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建噶瑪蘭紀念公園 紀錄140年遷徙族羣歷史
花蓮新城鄉公所保存噶瑪蘭族開墾歷史,建立「噶瑪蘭(Kebalan)紀念公園」,並設置高達6.5米意象柱。圖/新城鄉公所提供
噶瑪蘭族18世紀末因漢人開墾,被迫從蘭陽平原往花東遷徙,其中花蓮新城鄉鄉嘉裡地區曾是族羣開墾世居聚落。新城鄉公所爲保存這段歷史,爭取及自籌1250萬元,建立「噶瑪蘭(Kebalan)紀念公園」,並設置高約6.5公尺意象柱,噶瑪蘭族後代有尋根感念場域,保存歷史文化。
據花蓮縣誌記載,噶瑪蘭族遷徙至新城鄉嘉裡地區一帶,該地舊稱爲「加禮苑」,19世紀中葉爲開墾世居的聚落,總人口數多達6000人,建立聚落距今約有140年;後來因加里宛戰役,流放到花東縱谷地區,族羣勢力瓦解。
鄉公所表示,全臺噶瑪蘭族人口約1572人,僅佔原住民族總人口數0.3%,人數稀少,鄉內族人數目前有105人。公所在正名過程中,以體現瀕危族羣重振文化爲主軸,透過豐富多元文化族羣底蘊,建造紀念公園,讓噶瑪蘭族後代有尋根感念之處。
鄉公所於2022年起規畫建立噶瑪蘭紀念公園,爭取花東基金挹注900萬元、縣府補助200萬元及自籌150萬元等經費,去年底啓動工程。新設懸臂式人行道、彩色欄杆、舖面採噴花地坪等,更設置1座高度約6.5公尺、直徑約2公尺的噶瑪蘭族意象柱。
鄉公所原民所長曾秀英表示,地名是先民的腳印、歷史的縮影,更是人與自然爭地留下的血淚證據,從地名一窺地方開發史及蹤跡。噶瑪蘭族紀念公園蘊含的意義,包括歷史面、地理面、文化面、情感面等,是踏尋舊地名的重要性,希望喚醒鄉親及噶瑪蘭族人對先民緬懷、敬意,及孩提時的記憶,凝聚社區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