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釋放博物館發展活力,推動博物館更好服務基層

光明網訊 (記者 姚坤森)如何進一步激發博物館辦館活力,使博物館真正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在5月25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表示,在管理體制上,要進一步釐清政府和博物館之間的關係,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管辦分離,賦予博物館在業務上更多的自主權

羅靜指出,在激勵機制上,探索博物館人事制度改革;在崗位設置方面,賦予博物館更多設計權利。對陳列展覽、教育項目文創產業開發的收入分配,採取對符合規定人員予以績效獎勵的相關辦法,解決“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

在社會參與上,對傳統的博物館之友志願者隊伍要進一步加強;推動博物館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博物館的公共服務內容可以引入市場化機制。同時,實施“博物館+”戰略,積極推動博物館與教育、科技傳媒等相關領域跨界融合利用博物館資源,爲社會提供豐富多彩、個性化、多樣化的文化服務。

“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推動博物館更好地服務基層。”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司長李宏介紹,推進博物館與城鄉公共文化的設施合作助力各類公共文化新型空間的打造,增強體驗感和互動感,推動博物館虛擬展覽進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間,服務15分鐘城市生活圈,增加博物館展覽教育活動進鄉村的頻次。鼓勵有條件的博物館錯峰延時開放。

同時,搭建社會參與平臺,增加服務供給。推動博物館的公共服務市場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展覽、教育和文創的開發,鼓勵地方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補貼、以獎代補等形式,支持非國有博物館持續發展。在加強監管、防範風險前提下,鼓勵社會資本以直接捐贈、設立基金會等形式支持博物館的發展。

李宏表示,疫情以來,公共文化通過數字化服務,得到了廣大民衆的歡迎,要推進博物館大數據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博物館雲展覽、雲教育,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博物館傳播體系。此外,繼續完善理事會制度,建立健全權責對等、運轉協調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執行機制,不斷提升博物館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