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甄嬛傳》之6/讓人又恨又愛華妃一黨
文/Rosy
要說《後宮甄嬛傳》裡面讓人感到又恨又愛的女性角色,大概就是華妃(年世蘭)了。
年世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套用一句她的對手之一敬嬪(馮若昭)對年世蘭的評論爲「要想做狐狸,好歹得想辦法把尾巴藏好」的女人,總是能夠預先將自己的計謀一步步算計好,但也有得意忘形的毛病,總是「可惜呢,一旦得意,這尾巴就露出來了」。
電視劇中,年世蘭是年羹堯的妹妹,父兄姪兒皆身居高位,入宮後封爲華妃,也是老宮女眼中「漢軍旗的翹楚」且「就是滿蒙八旗放在一塊兒,都不及華妃娘娘鳳儀萬千」。
女人難爲女人,這是後宮的常態。
下圖是我做的表列,將年世蘭在全劇中所犯的嚴重事件,大概弄出簡單的重點:
「華」者,花也,美人並非如花那樣遠隔雲端,劇中的年世蘭被塑造得相當真實,性格兇悍、妒火強烈得讓所有後宮女子一開始都相當畏懼她。
華妃既然那樣美豔,還是六宮嬪妃最受「盛寵」的女子,然而位份卻未能達到貴妃或皇貴妃的地步,其原因只有一個:華妃無子嗣。
看過上面的列表,不免讓人懷疑:這樣一個在女主角甄嬛眼中「傾國傾城」的美女,又爲何會變得如此狠毒?
很簡單,身處於後宮之中,自己生不出孩子,家族又具備軍事與政治方面的實力,爲了對付不斷進入後宮分「寵」或爭「寵」的許多女人,華妃不得不採取許多步驟來固「寵」,運用美貌和手段來保有君王的寵愛。
皇后(烏拉那拉‧宜修)是後宮之主,也是華妃最大的對手。
爲了對抗皇后,年世蘭必須拉攏許多後宮女子來幫助自己,在她的集團之中,有見機行事來投奔的,也有倚靠勢力而歸附的,還有忠心耿耿長年跟隨的,這些女人加入年世蘭的集團,說到底也不過就是爲了求得一己的生存而已。
年世蘭天性高傲跋扈,身爲華妃,與她同列妃位的齊妃投靠了皇后一黨,所以只要有了機會,風華正茂的華妃就會在口頭上奚落諷刺,嘲弄兩個位份與自己相當或更高的女子。
特別是已經服侍皇帝近廿年的齊妃,還有年逾四十歲的皇后,兩名年老色衰的后妃,便常常要看華妃的臉色。
華妃性格外放,嘴上最是不饒人,譬如譏誚他人,就連一杯茶也能說事。
華妃用去年的舊茶諷刺皇后年老,也諷刺齊妃與其子三阿哥弘時喝不到新茶,嘲弄三阿哥弘時不受寵,而譏笑齊妃根本乾癟得無法引起皇帝的興趣,並且炫耀自己極度得寵。
嬪妃們的言行舉止,說來也太累了,在後宮行爲受限不說,連每個女子說話都要句句帶刀,真是女人多了是非多。
或許也可以說,華妃一黨看似風光無限,其實仍比皇后一派勢弱,尚且不如甄嬛受「寵」。
這些女人多數位份不高,頂多有個嬪位的麗嬪,還有個貴人位份的曹琴默,從頭至尾,喬頌芝與餘鶯兒能夠達到的地位,就僅僅是低階的答應罷了。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在前文所說過的:滿漢間的族羣矛盾。
同皇后親近些的妃嬪,除了容易控制之外,還得是滿軍旗的,換言之,除了甄嬛以外,年世蘭的哥哥年羹堯從包衣奴才的出身成爲一時炙手可熱的年大將軍,滿軍旗的世族自然頗爲忌憚。
故事中,年世蘭和其兄年羹堯性格相近,能承受她那脾氣的妃嬪絕對不多,而且華妃沒有子嗣,想跟着她在後宮受皇上「寵」,就得看臉色行事,當其一黨的成員並不輕鬆。
人人愛看皇帝的行房檔,不過這本記錄除了皇帝可以翻閱之外,也就僅有「攝六宮事」的華妃與皇后可以覽觀了。
所謂的「寵」,講得難聽點,也就是帝王日夜跟誰睡的問題。
要說討厭,最討厭的就是皇帝,一切悲劇皆源自於他,華妃會變得如此性格扭曲,泰半都是受到了天子的影響。
「寵」說來簡單,可是要讓皇帝一下朝便記着自己,絕對需要好手段。
「飲食男女」總是套在一起,所以這些後宮女子最常思索的無聊事,就是如何把這位至尊弄來自己居住的宮殿用餐。
皇上晚上要誰侍寢,通常要視他晚膳跟誰一起享用;平常的時間,早膳能看得出天子從哪張牀上醒來,午膳決定了帝王午睡要找誰陪;吃吃喝喝的背後,女人們的耀武揚威,或者能不能天天好吃好喝,都得衡量着皇帝喜歡怎樣的食物與美人。
口腹之慾連結着房事色慾,這樣的後宮似乎相當乏味?
