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日本政府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意欲何爲?(熊達雲)

日本政府正檢討以增稅補足防衛經費大幅增加的預算缺口,首相岸田文雄說,爲強化防衛能力保護日本的和平與安全,希望社會能理解。圖爲岸田文雄出席國際觀艦式。(摘自日本國首相官邸官網)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在印尼巴厘島舉行期間,當地時間2022年11月14日下午,中國元首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了首次線下會晤,就中美關係中的戰略性問題坦誠深入交換了看法。

美方向中方重申:一個穩定和發展的中國符合美國和世界的利益。美國尊重中國的體制,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美方也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這一表態被各界歸納爲是美國對華政策的「五不四無意」。

美國總統提出的「五不四無意」對華政策,能否落到實處,從隨後美國國會和國務院採取的以及行將採取的一系列政策動向來看,大多持悲觀看法。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口是心非甚至兩面三刀的態度我們應該保持足夠的警惕,尤其要預防「明斯克協議」在臺海出現翻版。但是,美國這種心猿意馬的對華態度也會影響其盟國實施的對華政策。

岸田政府對華政策

日本是美國在亞洲的鐵桿盟友。拜登對華政策的這一最新表態,似乎對於日本的對華態度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1月17日中日兩國元首在巴厘島舉行會晤,中方提出了兩國應「互爲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的希望,並就儘早開通海空聯絡熱線,開展高級別安全對話以及在數位經濟、綠色經濟等方面開展合作等問題達成了多項共識。

在此背景下,岸田政府的對華政策似乎也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轉變。其中最明顯的是對於臺灣的態度。一段時間以來,尤其是美國露骨地頻頻利用臺海問題挾持中國以來,以及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鼓譟「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背景下,日本政要以及日本政府極力迴避中日建交聯合公報中日本關於對臺灣問題以及一箇中國原則的鄭重承諾,一些政客甚至公然與臺獨勢力勾肩搭背,爲臺獨勢力撐腰打氣,出謀劃策。

但是,岸田文雄11月29日在國會回答議員關於臺灣問題的質詢時公開表示,日本遵守中日建交聯合聲明的立場沒有變化,不支持臺灣獨立。岸田首相的這一宣示沒有什麼新鮮之處,是踐行國際信義的應有之義。但聯繫到當前的國際形勢以及日本國內慫恿甚至支持臺獨的右翼勢力十分張狂的背景觀察,岸田的這一表態對於中日關係的正常發展所具有的積極意義應該給予肯定。

但是從總體上看,日本跟隨美國圍堵中國的總趨勢不僅沒有改變,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這在日本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的過程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日本所謂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

日本所謂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由以下3份文件組成,即:「國家安全保障戰略(NSS)」、「國家防衛戰略(現防衛計劃大綱)」和「防衛力量建設計劃(現在的中期防衛力量建設計劃)」。這3份文件規定了日本的外交以及防衛政策的基本方針。其中「國家安全保障戰略(NSS)」是第2次安倍政府於2013年12月制定,是日本國家安全戰略的指導性文件。

據報導,這次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重點有三:一是如何定性國際尤其是日本與周邊國家的安全形勢,二是是否需要把「建設進攻敵人基地的能力」寫入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三是軍費是否需要擴充,擴充到何等規模。

經過1年多緊鑼密鼓的準備,3份文件的修訂工作已接近尾聲,預計將在本月16日由內閣確定通過後正式提交國會審議。從目前透露出來的內容來看,上述3點在日本國家安全戰略修訂文件中都做出了明確的政策取向。

對中國的定位

關於中國的定位,執政的自民黨在4月份曾要求將2013年制定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把中國定性爲「是日本和國際社會深刻的懸念」表述,修改爲「重大的威脅」,赤裸裸地表露出視中國爲敵的底牌。由於遭到執政聯盟公明黨的抵制以及未能獲得經濟外交界人士的贊同,正式提出的文件中不得已把它修訂爲「是必須通過我國的綜合國力與盟國以及志同道合國家攜手應對的史無前例的最大戰略性挑戰」。據說自民黨做出這一妥協也是因爲美國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把中國定位爲「挑戰」,與美國對錶的協動之舉,在其下位文件「國家防衛戰略」裡,仍把中國進行的臺海軍事演習中,導彈落入兩國從未劃過界的所謂日本「排他性經濟水域」渲染爲是對日本安全保障的威脅。

