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敲開科技創新的“未來之門”(科技大觀)

電子秤準不準?水電燃氣表爲何偶爾會跑出個“鉅額數字”?開車時導航何以能實時定位?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其實都與計量有關。5月20日是“世界計量日”,計量如空氣,不被感知,卻時刻在人們身邊。

計量是指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在我國曆史上被稱爲“度量衡”。隨着生產科學技術發展,現代計量已發展成覆蓋長度熱學力學電磁學、無線電、時間頻率電離輻射光學聲學、化學等十大類的獨立學科,計量的定義也拓展到測量的科學及其應用。

計量伴隨着工業革命的出現而迅猛發展,同時又支撐了工業生產的持續進步。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溫度力值的測量推動了蒸汽機的研發,蒸汽機的應用又加快了對溫度和壓力測量的需求。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爲代表,電學指標的測量加速了對電特性的研究,電工儀表從簡陋的電磁指示裝置,改進爲完善的高精度電特性儀表。20世紀四五十年代,在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掀起了信息控制技術革命。在其推動下,計量朝着極大、極小、極高和極低的高精度發展,促進了納米技術航天技術等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原子能、半導體電子計算機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計量的宏觀實物基準逐步向量子基準過渡,遙感技術智能技術、在線檢測技術相繼取得了新突破。可以說,計量的每一次飛躍,都給科學技術創新、科學儀器進步和相關領域測量的拓展帶來巨大推動力量。

2018年,第二十六屆國際計量大會表決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決議,計量單位制和計量基準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根據決議,SI基本單位中的千克、安培開爾文摩爾,分別改由量子計量技術支撐的常數定義。以千克爲例,此前一個多世紀,1千克等於國際計量局保存的國際千克原器“大K”的質量。一旦“大K”的實物質量發生變化,那麼單位千克也會發生變動,並波及一系列相關單位。這些變動“牽一髮而動全身”,各行各業都將不得不重新檢視已有的標準,而常數定義方式完美解決了這一問題。就像1967年用原子的特性修訂了時間單位“秒”的定義,使人類今天擁有了衛星導航和互聯網技術一樣,4個基本單位的重新定義將對科學、技術、貿易、健康、環境等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科技發展,計量先行。計量不僅是科學技術的先導和保障,也是守護人民羣衆生命健康的重要基礎。今年世界計量日的主題是“測量守護健康”。在醫療衛生領域,小到身體檢查和藥物服用劑量的確定,大到疫苗開發過程中對複雜蛋白和RNA分子的準確識別和測量,醫學計量都是確保醫療設備準確可靠的必要手段。在環境保護領域,計量爲大氣水質、土壤、輻射環境等污染監測治理提供支撐,是守護綠水青山的“火眼金睛”。在食品安全領域,無公害食品需要在生產、包裝、運輸、銷售等各環節,對有害物質進行精準計量檢測,才能滿足公衆對飲食健康的期待。未來,計量還有望推動我國生物醫藥領域數字診療裝備國產化高端化品牌化,引領和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爲國際計量委員會委員、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