非也。
下圖並非是年世蘭洗手做羹湯的成果,而是她那遠勝御膳房的翊坤宮小廚房所做出的成品。
皇上與華妃如同一般的夫妻那樣,菜色雖不多,每一道都別出心裁,色香味俱全,可以說皆來自於一個女人對於夫君最細密的深情。
年世蘭深深愛着皇帝,每天三餐都在觀察他愛吃什麼,膳食的擺放及佈菜的遠近順序,說明了這位妃子的細膩和體貼。
皇后見到皇帝愛吃的東西,或者多吃了一口,便要展現「賢德」來用滿人祖宗「食不過三」的習慣,不讓皇上多享用美食;華妃則反其道而行,天子愛吃什麼就儘量給什麼,完全滿足了皇上的需求。
美食與美色相當。
皇后步入中年,總是讓華妃嘲弄她人老珠黃,於是「賢德」地找年輕漂亮的妃嬪,努力送上皇帝的牀;年世蘭最恨有人分自己的「寵」,關注自己的外貌,重視準備的吃食,必得將自己打扮得齊整豔麗,然後私底下狠狠對付其他想爭「寵」的女人。
華妃的名言是:「做衣如做人,一定要花團錦簇、轟轟烈烈纔好。」
她自詡爲後宮之中的芍藥,永遠盛開得猶如牡丹,但具備更鮮麗的顏色,無論是妝扮或手段,必然要凌駕所有的女人之上,就連皇后的風頭也要爭搶。
華妃的敵人,就是這整座後宮。
皇上寵幸的妃嬪不多,在甄嬛出現之前,後宮一個月大概誰都輪不上那「寵」一天,而剛開始位登大寶,帝王忙着處理前朝的政務跟西北的戰事,顧不上宮裡僅有的七名后妃,頂多爲了安慰小產的欣常在,而偶爾去造訪一晚。
年世蘭極愛皇帝,每天耐不住寂寞,又妒恨其他女子跟自己爭「寵」,因此天子睡在誰那裡,誰就是她的敵人。
除了那些妃頻遭她記恨,年世蘭年約廿許,服侍了皇上幾年,更怕身邊有人膽敢挖牆腳來爭「寵」。
華妃知道天子身爲至尊,天生就花心,很容易就會對樣貌清秀的女子動情,而皇后特別針對這一點,將年輕的宮女福子賜給年世蘭,果然就引起了皇帝的關注。
宮女福子這個龍套,模樣沒有年世蘭好看,不過勝在青春無敵,帝王多看了兩眼,就着那十七歲的小姑娘多調笑個兩句,華妃又擔心這是皇后安在自己身邊的眼線,結果隔幾日便尋個由頭,藉口福子梳疼了自己的頭髮,讓翊坤宮的首領太監周寧海給把人拖了出去。
太監周寧海一貫懂得主子的心,手腳俐落地殺死了福子,然後將可憐的宮女扔在水井中,最終成爲後宮明顯謀殺的一樁懸案。
皇上怎會不清楚華妃的狠辣手段呢?
