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救護管路固定時間 花蓮消防發明裝置取得專利
花蓮縣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吳冠廷(左)與救護義消謝欣伶(右),設計「複合式功能管路共構裝置」,有效固定患者置放氣管內管與鼻胃管,今年獲得鳳凰杯肯定。圖/花蓮縣消防局提供
花蓮縣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吳冠廷、救護義消謝欣伶,爲固定患者氣管內管與鼻胃管,合作設計「複合式功能管路共構裝置」,經多次測試及生產,成功取得專利。今年更獲得第一屆鳳凰杯「消防實務設計獎產品組」優秀獎,希望能量產幫助患者與救護人員。
消防局表示,救護人員如遇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案件時,除了心肺復甦術,EMT-P高級救護員則會放置氣管內管,並外接袋瓣罩甦醒球給予病患人工呼吸,到院後患者也有可能置放避免咬管的口咬器或鼻胃管、口胃管等,以利灌食、灌藥或引流使用。
吳冠廷表示,從事消防救護工作約11年,目前臨牀上固定氣管內管可使用管路固定夾、口咬器合併使用膠布或彈性棉繩等,但容易在搬運過程管路滑脫、操作不便、皮膚壓傷等問題,且若救護環境不乾淨、空間不佳,也影響固定管線操作。
吳冠廷與謝欣伶爲整合固定管路,2019年從到院前緊急救護角度出發,結合護理研發設計「複合式功能管路共構裝置」,並在2020年取得專利。
謝欣伶說,搶救患者生命與時間賽跑,插管後是否固定非常重要,於是發想設計能在到院前固定氣管內管的工具,以減少加固的時間,最後設計可整合到院前後管路的工具,讓患者舒適,也方便照護。
吳冠廷表示,設計過程從無到有不容易,期間問了很多人才讓設計逐漸成形,過程中實作試很多次,最後經過多次測試,及不斷地修正與討論,才研發成功。
吳盼此裝置透過鳳凰杯發表後,能先提供花蓮消防局救護員使用,若確實符合急救需求,未來希望可以量產,幫助更多人。
花蓮縣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吳冠廷、救護義消謝欣伶設計「複合式功能管路共構裝置」,有效固定患者氣管內管與鼻胃管。圖/救護義消謝欣伶提供
花蓮縣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吳冠廷、救護義消謝欣伶設計「複合式功能管路共構裝置」,有效固定患者氣管內管與鼻胃管。圖/救護義消謝欣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