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恩平市這條村被稱爲教師村和校長村

日前,記者獲悉,江門恩平市有一條村尊師重教蔚然成風,被當地稱爲教師村和校長村。在今年教師節到來前夕,記者走進了恩平市橫陂鎮對樟木尾村尊師重教進行了採訪。

據瞭解,20世紀40年代以來僅1000餘人、260戶的樟木尾村就出了教師110多人,並先後有12位教師出任當地中小學校長。

記者來到今年72歲、被村民稱爲有文化、長期擔任村記分員盧伯家中,瞭解該村被稱爲教師村和校長村相關歷史。“盧潤球、盧順喜、盧鬱麟、盧唯凡……”盧伯對村中擔任校長的姓名如數家珍。

據介紹,該村第一位從事教師職業的是盧德華,1841年任私塾老師。 盧永綏新中國成立前就從教,其後先後出任橫陂中心小學校長、本市附城中學校長等10所中小學校長,在2015年87歲因病去世。統計到現時,在多代從教的家庭中,盧柱政一家有四代從教,盧旦平、盧立強兩家從教。尊師重教,令樟木尾村在四鄉六裡成爲受人注目的教師村校長村。

盧伯又向記者訴說了一樁樁往事。該村1874年成立的啓文書室,免費讓盧姓子女讀書。首位老師是盧德華,他任教任怨,贏得了村民信任,也爲後代樹立了榜樣。1890年,村中殷戶盧德風送子盧英賢到廣州廣華書院讀書,成爲村中首位省城的畢業生。由此,盧姓家族培養教育子弟的氛圍漸濃,將120平方米的啓文書室擴建到360平方米,新建一間“敦睦小學”(後稱培基小學)。1926年,村民盧志庭等人把村中“敦睦小學”擴辦改稱爲培基小學,不但供村中少年讀書,連四鄉六裡青少年農民也“吸”進學校。儘管小學只有平房三間,每天卻是書聲琅琅,給小小山村帶來異樣生氣。盧志庭與盧傑文先後接任校長,爲村培養了不少人才。

在以食爲天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該村立有村規:初中畢業的村民每年可領村公嘗的豬肉雙份,激起了村民讀書動力,鞭策着盧姓子女勤奮讀書。改革開放後,村規又定爲凡考入本科的獲獎1000元助學金,一直至今。

據2009年《樟木尾村文化史》記載,該村第一位大學生是盧達民,1933年畢業於廣州法政學院,從事教育工作。1978年至2008年30年間,受高等教育的盧氏子女有60多人(包括香港大學博士盧思遠),平均每年都有兩個大學生。盧伯介紹,幾十年間,村中涌現10個書香門第,其中盧光平家庭有10名大學生,盧玉堂家庭有6名大學生,盧明禮家庭有5名大學生,盧錫存、盧永綏、盧浩凡的家庭各有4名大學生,盧錫運、盧仕忠、盧立強、盧錦榮的家庭各有3名大學生。

文、圖 記者 彭紀寧 通訊員 馮創志 黎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