他不說,皇后沒證據,知情者自然也不敢多說,一條生命就此消失,而皇帝關切那些謀殺案之中的幾件,也不過就是「滿軍八旗的女兒」這樣的理由罷了。
爭風吃醋,天子的解釋就是「若非她們對朕有情」使得後宮女人嫉妒生事,事情多了他不管,皇后想管的理由頂多同樣是爭權奪利,後宮內醜惡的事件前後,自是顯得分外齷齪。
而嫉妒的女人不少,就算加入了華妃一黨,麗嬪同樣喜歡挑撥生事。
在甄嬛(當時受封爲「莞貴人」)出現之前,最受「寵」的是同樣位列貴人的沈眉莊。
由於太后喜歡沈眉莊的沉穩風度,皇上也看重沈眉莊的機智,想要藉由她來牽制後宮的各方勢力,便讓沈眉莊學習六宮管理之事,遂使沈眉莊自此成爲華妃最大的眼中釘。
年世蘭擁有年家的勢力,支撐着她在後宮的地位,然而沈眉莊入宮未滿一年,數月間頗受帝王寵幸,還分了自己在後宮的權力,於是多次設計陷害她,卻不料沒能解決沈眉莊,這廂天子又心血來潮,看上了沈眉莊的好姊妹:甄嬛。
更糟糕的是,甄嬛受寵的程度猶在沈眉莊之上,華妃的敵人在選秀之後倍增。
感受到許多年輕美女的威脅,就算年世蘭仍舊「聖眷正隆」,可是皇上「寵」得太過,加上麗嬪在一邊加油添醋,華妃深感憤怒。
麗嬪抱怨皇帝只寵莞貴人,多方討好華妃,肯定也是爲了自己的存活所致。
麗嬪只會動那張嘴,不過她手下有曾經跟過甄嬛的幾名太監,華妃手邊不缺可利用的人馬,這時她又看上了已經失寵且來投奔的餘鶯兒。
同仇敵愾之下,華妃一黨運作起來,共同對付着甄嬛與沈眉莊。
餘鶯兒最受「寵」的時候,僅僅是個答應,勉強有了個「妙音娘子」的封號,會唱點崑曲來顯擺,是個庸俗的普通女子。
也就是這樣一個沒有真才實學的女人,耍了點小聰明,一路從普通的倚梅園宮女,躍升爲答應,最囂張時坐着皇帝賞的一乘冬日輦轎,跑到沈眉莊主僕面前自吹自壘。
餘鶯兒的膚淺,在於她最喜歡仗勢欺人,先後惹了方淳意(淳兒,後來的「淳貴人」),又害得欣常在被罰入慎刑司,後宮中恨她的人絕對不少,而太后更是不待見這個出身低賤的女子。
華妃讓餘鶯兒利用自己的婢女和麗嬪的太監,偷偷給甄嬛下藥,結果害人不成,餘鶯兒因此被打入冷宮賜死,而麗嬪後來也爲此被甄嬛報復,受到良心折磨而發瘋。
不過,儘管這些謀害甄嬛及沈眉莊的事情都和年世蘭有關,餘鶯兒不敢透露分毫,而皇后也處置不了華妃。
儘管,皇帝很清楚一切事件的原委,仍礙於年羹堯,繼續無聲容忍下去。
後宮之所以變得如此黑暗污穢,全都源自於天子的縱容與推波助瀾,女人爲了愛不擇手段,使得後宮的女人更是活得不容易。
族羣問題同樣無解。
皇帝一個月不過「寵」了富察貴人兩次,沈眉莊同樣兩次,華妃三次,就這麼七個晚上跟三個不同女人睡過了,導致後宮產生許多謀殺事件。
富察貴人運氣好些,她僅僅被華妃罰去研墨,磨墨一個時辰不會丟了性命,但背後的因素卻顯得分外複雜。
除了富察貴人是皇后的派系之外,年世蘭忌憚滿軍旗的後宮妃嬪,可也不得不顧及皇上,她可以盡情謀害沈眉莊與甄嬛兩個漢軍旗的女子,卻很難對滿軍旗的後宮妃嬪下手。
因爲帝王必然會重視滿軍旗的人,當初既然連一個小小滿人宮女的死都要差人查辦,那麼一位出身不低的富察氏,了不起就戲弄或威嚇一回,華妃還能如何撼動滿軍旗遍佈的後宮?
華妃一黨最重要的軍師,就是曹琴默。
年世蘭不是個蠢女人,但曹琴默更聰明,華妃一黨裡面,多少女子都承受過皇帝的雨露恩澤,可是卻沒有半個能懷得上龍胎,就算如此,曹琴默仍然有驚無險生下了溫宜公主。
「狗」或許是一種難聽的說法,不過「不會叫的狗會咬人」這樣的概念,放在她身上也說得過去。
曹琴默長相普通,自認爲難以受到皇上的重視,「寵」同樣少得可憐,然而她即便詭計多端,生了女兒之後,皇帝也僅僅給了個貴人的位份。
曹貴人的聰明機智,體現在許多事件上,好比她所設計的謀殺手段,就明顯高過於華妃。
例如年世蘭嫉妒沈眉莊,對付人的動作就顯得粗糙,竟然在自家的翊坤宮附近,派了太監周寧海企圖推她入水,險些將之溺死於千鯉池,這樣的手法很容易就被看破手腳。
換作曹琴默,卻能把害人的過程醞釀得無比複雜,要有連環計策,還得一環套一環,使人完全摸不清到底是怎麼運作的。
又譬如甄嬛讓太監小允子裝鬼來嚇人,曹琴默一下子就窺出端倪,躲在房內不出門,而華妃本就不信邪,更對鬼神之說全然否定,差點讓精神失常的麗嬪抖出自己從前幹下的謀殺案。