「建設進攻敵人基地的能力」

關於「建設進攻敵人基地的能力」,執政聯盟兩黨已經達成共識,併爲了掩飾其攻擊性,擬將名稱修訂爲「反擊能力」,提出應「通過改進國產的遠程導彈以及採購國外製造的導彈,裝備具有足夠數量的導彈」,建議在自衛隊內設立「常設統合司令部」和「常設統合司令官」進行統一指揮和作戰。爲了實現具有進攻敵人基地的能力,據媒體分析,日本將大量採購部署美國戰斧式中程巡航導彈。12月9日,在美國首肯之下,日本已公開宣佈將與英國、義大利共同研究製造第六代戰鬥機。安全保障戰略文件中,已計劃擴充網路作戰部隊,將現在800人左右的部隊最終擴建爲2萬人,同時升格沖繩那霸駐軍的規格,把司令官由大校級升格爲將軍級,部隊規模由2000多人增加至3000多人。

關於軍費

關於軍費是否需要擴充,擴充到何等規模,即將出臺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已明確了政策指向。首相岸田文雄已經多次表示要廢除軍費佔GDP1%的規定,2027年逐漸將其增加到GDP佔比2%。內閣已確定在2023-2027的5年內將軍費擴充到現行軍費的1.5倍,由2019-2023年的總額27兆4700億日元增加到總額43兆日元。增加的軍費用在何處呢?據朝日新聞引用政府人士的話透露,7個系統中,其中10兆用於購買彈藥和設備的維護保養,5兆用於建設可以遠距離攻敵的能力,主要用來開發製造或採購遠程導彈、超高音速導彈以及可以從戰鬥機和艦艇上發射、距離超過1000公里的日本國產「12式地對艦導彈」。此外已經裝備部隊的2艘搭載有宙斯盾戰鬥系統的戰艦的維護費需要1兆日元。

實施這些戰略,諸如「進攻敵人基地」依據什麼法律,採取何種指揮程序,軍費的大幅度擴張資金如何籌措,都需要進一步細化,其具體措施或許會在受到日本民衆和愛好和平勢力的強烈反對之下,經過一系列博弈後有所調整。但從日本執政黨擬定的修改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的總體趨勢看來,其將中國設爲假想敵,集中綜合國力協助美國打壓中國的方向大概率不會改變。這一點,日本政客和輿論也毫不避諱。

對中日關係的影響

2023年是中日兩國簽訂和平友好條約45週年,兩國人民誓言不再戰的願望真誠而強烈。長期以來,中國政府採取的對日政策也始終秉持中日兩國應該相互成爲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的原則,走的是和平、合作、雙贏的共處之道。但是,現在日本政府罔顧事實,追隨美國圍堵打壓中國,破壞國際和平的錯誤政策,對中日兩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的正義呼聲置若罔聞,把曾深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蹂躪之害的中國重新視爲假想敵,假借自衛之名伺機進攻。這種倒行逆施必將受到中日兩國愛好和平的人民大衆的強烈反對。

另一方面,面對日本行將出臺的這種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對華戰略,中國如何應對,考驗着中國民衆和政府的智慧和力量。筆者以爲,一盤散沙且羸弱的中國畢竟一去不復返,只要中國人民鎮定自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腳踏實地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心無旁騖,團結奮鬥,同時也要枕戈待旦,紮緊籬笆,那麼,任何對中國的挑釁和侵犯都將以失敗而告終!

補記

本文擱筆之後的第5天即12月16日日本時間18點,日本內閣總理岸田文雄舉行記者招待會,宣佈內閣討論通過了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的修正版,所述內容與拙文敘述完全相同,只是對於如何籌措推行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的資金,岸田首相在回答記者提問環節,首次明確要通過增加企業和居民所得稅以及香菸稅的辦法加以解決。

對於日本政府未經國內廣泛討論就貿然通過這種意在改變日本憲法的和平主義原則,以及轉變「專守防衛」戰略的重大問題,日本社會和主流媒體以及在野黨都持批評態度。例如,翌日出版的《朝日新聞》就批政府未經過深思熟慮,也沒有事先對日本民衆加以說明的情況下做出這種「轉折」,必定會給未來遺留「禍根」。

同時日本很多民衆擔心,迄今日美安保戰略中日本承擔「盾」、美國承擔「矛」的分工,突然改變爲日本「矛」「盾」雙兼,將使日本成爲一個可以假借「反擊」實施「先行制敵」侵略性的國家,從而再次走上侵略別國的老路。

筆者認爲,日本這次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雖然也有來自美國的授意和壓力,但更是出自日本的主動作爲。這從確定周邊國家的地位就能看出這一點,例如,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把俄國定位爲「直接的威脅」,把中國定位爲「挑戰」,而日本這次確定的新版戰略則把俄國定位爲「懸念」,卻把中國定位爲「戰略性挑戰」。這說明,日本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矛頭所指就是中國。

(作者爲日本山梨學院大學特任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