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博物館:風雅錢塘韻悠長
或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居遊勝地,或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的東南名郡,又或是“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南宋都城……杭州,這座古稱“錢塘”的城市,留給人們數不盡的美好記憶與想象。
筆者日前來到位於浙江杭州上城區的杭州博物館,徜徉文物海洋,一窺風雅錢塘的前世今生。
東南形勝 三吳都會
穿過南宋御街,沿石階走上吳山,至半山腰處,可見一座白牆黛瓦的建築,隱藏在一片樹林之中,這就是杭州博物館。
“杭州博物館展區面積7000平方米,由南館和北館組成,擁有常設展《最憶是杭州——杭州歷史文化陳列》《珍藏杭州——館藏文物精品陳列》。館藏文物2萬餘件,尤以陶瓷、繪畫、書法、玉器爲特色。”杭州博物館館長金霄航介紹。
“8000年前,蕭山跨湖橋一帶的先民已泛舟於湘湖……”進入南館,“尋蹤跨湖橋”單元以圖文形式介紹了“中華第一舟”的發現過程。這艘獨木舟出土於杭州蕭山跨湖橋遺址,距今已有7000-8000年曆史,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獨木舟,見證了當地先民的生活。展櫃裡陳列着同時期出土的稻米標本,反映了杭州地區稻作農業的悠久歷史。
展廳正中擺放着一件淡琥珀色的透明杯子,它是杭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戰國水晶杯。“這個水晶杯雖然今天看起來不算光彩奪目,但在2000多年前,它是非常難得的珍品。”金霄航說,它用一整塊優質天然水晶製成,是中國出土的早期水晶製品中最大的一件,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名錄。
1990年,考古工作者在杭州半山鎮石塘村戰國1號墓中發掘出這件水晶杯。它呈上寬下窄的造型,材質晶瑩,保存完好。古代開採技術有限,要找到這樣一塊優質水晶十分不易。水晶材質硬而脆,古人用何種方式把杯芯掏空而保證杯體不碎裂,今天的研究還未能解開這個謎題。水晶杯內外拋光非常光潔,體現了當時工匠的高超技藝。“早在戰國時期,杭州地區手工業已十分發達,爲後世文化繁榮奠定了基礎。”金霄航說。
魏晉以降,北方戰亂,大批民衆南遷。杭州湖山秀美,吸引了衆多文人與僧侶。隋唐時期,杭州已是東南名郡。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建都於杭州。在吳越王錢鏐“保境安民”國策下,杭州經濟文化日益興盛,著名的雷峰塔即建於這一時期。塔內曾藏有數萬卷佛經,皆用當時盛行的雕版印刷術印刷,印數空前,印刷技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杭州博物館展出的雕版印刷《寶篋印陀羅尼經》卷,紙張潔白,墨色均勻,字體清晰悅目,圖畫也很精美,反映了杭州印刷水平之高。
“你看,這方硯臺是用五代時建造雷峰塔的磚改造而成。”金霄航介紹道。1924年,雷峰塔轟然倒塌,不少民衆撿拾塔磚收藏。永康的姚允中將撿到的一塊藏經磚改造成磚硯,後來贈予杭州收藏家朱孔陽。2014年,朱孔陽之子朱德天將這塊磚硯捐贈給杭州博物館。磚硯背面刻有雷峰塔景觀圖和“雷峰塔坍塌古磚記”,兩面長側邊一面刻有“西湖雷峰塔藏經古磚”幾個字,另一面刻有魚龍圖案。磚質地緊密,做工精良,中空有孔,用以藏經。
商旅輻輳 華貴天城
“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虛空之屋。”吳自牧《夢粱錄》中描述了南宋都城臨安(即杭州)商業繁華的盛況。