電視劇中,女主角甄嬛給年世蘭的評論是:「華妃深受天恩,又心性果毅……行事果敢,能掌事用人的,便稱爲果毅。」
皇帝寵愛甄嬛,出乎年世蘭的意料之外,多次設計也難以扳倒對手,夜夜獨眠的華妃怨恨難當。
最悽慘的一夜,是皇帝雖然躺在自己身邊,半夜下了一場雷雨,竟然就此離開她的牀,急急忙忙跑去甄嬛那兒摟着美人安慰去了。
獨守空閨的華妃,那眼中含着的淚光,那嘴角抿起的殺意,女演員蔣欣將這樣複雜的情緒表現在臉上,還有那囂張跋扈的作派,刻畫得真是深刻。
而甄嬛的「寵」,連帶使得跟她一起住在碎玉軒的方淳意也一同受「寵」。
小說裡面的淳兒十三歲入宮,而甄嬛是十五歲入宮,電視劇改編後,臺詞出現小小錯誤,稱兩人年歲上差兩歲,實際上改編的甄嬛變爲十七,淳兒增加爲十四歲。
無論如何,一想像那猥瑣的皇上摟抱這樣一朵鮮嫩的幼苗,就覺得完全是一種摧殘,噁心得要命。
不過,對於年世蘭而言,方淳意十六歲受恩寵,從常在升任爲淳貴人,這就是一種嚴重的威脅了。
前面說過,年世蘭雖爲權傾六宮的華妃,可是她手底下的幫手位份皆低,很多時刻根本不濟事。
而甄嬛和沈眉莊對她而言,已經頗具威脅,更糟糕的是,就連方淳意這樣傻氣的小女孩也能成爲貴人,使得甄嬛的實力大增。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這樣的碎玉軒,從此成爲翊坤宮的頭號競爭對手。
最糟糕的一點,就是華妃需要銀錢,她在後宮賣官的收賄事件竟然被方淳意看個現行,只有下手殺死這個小姑娘,找了太監周寧海將可愛的淳兒溺死在荷花池中。
華妃漂亮,她把寵妃的傲氣與兇悍演繹得淋漓盡致,眼神表情好到位,具備一股豔媚之外的魄力。
從演員的角度上來看,華妃是最美的,說話的感覺,穿衣服的姿態,真的如芍藥一般妖嬈,真的很喜妃這位女演員,表情嬌豔又矯情,一顰一笑皆帶着吸引人的味道。
縱然她心狠毒辣,爲的卻只是想要獨佔皇帝的目光。可哪個女人敢說,能忍受的了自己的愛人,宿夜於別處?
恨皇帝的無情,怪只怪她身爲年氏,一開始便已註定了自己的結局,還有不得不對身邊之人用盡狠心,並且爲了在後宮能得着皇帝的寵愛,不斷進行非法賄絡的舉措。
而她設計陷害沈眉莊的手法,出自曹琴默的獻計。
曹琴默的心計之複雜,就在於整齣戲的細膩,從她指點華妃在沈眉莊身邊安上眼線,指使宮女和幾名太醫一起欺騙沈眉莊,讓沈眉莊以爲自己懷孕開始,這個局可以說完美至極。
首先,「假孕事件」需要以假亂真,沈眉莊根本不曉得自己被設計,一步步朝着既定的情境走下去,搞得每個人都以爲她是爲了想要爭「寵」,所以僞稱自身有孕。
畢竟,後宮女子最要緊的一件事,便是儘早懷上子嗣。
有了子嗣,才能保有自己的地位和將來。
就算再受皇帝的「寵」,倘若未能懷上龍種,哪個後宮女子都無法確保自己後半生無虞,所以每個人都急,華妃急,甄嬛急,當然,承寵一年多的沈眉莊也急。
皇上的子嗣不多,也不過就三子一女,齊妃那樣愚蠢的中年女子得以「母憑子貴」受封妃位,就是因爲她生下了三阿哥弘時。
入宮有「寵」的女人那樣多,女人的美好年華又如此短暫,能不能懷上龍胎,是人人都一再思考的問題。
可惜,曹琴默的計策如此完美,卻獨獨漏了一個環節。
知道真相的太醫劉畚跑了,因爲年世蘭滅口失敗,整個計策開始崩潰。
太醫劉畚爲了華妃許給的五千兩好處,詐騙沈眉莊與皇帝關於懷胎一事,還下藥使得她產生假孕的症候,結果造成沈眉莊無端被誣陷要爭「寵」,讓皇帝一怒之下被降了位份爲答應,並且爲此遭到禁足。
關心則亂,甄嬛受制於華妃,也無法幫助沈眉莊,只得滿心焦急。
同樣焦急的還有華妃。
她亟力命人追殺劉畚,還要努力獲得皇上的「寵」,這時只能回頭去威脅曹琴默這個軍師,讓她想法子彌補失敗的計策。
曹琴默的悲劇,在於她缺乏美貌,也沒有身家,除了跟着華妃當年家爲靠山,她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每次看到下面這一幕,我便不禁有些同情曹琴默,她費盡心機,也不過是爲了生存,更是爲了女兒溫宜公主的未來,所以她能忍受年世蘭的折辱,願意跪倒在華妃身後,哭泣着乞求爲華妃效力。
爲什麼我會如此喜歡《後宮甄嬛傳》的故事?
