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商業化、AI安全...大模型圈“優等生”王小川、楊植麟、張鵬、李大海最新激辯

《科創板日報》6月15日訊(記者 張洋洋)大模型發展進入中場,在經過拼資源、搶市場的先期考驗後,行業格局暫時明晰。隨着行業不斷成熟,更多更具爭議的話題也逐步顯現,業界期待看到討論,爲行業發展提供多元見解。

在2024智源大會上,百川智能CEO王小川,智譜AI CEO張鵬,月之暗面CEO楊植麟,面壁智能CEO李大海,國內4位大模型明星公司的掌舵者坐上了同一個討論桌。針對商業模式探索、大模型價格戰、AI安全問題等熱點話題,4位從業者展開了深度討論。

▍大模型公司CEO們如何看待價格戰?

價格戰是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近期,大模型的降價潮突然被掀起,價格戰在大模型廠商之間延燒。

智譜是這一輪大模型價格戰中的帶頭者之一。當被問及這個問題時,智譜AI CEO張鵬首先否認了外界對公司“忽悠”的質疑。在他看來,價格戰是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並推動大模型普及,這一策略可以促進AI大模型成爲像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從宏觀角度看,也有利於中國AI大模型產業的發展。

但張鵬也明確,過分關注成本削減和低價策略,可能對商業可持續性構成挑戰,長期虧損運營並非良策,用戶價值與商業健康之間的平衡至關重要。

王小川則直言,“價格戰對於中國發展大模型是特別好的事”。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促進了大模型技術的普及,許多企業和個人得以低成本試水,加速了市場成長;二是優化了資源配置,減少盲目投資和資源浪費。

王小川觀察到,在大模型初期,許多企業出於恐慌或對技術理解不足,紛紛涌入模型開發,試圖轉型爲供應商,而忽略了自身核心競爭力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價格戰促使企業重新評估戰略,迴歸理性,專注於自身優勢。

“沒有價格戰的壓力,市場上可能會充斥着數百乃至數千個同質化嚴重的大模型,造成資源分散和效率低下,”王小川認爲,價格戰促使企業明確定位,專注於特定領域或服務,從而實現市場分層,每家企業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發展路徑,形成健康的市場格局。

在楊植麟看來,長期來看,大模型的價格戰最終要回歸價值本身。隨着技術進步,算力投入重心將從訓練轉向推理,推理成本有望顯著下降。

在C端市場,大模型的推理成本甚至會低於獲客成本,這意味着AI服務的商業本質將與傳統模式趨同,不再侷限於價格競爭,而是轉向價值創造。

未來,隨着AI應用普及,AI在工作流程中的佔比將大幅提升,超越人類執行任務的比例,催生新的商業模式,不再是簡單的B端API價格戰,而是基於AI價值分層的普惠服務,形成多元化的商業模式。

李大海則表示,所謂的價格戰多多少含有營銷策略的成分,未來的價格一定會比現在還要便宜。長遠看,成本下降和合理利潤共存纔是行業健康發展的標誌,這將真正促進各行各業普及和落地。

▍人類離AI安全風險有多遠?

隨着大模型發展逐漸深入,一些安全風險也逐步顯現,這個話題在大會當日同樣被置於討論桌前,從業者們對於短期的安全風險整體表現樂觀的態度。

楊植麟認爲,AI安全非常重要,但不是當前最急迫的事情,AI安全需要長期佈局。AI安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兩個層面:一是防範用戶惡意操縱模型,例如通過prompt injection(提示注入)誘導模型執行不當行爲,這要求模型設計需具備抵禦此類攻擊的能力;二是確保模型自身行爲的可控性,即模型應遵循一套類似於“AI法律”的規則體系,無論面對何種指令或內在思考,都能堅守既定的行爲邊界,不偏離正軌。

在王小川看來,AI安全需要從意識形態安全、人類文明安全及現實功能安全三方面考量。

意識形態安全是底線,對於中國主權大模型而言,與國家發展和主流價值觀保持一致是基本要求,要對民族和社會負責。

至於AI對人類文明潛在的威脅,人類一手締造的AI甚至反噬人類導致滅絕,“這個事情我覺得是不發生的”,王小川表示,更傾向於將AI視爲服務人類文明繁榮與延續的工具,AI與人類共生,共同推動文明進步,而非設定限制。

當下使用的AI技術,尚不具備顛覆人類的能力,其在複雜領域的表現仍有限。目前的AI風險主要體現在意識形態層面,須確保技術發展與社會價值相協調;而在長遠發展中,應注重提升AI能力,使其成爲人類文明的有益夥伴,不至於觸及人類文明安全的邊界。

李大海則認爲,現階段,AI安全的重點集中在基礎安全與內容安全兩大領域,需要確保技術運行的穩定性與輸出內容的合規性,隨着大模型技術的演進,未來的安全挑戰將更爲複雜。

比如,當大模型被集成至機器人等終端設備,在進行權重行動態調整時,安全風險將提升。因爲動態權重更新意味着模型將擁有自我學習與進化的能力,這無疑增加了系統的不確定性和潛在風險。例如,模型可能受到外部惡意輸入的影響,導致行爲偏差或數據泄露;也可能在無監督的學習過程中吸收不良信息,影響內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