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鼓勵年輕人 用書寫參與實踐

焦桐認爲時報文學獎是文學界一個重要的擂臺,期待寫手們踊躍參與。

擔任時報文學獎推手多年,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焦桐,期待時報文學獎能夠「放眼大陸,熱愛臺灣胸懷天下」,恢復昔日文學獎榮光,焦桐也鼓勵年輕好手透過書寫參與實踐。

獎項看見社會關懷

焦桐表示,跟其他文學獎相較,「時報文學獎的性格很獨特,可預期性不高,評審委員一直在變化,獎項也一直在嘗試可能性實驗性格很強,會想要在文學領域開拓疆土。」焦桐說,當年時報文學獎的報導文學獎,就是獨有的,「可以看見時報文學獎大膽嘗試,而且有着強烈的社會關懷。」

過去多年擔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負責時報文學獎工作,焦桐自己更是時報文學獎的得獎者,他曾經拿過敘事詩首獎以及報導文學獎首獎,「我可以很自豪地說,幾乎成名作家都得過時報文學獎,我自己高中校刊,第一志願就是希望大學畢業之後可以進中國時報當副刊編輯。」

頒獎典禮備受禮遇

焦桐回憶自己得到時報文學獎敘事詩第一名,「那時我纔剛開始寫詩,對我來說鼓勵太大了,整版都是我的詩。」焦桐更記得當時頒獎典禮就在中山堂,「老三臺都到齊了,一個一個上去領獎幻燈片上面有很多我的生活照,就像是金馬獎頒獎典禮,非常隆重,而且獎金四萬塊,我樂昏頭了!」焦桐說他食量很大,當時飽食一頓自助餐才十多塊,「我拿到獎金之後就像是回到六朝,所有的朋友都出現了,一個月花光光。」

主辦時報文學獎多年,焦桐說當時報社非常禮遇,預算充裕,「同事都笑我只有三種工作,一是接客,得去機場海外評審學者;二是開房間,要帶評審去住,最後就是陪酒跟陪笑,因爲要張羅大家吃飯。」焦桐說,當時只要有空,他會去撈初審被淘汰的作品,希望不要有遺珠之憾。

期待展現「實驗性」

焦桐說,現在要辦時報文學獎,必須考慮網路時代,私媒體瓜分了很多受衆,「作爲紙本平面媒體,時報應該開風氣之先,不要考慮很多人都很喜歡寫的簡訊文學、微小說或是輕小說,也許可以徵選電視劇本,可以徵書評,展現一種新的分類法。」焦桐期許,重新再出發的時報文學獎要有新的高度跟新的視野,帶給後輩啓發,「期待時報文學獎做一個實驗性高的表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