南宋時,杭州成爲國家政治經濟中心,商貿繁榮之餘,文人雅士聚集。“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成爲宋人的追求。在南宋修內司官窯瓷器前,不少參觀者駐足欣賞。金霄航告訴筆者,南宋官窯是宋代青瓷燒造最高水平的代表,修內司官窯是南宋官窯的窯場之一,位於杭州鳳凰山老虎洞。該窯址的發掘成果入選“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杭州博物館展出的修內司官窯瓷器,均由窯址出土的瓷片修復而成。其中一件青灰色的盞託,托盤呈花口形,盞與托盤中間爲一圓孔,上下相通,造型精巧別緻,釉色淡雅潤澤,體現出宋人高貴典雅的審美情趣。
“琴棋書畫詩酒花”是宋人雅緻生活的寫照。館藏《無款竹叢翠鳥圖團扇頁》是流傳至今爲數不多的宋扇頁畫精品之一,於小中見珍奇。咫尺扇面上,採用工筆雙鉤畫法描繪出小鳥憩於荊棘竹叢中,表現了安寧幽靜的意境。
元代時,杭州憑藉京杭大運河和海陸絲綢之路優勢,成爲東南地區最大的都會,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讚杭州爲“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杭州博物館內,一件元代青花瓷塑海鰲山形筆架以其精巧絕倫而引人注目。
這件筆架出土於杭州朝暉路一處元代窖藏,整體爲海獸馱峰造型,下部浪花翻涌,4座山峰飾如意雲紋,一峰頂高懸一輪初升的太陽。通體施青白釉,胎質潔白細膩。背面自然凹凸,還留有當時工匠的指紋印跡。
“這件瓷器除了有擱筆功能外,海獸內部中空,可盛水作水盂,一器兩用,設計巧妙,是元代青花瓷中極其難得的一件文房用品,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金霄航說。
“江南收藏甲天下”,書畫之餘,摹古鑑賞是江南文人日常消遣之必備。元代大書法家鮮于樞生前流連西湖山水,死後葬於杭州。他墓中出土了多件文玩,包括端硯、劍飾、銅鏡、銅印等。杭州博物館展出的“伯畿印章”印與“鮮于樞伯畿父”印,印面小巧,筆法精妙,爲研究鮮于樞書法造詣又添實證。
山水環抱 人文淵藪
“四維圖畫本天成,三面雲山一面城。”自南宋以降,西湖“三面環山一面臨城”的格局基本形成。因景色殊異,歷代文人莫不流連西湖。明清以來,杭州文風更熾,湖光山色在文人雅士筆下凝練成優美的傳世佳作。
走進杭州博物館北館,高達3米的《層巒秋色圖》鋪陳在眼前,這是明末清初“武林畫派”創始人藍瑛的代表作,爲國家一級文物。畫中,距西湖不遠的西溪秋色醉人,雲淡天高,深山幽壑,又有迴廊屋宇,遊人於橋上扶欄緩行,輕漫瀟灑,充滿灑脫的文人意趣。
“欲借西湖作墨池,並邀春色入新詩……”明代散文家茅坤行書《西湖詩卷》以遒勁筆力書寫了對西湖的熱愛。茅坤耄年遊西湖後作西湖詩14首,他的書法樸拙自然,是典型的“文人字”。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葫蘆秋菊圖軸》作於杭州西湖畔,筆法堅挺厚重,篆刻朴茂蒼勁,對上海畫派後期畫風影響深刻。
明清時期杭州文人留下大量精美的文房四寶,成爲杭州博物館重要的藏品類目。“任伯年”款象牙大毛筆、“徐三庚”款紫檀木筆筒、“鹿原”款端硯……體現了中國傳統文人的儒雅精神與藝術品位。
“風雅,是刻在杭州骨子裡的。”金霄航說,爲了讓人們更好地瞭解杭州人文故事,感受杭州風雅氣韻,杭州博物館在展陳手段上不斷創新,讓文物“活”起來。在史前至六朝展廳,藉助光影手段,還原考古發掘現場。在兩宋展廳,通過投影和三維動畫,生動呈現南宮北市的都市格局、繁華喧騰的市井風情。
杭州博物館還設計了一系列頗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如參照四螭龍玉佩製作的壺承、以南宋蓮花紋瓦當爲原型設計的蓮花紋碳雕等,備受觀衆喜愛。
隨着浙江省文物局主辦的“浙裡光影,雲看文博”系列直播活動走進杭州博物館,風雅錢塘的氣韻,飄得越來越遠,打動越來越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