小說作者與編劇的思慮周詳,將女人心事細膩剖析,無論是卑躬屈膝,是虛與尾蛇,是囂張猖狂,是天真無知,亦或是無路可逃,女人們在後宮的天空雖說無比狹隘,卻在鬥爭的過程中益發顯得引人入勝。
後宮之事瞬息萬變,不是害怕或躲避便能夠應對的,惟有「恩寵」二字最爲重要。
華妃與曹琴默商討對付莞貴人(甄嬛)的辦法,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劇中所有的女配角都演得很好,絲絲扣人心絃。
只要一入宮門,那「深似海」的爭鬥,生死禍福有時沒得選,卻得操縱在他人手上。
不是操縱於各黨派之手,爲華妃或皇后所控制,就是勉強獨善其身,像是滿身病痛的端妃那樣,或是如沈眉莊和甄嬛那般,儘量在諸多他人的惡意中,滿是防備地戰戰兢兢活着。
然,皇上冷眼旁觀女人們的生死,不是太過於殘忍冷血麼?
自己的女人想要就要,不要就不要,他也配懂愛情?
中國古代的宮廷對於一個女人來說,真是最可怕的地方。
後宮裡面的女人,活着就是血與淚的累積,她們狠毒也好,懦弱也罷,爭一時的意氣就是條死路,忍一時的憤怒都是爲了復仇,其實看來看去,哪個女子都不過是可憐人。
曹琴默沒有甄嬛那樣的才情,沒有華妃那般的美貌,頂多會打一些絡子,卻擁有格外縝密的頭腦與同樣狠辣的性格。
女人們的兇狠,多半是爲了所愛,與其說曹琴默爲了女兒溫宜公主而變得猶如惡鬼,不如說年世蘭也爲了帝王和自己流產失去的男嬰,而成爲那樣一個只會怨憎後宮女子的蛇蠍女子。
年世蘭永遠懂得利用別人,她不是最有智慧的女子,卻曉得誰可以作爲馬前卒。
敦親王幫助華妃,在溫宜公主的週歲宮宴上刁難甄嬛,並非事前便已有勾串,而是前朝總不免對後宮有所盤算。
電視劇裡面,敦親王想要利用年羹堯的勢力來造反,不斷挑釁皇帝,又挑唆其情緒,逼得甄嬛幾乎下不了臺,乍看之下是偶發事件,實際上應該視爲長久以來的惡意。
皇上的心思,或者一時興起,背後都訴說着許多無言的謀略,無聲無息產生於後宮女子的身上。
年世蘭明瞭那樣的盤算,不過是爲了拉攏人心,她與年羹堯擁有一樣的性格,想必兩人也都忠於皇帝,並沒有意在顛覆天下的企圖。
這樣的「人情」就算賣了,相信華妃也不敢買,大家順水推舟,不過就是爲了各得其利,各取所需。
劇情強化了每個人的私慾和價值觀,看似勝過了普世價值觀,然而身爲女子,發現這些女人或爲了家人,或爲了子女,或爲了愛人,或爲了權謀,觀賞時很容易得到共鳴。
華妃愛其兄,曹琴默愛其女,敦親王爲了另一兄弟而仇恨帝王,人人心中各自不同的感情,走到後來卻有了不同的結果。
我一直覺得年世蘭的心態之所以扭曲,問題在皇帝身上。
曹琴默一角,有來由的母女之愛,與那隨之產生的恨,感受曹貴人受強迫而壓抑自己的真心,一朵微笑、一句話、一個眼神……都可引來劇情方向性的轉折,女人心事是苦澀難當的。
實在不該說,曹琴默僅僅是個忝不知恥、趨炎附勢的女人,導演既然把華妃一黨的每個女人塑造得理性、悲情,來對照甄嬛一開始的詩書樂舞全才和那本來善良柔軟的心,又把與之背道而馳的尖酸、自私、殘忍給了年世蘭,成爲不同性格的最好對照。
