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商品期貨品種供給 助力實體經濟綠色低碳發展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形勢下,中國積極投身綠色經濟轉型浪潮已成爲勢不可當的歷史進程。2020年,我國明確提出“雙碳”目標,這一目標引領着各行各業向綠色低碳方向探索深度變革。
對實體產業領域而言,傳統高能耗、高污染產業正處於節能減排的高壓之下,它們亟待革新生產模式、升級技術手段,以契合綠色發展的時代要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興綠色產業則沐浴在政策利好與市場需求增長的春風裡,迎來了絕佳的發展契機,成爲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新興力量。在此轉型進程中,商品期貨市場緊跟國家戰略部署,將綠色低碳發展作爲重要使命之一,積極服務綠色低碳產業,爲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助力企業應對市場波動
穩定生產經營
作爲現代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商品期貨市場通過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兩大主要功能,幫助企業應對市場波動、穩定生產經營。
從風險管理的維度來看,商品期貨市場爲實體企業構築起了一道堅實的防護堤。企業可利用商品期貨的套期保值功能,鎖定原材料價格或產品銷售價格,降低因價格波動帶來的經營風險,保障綠色項目投資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爲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廣州期貨交易所的工業硅、碳酸鋰期貨品種應運而生,填補了新能源產業風險管理工具的空白。
從價格發現角度來看,期貨市場可以提升現貨價格的權威性和透明度,有助於提升我國在大宗商品國際貿易中的定價權。同時,商品期貨的價格信號能夠反映市場對各類商品未來供需關係及綠色發展政策導向的預期,實體企業可依據這些價格信號合理規劃生產規模、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資源向綠色低碳領域優化配置。例如,碳酸鋰期貨爲企業提供了公開、透明的價格信號,反映市場對未來供需關係的預期,引導市場資源合理配置,避免資源浪費。2021年起,我國碳酸鋰產能大增但產能利用率不足50%,存在產能相對過剩的情況。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可釋放預期信號,企業依此調整產銷計劃,規避信息不對稱或價格波動引發的決策與投資失誤。比如,價漲時電池商鎖定採購,防止成本上升;價跌時鋰礦企業調整生產節奏,避免庫存積壓,優化資源配置。
此外,期貨市場的資金集聚效應還能引導社會資本流向綠色產業,爲綠色技術研發、節能減排設施建設等提供資金支持,加速實體產業綠色低碳發展進程。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廣州期貨交易所已上市的工業硅、碳酸鋰期貨和期權累計成交量超1.57億手,累計成交金額超8.7萬億元,吸引了大量資金關注和參與綠色產業領域,這種資金集聚效應改變了社會資本的流向。
加大期貨品種供給
培育專業人才團隊
在綠色產業發展進程中,企業運用期貨工具雖有諸多益處,但也面臨着一些困難與瓶頸。
首先是綠色低碳產業發展中期貨品種匱乏問題突出,衆多關鍵的期貨品種仍有待開發。綠色低碳產業涵蓋綠色智能製造技術裝備、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與應用、綠色建築技術研發與應用、綠色物流設施建設和運營、綠色農業等多個前沿領域,其發展高度依賴於有效的風險管理與資源配置工具。然而,部分商品的市場供應與價格波動顯著地影響着企業的成本控制與戰略規劃,卻因缺乏對應的期貨品種,企業難以在市場波動中提前佈局、鎖定風險。例如,現有的鉑族金屬企業只能根據現貨市場價格以銷定產;高能耗企業缺乏碳期貨工具來提前鎖定碳價格,在低碳轉型過程中或因碳成本飆升而使資金鍊承壓,導致轉型步伐遲緩。
其次是企業缺乏市場認知,專業人才儲備不足,風險把控難度高。新興綠色產業中的中小企業對如何有效運用綠色期貨工具的理解和重視程度較低,普遍缺乏經驗和專業的人才團隊進行操作和管理。同時,綠色產業相關的原材料或產品期貨價格受宏觀經濟形勢等多種因素影響,各因素相互交織,使得期貨價格波動呈現出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企業很難及時調整期貨策略來有效應對,在進行套期保值等操作時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甚至可能因價格異常波動而遭受更大損失。
最後是政策與監管環境的不確定性。綠色產業尚處政策法規完善期,期貨市場也受到嚴格的監管政策約束,政策的變化可能會對企業運用期貨工具產生影響。例如,稅收政策、環保政策以及期貨市場監管政策的調整,可能會改變企業的成本結構、市場需求和期貨交易規則,企業需要不斷適應這些變化,但往往在政策調整的初期難以準確把握其對期貨業務的具體影響,從而增加了運營風險。
強化實體企業培訓
提升對期貨市場的認知
如今,商品期貨市場已在促進實體經濟綠色低碳發展中初見成效,但仍存在改進空間。
首先,當前期貨市場服務的企業主要是規模較大的產業主體,而綠色低碳產業中的中小企業由於生產規模小、需求個性化,與期貨市場的標準化、大批量交易模式存在錯配,導致其風險管理需求無法充分滿足。期貨市場需進一步下沉服務,開發更靈活的金融工具,例如推出小合約品種或場外衍生品,降低中小企業參與門檻。
其次,從現狀來看,部分企業對期貨市場的認知不足,未能充分利用其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商品期貨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有待提升。未來,應加強對企業的金融培訓,同時搭建內部交流社羣、組織行業論壇等加強知識共享,助力企業提升對期貨工具的運用能力,減少誤判與操作失誤。
對於綠色產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而言,由於現貨採購定價、採購頻次、到貨週期、生產週期以及產品銷售定價方式與期貨盤操作之間無法完全匹配,必然會產生基差風險。如果企業未能有效管理這一風險,期貨工具就可能會帶來額外的財務壓力。因此,期貨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時,不僅需要提供標準化的風險管理工具,還需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和支持。比如,依據綠色低碳產業中小企業的實際狀況,精心定製契合其需求的個性化、精細化風險管理策略;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藉助“基差貿易+倉單服務”、合作套保等多元化途徑,有效拓寬購銷與融資的渠道,削減生產經營成本,全方位助力綠色產業中小企業穩健發展。
最後,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爲時代的必然選擇,爲提升商品期貨服務實體經濟低碳轉型的能力,應加快新興綠色低碳相關期貨品種的研發與上市,爲實體經濟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的金融支持。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