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國》文化脫貧與兩岸關係
大陸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新社)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大陸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特別向積極參與和支持脫貧攻堅的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國際友人、和海內外各地同胞表達謝忱,其中竟然包括「臺灣同胞」。在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的今天,許多人聽了,都覺得很意外。
事實上,從大陸改革開放以來,臺商到大陸投資,確實對大陸的脫貧攻堅作出了極大的貢獻。這件事,倒讓我想到一個緩解兩岸緊張的點子:多年來,我一直提倡:以科學哲學作爲基礎,建構「含攝文化的理論」,研究中華文化傳統。從2019年美、中文明對抗以來,國際學術界又掀起一片研究中國文化的熱潮。
不久前,美國心理學會「本土心理學推廣羣組」在其網路平臺上討論有關「風水」的議題時,加拿大貴湖大學教授Hans Bakker貼出他的一篇論文,題爲「傳統與現代科層體制中的順服與民主:韋伯理想型模式的精煉」。我批評德國社會學大師韋伯的名著「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犯了歐洲中心主義的偏誤,引起兩人之間的激辯。我提出三點說明:
第一,韋伯在作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之間的「文化內」比較時,他用的方法並沒有問題;但是他在作基督新教和儒教的「文化間」比較時,卻是以基督新教作爲參照,來檢視儒教,犯了「歐洲中心主義的偏誤」。因爲儒教和道教源生自「易經」,西方近代文化衍生自基督宗教和希臘神話,兩種文化系統截然不同,不能這樣比較。
第二,韋伯在研究「中國的宗教」時,沒有嚴格區分「文化系統」和「社會文化的交互作用」,犯了「混接的謬誤」。以英國社會學家Archer(1996)主張的「分析二元論」來看,前者是儒家的「文化型態學」,後者則是其「文化衍生學」。
第三,唯有先了解儒家的文化系統,我們才能瞭解宋明時期爲什麼會衍生出「新儒家」,後者其實是儒家、佛教、和道家的整合。
當我提出這三點之後,Bakker不再囘應了。我立即表示:我將提出一篇論文「儒家文化系統及其衍生:破解韋伯的迷陣」,供大家討論。
臺灣是中華文化現代化最好的實驗室。相對於文化大革命之後的大陸而言,不管是學習西方的科學哲學,或是中華文化傳統,臺灣都有比較好的條件。海歸派把美國的社會科學理論移植到大陸,學術界已經普遍陷入「本體論的焦慮」和「知識論的困惑」,而難以自拔。
中共在「脫貧攻堅」有成之後,今天大陸同胞面臨的其實是「文化貧困」的問題。尤其是在美國關閉掉「孔子學院」之後,許多國際學生都紛紛到臺灣來學習中國語文和中華文化。如果我們的大學能夠有見於此,順勢推出「文化中國推廣計劃」,既能吸引國際學生來臺學習,又能幫助大陸在文化上脫貧,一舉兩得,何樂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