本劇的女性,從主角到配角,人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也各有自己的所愛,在爭權奪利的背後,爭寵與妒恨之間,訴說的不過是每個人的無奈命運啊。
上圖是一歲多的溫宜公主,華妃將這個女嬰從曹琴默處奪來,說是幫忙照料,實際又是一個利用孩子爭「寵」的手法。
年世蘭無子,不孕始終是她最痛苦的心病,她思來想去,自己除了美貌便沒有了吸引皇上的資本,可是來了個同樣美麗的甄嬛,她也只有使出這樣下作的手段。
既然不是親生母女,那麼,就無法真心去愛別人的孩子。
華妃奪人女兒,溫宜公主卻在換了環境之後,天天半夜哭鬧,吵得年世蘭根本睡不着。
於是,厭煩的華妃便讓人取出自己吃的安神藥,餵給無辜又可憐的溫宜公主,這樣的舉措失了分寸,說來十分殘忍。
更誇張的是,年世蘭竟然利用這個小女嬰,設計木薯粉事件,讓公主不停吐奶,企圖使皇帝懷疑甄嬛給小公主下毒。
或許吐奶幾回不會要了溫宜公主的命,然而,曹琴默肯定是曉得這個陰謀的,而且爲了將女兒重歸懷抱,曹琴默還將計就計,逼得華妃最後還是得將小孩還給她這個母親。
每當看到這一段,就不覺有些憤怒,因爲曹琴默的愛女之心是如此醜陋,而年世蘭欠缺同情心亦是這般可恥。
究竟是得「寵」重要,給自己出一口氣重要,還是自己的血肉至親重要?
華妃沒了兒子,早年懷孕時,喝了端妃(齊月賓)端來的安胎藥而意外落胎,懷疑是端妃給自己下藥所致,憤怒的年世蘭立即報復回去,強給對方灌下導致永遠不孕的紅花湯。
而這回強迫曹琴默將女兒交給自己,以傷害幼兒腸胃的木薯粉給溫宜公主服用,不可不說是一種惡毒的計策,公主不過一、兩歲的無辜女嬰,誰又能如此冷血去加害她?
故事中,長久記恨端妃(齊月賓)的華妃,每當想起自己失去的胎兒,便氣憤難當。
某天晚上,年世蘭情緒一起,便要發泄滿腔憤怒,於是帶人衝去端妃的住處(延慶殿),平日不讓端妃在生病時請太醫,使一個身居妃位的端妃,身邊僅有吉祥一名宮女服侍,還故意要自己的同宗大太監、內務府總管黃規全,平日只提供發餿的食物給端妃,心血來潮又對這主僕二人動輒出手毆打,當華妃命手下首領太監周寧海踢打那無辜的宮女時,吉祥給狠狠踹了一腳,卻只能忍着不作聲,這樣苟活於後宮的端妃,實在非常悲哀。
皇帝真不知道端妃的處境麼?
非也,而年世蘭留端妃一條命,不過就是爲了繼續折磨人罷了,不願讓端妃死得太痛快。
年世蘭之狠,在於對敵人絕不鬆手,對自己的手下也不放鬆。
曹琴默身爲華妃一黨,卻對曹琴默絲毫沒有同情心或同理心,動輒打罵不說,還如此看待一名無辜稚女,用成人服用的安神藥強給女嬰灌下。
此外,年世蘭在皇上面前疼愛溫宜公主,私下卻沒有半點憐惜,大熱天讓頌芝抱着小娃娃在大太陽底下曝曬,大半夜根本不管公主哭鬧,其行徑算得上相當可惡。
稚子何辜,身爲親母的曹琴默,又怎麼不恨華妃呢?
