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改革開放?兩大歷史創傷 形塑習近平領導
▲既想要「改革與開放」, 又想把西方價值觀拒諸門外,正是習近平領導中尚未解決的困境。(圖/翻攝自網路)
今年春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重訪了陝西樑家河的農村。對他來說,這是一趟「還鄉記」。
1969年文革期間,還是一名15歲青澀少年的他被下放到這裡。在這裡,他工作了7年,在這裡,他加入了共產黨。
文革期間,他的父親習仲勳曾遭受迫害及關押。根據官方記錄,習近平下放時期遭遇到屈辱、飢餓及無家可歸,睡在一個窯洞裡,工作包括築路,挑大糞。
當他被下放到農村時,他個人曾「感到困惑」。當他離開時,磨難的痛苦歲月似乎重塑了他的人格。他在農村裡學到讓自己變成「人民的一分子」,但生聚教訓卻讓他深深的不信任這些人。
習近平告訴村民:他的心留在樑家河。但很明顯的,回首這些經驗,他只說出了一半的感受。這些經驗,也形塑了他作爲國家領導人的風格:可能是自毛澤東以來,風格最強悍的一位。
他無情的進行中央集權、並且野心勃勃的進行一項計劃:重振共產黨的統治,並確保中共「明天會更好」。
作爲一名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世界觀和對中國的願景,是透過兩個歷史創傷形塑出來的。
第一個創傷,是毛澤東爲奪權而發動的文化大革命,習近平自己也捲入這場風暴。第二個創傷,是1991年時,蘇聯在戈巴契夫領導下的全面瓦解。公衆崛起、共產黨被拋到九霄雲外。
如果說,習近平期許自己是把中國共產黨從惡魔手中拯救出來的救世者,他又嘗不 是執迷不悔、決心要完全掌控所有的改革過程的人?而後者,卻是毛澤東與戈巴契夫所無法做到的。
這「雙重創傷」或許可以解釋習近平爲何不肯讓別人來推動改革的原因。例如,他決心打擊貪腐,卻以同樣的決心排除公衆參與這場運動,以免引發出來的力量全面失控。
哈佛大學的中國政治學權威麥克法奎爾(Roderick MacFarquhar)說:「習近平年輕時遭遇的這兩大創傷,一個國內、一個國外,塑造了他的想法。他發現如果允許黨內出現太多的批評聲音,整個黨和制度會垮。」
中國的領導階層一心一意封鎖電視和網路,原因之一是:這是一場對抗「西方價值觀」入侵的戰爭,當中包括新聞自由、民主和憲法分權。他認爲,這一切都是會危及一黨專政的潛在威脅。
習近平越來越加強對新聞媒體及軍方的意識形態控制。他努力剷除一切把蘇維埃政權推向崩潰的因素。茅盾的是,他也知道被國際孤立的危險。但既想要「改革與開放」的好處, 又想把「西方價值觀」完全拒諸門外,這正是習近平的領導中尚未解決的困境。
另一方面,習近平認爲是「西方價值」的力量搞垮了蘇聯共產黨。他相信共產黨是懂得自我糾正的,會自己找出問題並且改正它。共產黨的改革,是可以自我控制的。原文請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