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一季報:誰在買入銀行股?
來源:券商中國
隨着A股上市銀行2024年一季報披露完畢,股東結構變化也隨之曝光。
一季報顯示,42家A股上市銀行股東總數集體減少。其中,降幅最大的爲成都銀行,3月末普通股股東總數約4.75萬戶,較年初減少18%。
與此相對應的,是銀行股流通盤籌碼的進一步集中。中信銀行、中國銀行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持股佔比均高於95%,工行、農行、郵儲銀行這一數據也在90%以上。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銀行板塊累計上漲10.6%,領跑申萬31個一級子行業。大漲背後,誰在買入?
北向資金淨買入額創三年新高
今年一季度,北向資金結束連續三個季度的淨賣出,掉頭增持銀行板塊,區間淨買入額合計超250億元,單季度淨買入規模創近三年新高。
據統計,42家A股上市銀行中,合計31家於一季度獲北向資金淨買入。其中,招商銀行、工商銀行、興業銀行區間淨買入額均超30億元,位居銀行板塊前三。
此外,江蘇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一季度分別獲北向資金淨買入29億元、23億元和21億元。
從淨買入量看,工行、農行領銜銀行板塊,分別接近6億股、5.4億股,江蘇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光大銀行、郵儲銀行分獲北向資金淨買入超3億股。
從北向資金淨買入量佔總股本變化看,江蘇銀行位居第一。截至3月末,北向資金在該行的合計持股佔比已由年初的3.7%升至5.86%,最新持倉市值近85億元。
同時,江蘇銀行公告稱,江蘇投管於去年12月29日至今年3月29日增持該行近1.26億股,江蘇信託於4月29日增持0.74億股。增持後,江蘇信託與一致行動人江蘇投管合計持有該行9.98%股權,仍爲該行合併第一大股東。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江蘇銀行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8%,居A股上市銀行第五位。值得一提的是,4月以來該行獲北向資金淨賣出超7億元,淨賣出規模居上市銀行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北向資金對張家港行、蘇農銀行兩家蘇南地區農商行的增倉幅度也較大。3月末,北向資金在兩家銀行的持股佔比分別爲3.76%、2.69%,均較年初至少提升1個百分點。
主要股東出手增持
除江蘇銀行外,一季報顯示,還有多家上市銀行主要股東出手增持自家股份。
其中,3月29日,作爲光大銀行控股股東,光大集團當日通過上交所繫統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6432.14萬股該行A股股份,佔該行總股本的0.11%。
在符合一定市場條件下,光大集團後續還計劃在12個月內以集中競價等合法合規方式繼續增持,累計增持總金額不少於4億元,不超過8億元。
中信金控則在3月29日通過可轉債轉股增持中信銀行股份。轉股完成後,中信金控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該行366.1億股股份,佔該行總股本的68.7%。
北京國資公司也在一季度增持0.42億股北京銀行股份,持股比例由8.72%升至8.92%,繼續位居該行第二大股東。
而包括滬農商行、重慶銀行、齊魯銀行在內,個別銀行還因爲履行股價穩定義務,主要股東持股比例也有所上升。
以滬農商行爲例,久事集團、國盛資產和浙江滬杭甬因履行股價穩定義務,一季度分別有所增持,在該行的持股比例分別升至7.79%、4.99%和4.96%。
此外,蘇州銀行公告稱,因股權劃轉,蘇州國際發展集團持股比例由9.6%升至11.82%,繼續位居該行第一大股東。
浙江柯橋轉型升級產業基金有限公司則通過分別受讓天聖投資、柯橋交投所持瑞豐銀行股份,成爲該行第一大股東,持有該行約1.59億股,佔該行總股本的8.1%。
“特別”的股東變陣
一季度,亦有個別上市銀行獲險資大舉增持,其中的代表就是信泰人壽。
浙商銀行一季報顯示,截至3月末,“信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資金”新進成爲該行第七大股東,持股數量爲7.71億股股份,持股比例達2.81%。
至此,浙商銀行前十大股東中,已有太平人壽、信泰人壽、民生人壽三家險企股東,持股比例爲3.36%、2.81%和2.8%。
此外,信泰人壽還在一季度增持北京銀行超3.55億股股份,持股數量增至近10億股,佔該行總股本的4.7%,躋身該行第四大股東。
據瞭解,信泰人壽於2023年一季報中首次現身北京銀行前十大股東序列,持股比例爲1.66%,後於當年二季度、三季度分別增持0.74億股股份、2.14億股股份,將持股比例提至3.02%。
值得一提的是,“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保險產品”於一季度減持1.3億股北京銀行股份,持股比例降至1.9%。
險資之外,民生銀行股權變化更引人注目。根據披露,繼2023年三季報新進前十大股東序列後,前深圳首富、“股神”林立控制的立業集團一季度繼續增持該行4.93億股,將總持股數量增至近20億股。
截至3月末,立業集團在民生銀行的持股比例已升至4.49%,僅次於大家人壽、泛海系(實控人盧志強)、巨人系(實控人史玉柱)、希望系(實控人劉永好)、同方國信系。
恰逢民生銀行董事會迎來換屆之年,林立能否爭取一個民生銀行的董事席位甚至副董事長也引發了市場的猜測。
加倉的公募基金
今年一季度,在資本市場“資產荒”壓力加劇、市場風險偏好下降背景下,資金仍較爲青睞具有高分紅、低波屬性的板塊。其中,公募基金對銀行股的加倉幅度較大。
據光大證券銀行業研究團隊統計,截至3月末,偏股型基金重倉持有銀行板塊合計43億股,較年初增加3.46億股,持股變動佔A股上市銀行自由流通股的0.11%,在30個行業板塊中位居第十一位。
此外,3月末偏股型基金持有銀行總市值389億元,佔公募基金重倉持股市值的比重爲2.46%,較年初提升0.51個百分點,在31個行業板塊中位居第七位。
從銀行股持倉佔基金總持倉來看,中泰證券研報認爲,基金持倉前五的銀行相比去年四季度沒有發生變化,依舊爲招商銀行、成都銀行、寧波銀行、工商銀行、江蘇銀行。
同時,前述報告分析稱,基金呈現一定的抱團傾向,增持前期重倉的大行以及估值下跌較多的優質銀行。一季度增持幅度較高的銀行是招行、成都銀行、工行、農行、建行、杭州銀行,大部分均是基金傳統重倉的銀行。
一季報亦顯示,華夏上證50ETF於一季度分別增持約1.6億股工行A股股份、約0.93億股中行A股股份;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分別增持1.17億股工行A股、0.71億股中行A股、0.33億股平安銀行股份;易方達滬深300發起式ETF新進中國銀行前十大股東。
明星基金經理丘棟榮在2024年一季報中提出,金融板塊中的銀行,估值定價被長期因素極端壓制,尤其板塊中歷史基本面最優的銀行估值相對絕對位置雙低,選擇變得更容易。
丘棟榮表示,銀行業務相似但競爭力不同質,優秀銀行的競爭優勢具備特異性和延續性,從客戶服務、存款獲取、精準定價、風險管理等細節能力獲得更合意的經營結果,形成了具備韌性的資產質量和較強的內生成長性,具備很好的回報潛力。
責編:李丹
" Type="normal"@@-->
校對:王錦程
" Type="normal"@@-->
2024證券時報“尋找創投‘金鷹’、發現企業‘新苗’”計劃隆重啓幕,點亮時代夢想、綻放時代光芒。
點擊海報即可報名,速戳↓↓↓
" Type="normal"@@-->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 Type="normal"@@-->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