年老色衰的宮中女子,就怕青春美貌輕易流逝,或者帝王的「寵」被分到別人身上,無論是華妃或曹琴默皆如此。
皇上縱容年世蘭奪走曹琴默的女兒,爲了得回自己的溫宜公主,曹琴默忍氣吞聲,讓華妃折騰那樣一個小女嬰,然後私底下跑去找皇帝告狀,她所使用的手法,就是給這位天子花點時間剝蓮子。
皇帝與曹琴默的對話,個人覺得寓意深遠,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場景。
皇上說:「蓮子的心已無,但你憐子之苦卻是良苦,朕早起聽老太監們嚼閒話,說萬曆朝有位景妃,最喜歡利用親子爭寵,甚至不惜讓懷中小兒發熱,引皇帝注意,你怎麼看?」
曹貴人回話:「臣妾若是萬曆帝,必定殺死景妃以正宮闈,十月懷胎一朝臨產之苦,非爲人母不能體會,景妃她身爲人母卻害其子,除非不是生母,景妃若不是有難言之隱,那麼便是連爲人都不配了,怎還配活着。」
皇上又說:「你一向溫順寡言,難得這麼激憤。」
曹琴默很是虛僞:「臣妾失言了,只是臣妾也身爲人母,一時有感而發。」
皇上最後說:「憐子之心,不僅母親有,父親也有,難爲你剝了這麼久,你既細心,又有耐心,華妃到底沒有生養過,你自己的孩子自己帶回去帶吧。」
事實上,萬曆帝根本就沒有這位「景妃」,電視劇胡謅了此人,是用以代稱明朝孝寧太皇太后鄭氏(也稱爲「鄭貴妃」),明神宗朱翊鈞的皇貴妃、寵妃,福恭王朱常洵的母親,南明明安宗的祖母,此女用自己的兒子爭「寵」,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以「蓮心」來比喻「憐子之心」,除了是暗示皇上愛吃蓮子卻得剔除苦澀的蓮心(曹貴人的憐子之心)外,更是希望至尊不要縱容年世蘭對溫宜公主毫無憐愛之心的殘忍做派。
皇帝最終還是發了話,讓曹琴默去華妃那兒領回自己的女兒,不過卻從此對這個後宮女子的深沉心思起了殺意。
而曹琴默在年家倒臺的時候,不僅首先跳出來背叛,還一逕要求皇上殺死年世蘭,這種背叛舊主的作風,手段陰狠不下於曾經的華妃。
萬曆皇帝的鄭貴妃利用孩子爭寵,甚至讓其高燒發熱,可以說簡直沒有人性。
年世蘭利用曹琴默的女兒溫宜公主,讓小女嬰食用木薯粉而吐奶,曹琴默卻默許之,事後藉着這個事件倒打華妃一耙,若說年世蘭對別人的女兒那般殘忍也就罷了,一個親孃可以狠心到交出自己的女兒,還到帝王面前用這可憐的小女孩爭「寵」,平日放任年世蘭虐待幼兒,不都是爲了一己之私麼?
君王雖冷心冷情,也是公主的親生父親,自然有憐愛兒女之情。
曹琴默犯了皇上的忌諱,天子表面上許了她得回女兒,暗地裡盤算的卻是改日必要曹貴人的命。
「如欲取之,必先與之」是帝王的算計,扳倒了年家,皇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了曹琴默。
年世蘭從華妃被降級爲年答應,一切尊榮化爲烏有,曹琴默忙着打落水狗,非嚷着要了年世蘭的小命。
皇帝什麼反應都沒有,對於那惡毒的言語,或者背叛的告發,不動聲色和皇太后達成協議:曹琴默心狠手辣,必須悄悄除去,讓太醫院給她偷偷下毒,使她如得病一般死去。
曹琴默絲毫沒有察覺皇上的心思,在獲封爲「襄嬪」的同時,太后已經出手了,不知情的曹琴默樂不可支,根本不曉得自己已是砧板上的下場,最後中毒而亡。
曹琴默算計了一輩子,最終不免讓別人給算計,這樣的下場,着實使人唏噓。
皇帝的陰狠,從華妃一黨的下場就能看得出來,人人都身在天子的陰謀下,就算年世蘭那樣的家世地位,也不免着了道。
在後宮裡面,女人不可以犯錯,否則便是給人了斷自己的口實,年世蘭就是如此失勢。
年世蘭低估了皇帝看待甄嬛的態度,因爲甄嬛懷孕,又受到帝王極度的恩寵,華妃嫉妒之下,便在帝后鑾駕前往祭天祈雨的時刻,命令甄嬛到翊坤宮罰跪,想要藉機羞辱甄嬛。
結果,懷孕三個月多的甄嬛因此流產,皇帝子嗣本就少得可憐,就此遷怒了華妃。
年世蘭完全不知曉自己從頭就被皇上算計了,太后母子計劃着扳倒年家,將她的位份擡得愈高,也不過是爲了使她最後跌得愈重。
在甄嬛受寵的時候,年世蘭跑去太后那而告狀,還準備了大禮送給太后,太后自然深諳後宮爭「寵」的道理,打太極一般應付回去。
年世蘭當時身爲華妃,生不出孩子,再高的恩寵沒了,但絕對會不時得着一點小惠。
太后也就是略施小惠,四兩撥千金說了幾句安撫的話,便化解了一場爭執。
前面曾說,電視劇中的太后與隆科多有染,所以爲此憎恨隆科多的算計和利用。
隆科多的姊姊是康熙皇帝的「孝懿仁皇后」,隆科多爲了幫助其姊在後宮的地位,將太后烏雅氏送入後宮去幫助沒有子嗣的先皇后,而這位先皇后曾送給太后一支金簪,太后自然不喜歡此物,乾脆就借花獻佛,將金簪轉贈給毫不知情的年世蘭。
年世蘭得了太后的金簪,滿心以爲太后疼愛自己,真相卻完全與自己的想法相悖。
皇上與太后的心機之深,算計着年家和年世蘭,大概誰都始料未及。
爲了安撫年世蘭,帝王使出各種手段,譬如故意誘導年世蘭,騙當時已身爲華妃的她,意欲加封爲皇貴妃。
這樣的手段頗爲簡單,也就是故意弄一套皇貴妃的服制送去年世蘭那兒,讓她滿心以爲就算沒有子嗣,還是得以獲得聖寵。
一套衣裳或珠寶,哪算得上什麼恩寵呢?
