲犬爲視障朋友帶路。彭筱涵表示,若以國際理想標準1:100換算,國內應有600只的導盲犬,但礙於訓練師人才不足、經費缺乏、環境複雜…等等因素,造成臺灣導盲犬數量「少的驚人」。
導盲犬在臺灣數量稀少,除導盲犬訓練工作艱辛繁瑣外,培養一隻導盲犬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平均一隻導盲犬需要花費百萬」,幼犬出生八週後,開始在寄養家庭生活,學習居家生活習慣與社會化,而一歲左右導盲犬回到訓練中心,進行爲期一至一年半的專業訓練課程,訓練合格後,經配對後確定視障主人,再進行導盲犬與視障朋友的共同訓練。結訓後,導盲犬才能正式爲視障朋友服務,導盲犬最長工作8到10歲就達退休年限,真正陪伴在視障主人身邊,不過6、7年的時間。
看似過程平順自然,但困難與障礙卻環繞,彭筱涵無奈地說,「臺灣寄養家庭真的非常難找」。狗狗與人類的情感超越其他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導盲犬對視障朋友如家人般親近陪伴,是視障朋友生活中最佳的「開路天使」,更成爲他們另一雙眼睛。
▲ 幼犬需要嚴格篩選與訓練,才能成爲真正的導盲犬。
今年31歲的許弼盛,因先天神經萎縮從出生就沒看見過外物,他跟導盲犬共處長達12年。他說,因爲與狗狗的相處,自己個性變得開朗包容。「狗狗就像小孩一樣,要照顧和跟牠玩耍,梳毛、丟球、去醫院,一樣都不能少。但狗狗也一路陪伴着我們前進」,當導盲犬引領他外出時,也因爲跟別人互動變多,也讓許弼盛變得樂於與人接觸。
經歷二隻導盲犬後,許弼盛很有心得的說,導盲犬個性落差很大,亦會影響主人的心情。「URARA(嗚啦啦)是我第一隻導盲犬,牠的情緒容易起伏,只要到陌生地方就容易high,會走得很快,若有其他狗出現,牠就容易躁動,穩定度較不足,牠偶爾還會測試主人的底線」,在半年共同訓練與謀合期間,曾一度想放棄,還好在訓練員鼓勵下,還是成爲7年的最佳夥伴。
「現在是第二隻導盲犬LILY陪着我,。從2歲至今已經7歲了,牠不爆衝個性讓許弼盛覺安心踏實,不用再擔心外出的窘境,坐公車、搭捷運都不需他人協助,感覺生活自由自在的美好。另一位視障朋友黃靜鈺也分享她與導盲犬RENEE的溫馨相處,「當我傷心難過時,RENEE會來安慰我,默默地把我的眼淚舔掉,讓我感到溫暖無比」,視障朋友們相信,他們不再孤單害怕,因爲有「開路天使」的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