要表現「寵」一個女人,皇帝花了些心思,聖眷優榮的表徵,還可以表現在貢物之上。
每年波斯國都會給當時的大清帝國納貢,獻上後宮女子最喜歡使用的「螺子黛」,顧名思義,這是最高檔的古代眉筆,美女想要畫個遠山黛,就得用這舶來品。
這樣的好東西,或許整座皇宮能拿到手的女人很少,這一年也就三斛螺子黛,一斛在皇后手上,一斛賞了甄嬛,而最後這一斛裝在小小金盒裡面的,則理所當然給了華妃。
年世蘭所獲得的恩寵,自然是後宮之最,或許其他女人都得使用品質較差的銅黛畫眉,讓她覺得自己最受皇上的「寵」。
往往在女人色厲內芢的鬥爭或手段殘忍的對抗底下,訴說的是各式各樣的不同心思,而皇帝與太后對於年世蘭的恩賜,表達的則是不得不對年羹堯之妹妥協的問題。
華妃的螺子黛,或太后賞賜華妃的金步搖,對於年世蘭來說,自然比不上誰也沒能使用的歡宜香。
皇帝告訴她,整個後宮沒有別的女人能夠使用這樣的香,裡面還放了只有皇帝可以使用的龍涎香佐味,只要點燃起來,年世蘭可以擁有隻屬於皇家那至尊無上的榮耀。
不知收斂的華妃,平日威攝六宮,就連皇后也頗爲禮遇,誰都要給年家面子,誰也要忌憚年羹堯與年世蘭的鋒芒。
然而,一切不過是鏡花水月,因爲這樣的歡宜香,裡面卻含有最可怕的麝香,每天點燃這樣的香氣,其實便是讓皇帝無後顧之憂,使華妃永遠不會有孩子。
華妃也蠻可憐的,真心愛皇上,以爲那歡宜香是她專寵。哪知道自己以爲的恩寵,事實上不過是帝王的最終算計?
終於,西北的戰爭打完了,年羹堯的利用價值也沒有了,皇帝終於能放開手對付年家。
年羹堯一路被降級,兵權被奪,功勞被廢,年家一黨落入了地獄,只要是和年羹堯有關係的人,在朝官員殺的殺,抄家的抄家,文字獄方興未艾,寫一首詩也要被牽連入罪,死了都要被梟首菜市口十年。
華妃風華了一時,年家無比慘烈的結局。
年羹堯死後,年世蘭也跟着丟了妃位,這一段與歷史不符,史實中的年妃在年羹堯失勢前便已去世,不過電視劇更動了先後順序,只爲配合小說之中華妃最終的悲慘結局。
整座後宮裡面,或許曉得年世蘭天天燃燒歡宜香自絕子嗣的人很少,但是太醫院所有的太醫都明白,也沒有人敢聲張。
甚至於在年家落敗後,皇帝怕自己落了個「兔死狗烹」的惡名,便沒有對年世蘭落下最後一刀,打算留她一命。
表面上,撇清對於年家打這算盤的狠毒,表現「念情念舊」的態度,真相卻是那麼不堪,華妃那樣跋扈,可是,她不過是皇上牽制年羹堯的一枚棋子,皇上寧可折損自己的皇嗣,也不讓她有孩子。
皇上誰都算計,也誰都不相信。
年世蘭很可憐,一輩子活在自己虛構的愛情裡,直到死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深深愛着的男人,事實上藉了端妃(齊月賓)的手害了她,更是殺害自己孩子的真正凶手。
但是,活在自己虛構的愛情裡不好嗎?至少比沈眉莊和甄嬛幸福,沈眉莊小小年紀,不過風華正茂的十九歲便看透了皇帝,所以餘生了無生氣;而甄嬛活在厭惡及復仇裡,比起來似乎年世蘭更活得有滋有味一些,儘管最後每個女人都明顯是個後宮的悲劇。
年世蘭的價值觀的先天不足,決定了自始自終只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說不清道不明的糾纏,更是皇位、江山、詐術……乃至一切繁華,成爲點綴二人無聊糾葛的美麗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