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蔡裕明》全球供應鏈的「黑天鵝」事件:蘇伊士運河危機

2021年3月24日/長榮海運大型貨櫃輪長賜輪(Ever Given)24日在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轉彎時擱淺,造成河道嚴重堵塞,等候通行的船隻只能在後方大排長龍。(圖/摘自Marcel Dirsus推特)

一艘名爲長賜號(Ever Given)的長榮貨輪擱淺在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現雖已脫困,但已影響新冠肺炎疫情過後的全球經濟供應鏈

全球約有13%的貨輪通過蘇伊士運河,業已左右亞洲歐洲間的貿易量,以及石油天然氣與貨櫃等運輸。長賜號擱淺事件其所凸顯的問題更甚於運河受到貨輪影響本身,以及全球開始認識到貨櫃運輸對於全球經濟的重要性

蘇伊士運河在經濟戰略重要性

蘇伊士運河已成爲全球航運乃至於全球國際貿易的重要動脈。蘇伊士運河原是從亞洲到歐洲最短的路徑,貨輪可減少因爲繞行非洲的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減少3,000英里的航程與時間,以及遭東非與西非海盜劫掠的風險。

因此蘇伊士運河被視爲扼制點(chokepoints)之首,因此西方國家多憂慮該條運河乃至於全球其他重要航道,可能因爲恐怖攻擊或伊朗的軍事行動破壞航道,而較少針對貨輪擱淺預擬相關的應變計劃。例如,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所引發的蘇伊士運河危機與1967年的以阿戰爭,從英國到歐洲國家均憂慮從中東到歐洲的石油,可能爲阿拉伯國家所掌控。但現在,行經蘇伊士運河的貨櫃也成爲亞洲與歐洲經濟的命脈

蘇伊士運河原是運送石油和天然氣的油輪,以及將諸如服裝、電子產品和重型機械等製成品從亞洲運往歐洲的貨櫃的重要貿易路線。

長賜號大約裝載20,000的貨櫃,內容概略運動鞋、服飾、傢俱、醫療用品、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到太陽能板的物品,從上海離開後預計前往荷蘭的鹿特丹,再透過鐵路或公路輸往整個歐洲。

長賜號擱淺事件除延緩該艘貨輪抵達歐洲的時間,也影響後續其他貨輪的行程計劃,並提高航運與保險成本,這些最終將轉嫁給消費者。如果這種障礙持續存在,則可能波及全球經濟的動脈,從而影響石油、化學品、服裝、半導體、礦產乃至於稀土等物資以及大型設備的輸送。

蘇伊士運河事件也間接影響中國經濟。貨櫃與貨輪對於中國成爲「世界工廠」至爲重要,倘若欠缺貨輪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將產品輸往全球市場,中國便難以再保持經濟的快速增長。

長賜號事件對於供應鏈的影響

長賜號事件並非唯一對於全球供應鏈的「黑天鵝」事件。事實上,從汽車、智慧手機、平版電腦與筆記型電腦到電視製造商,多低估後新冠疫情時代的產能,原本半導體已短缺數個月,增加訂單的結果讓包括臺灣臺積電與聯電等晶片製造商需增加產能。

與此同時,日本車用晶片大廠瑞薩電子的工廠發生火災,短時間內無法增加產能。此外,全球最大石化產業的德州在今年2月發生氣候異常,無法將石油與天然氣及其副產品轉化爲塑膠,再加上臺灣即將面臨缺水與限水的危機,這些因素已影響全球產業的供應鏈,更像是一場供應鏈的「完美風暴」。

從新冠肺炎疫情到長賜號擱淺事件,讓國際企業重新思考供應鏈。以往國際企業倚靠「即時」(just in time)的供應鏈,即在製造時纔將物資送往工廠,這更有賴於企業對於未來的戰略預測。現在的企業則調整爲「萬一」(just-in-case)的供應鏈,即擁有更多的物資,避免發生物資中斷時發生短缺,並且企業變得越來越不依賴單一供應商。

對於國際企業而言,原本的全球化供應鏈可降低生產成本並享有多元選擇的優勢,但是從新冠肺炎迄今的供應鏈危機,各個企業與國家認識到,多元化的採購與數位化的管理,以及在全球化採購與本地採購之間尋求平衡,將是確保經濟復甦的關鍵。

臺灣與美國共同面對的貨櫃安全問題

在長賜號事件當中,中國亦看到貨櫃與貨輪可能影響,再加上緬甸軍事政變進一步導致緬甸局勢的惡化,並可能影響中國的海上帶路倡議。在這樣的情況下,北京勢將強化「一帶一路」的鐵路網,並根據2018年1月26日中國國務院發表《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當中,積極參與北極的航道開發,連結加拿大、歐洲與東北亞的海上交通通道,此可縮短航程並且避免貨櫃與貨輪因航道受阻進而影響中國的經濟,甚至必要時,可能會以軍艦或海警船維護海上供應鏈的安全。

拜登政府正試圖打造「去中國」的全球供應鏈,在東亞國家結合臺灣、日本與南韓重組有效且有彈性的全球供應鏈。且因爲中美貿易戰以及香港從反送中到改變香港選制以及新冠疫情之故,許多企業選擇退出中國或避免依賴單一的供應鏈來源,讓許多西方企業重新找尋較中國更爲可靠的夥伴。臺灣則因已是東亞地區高科技供應鏈的中心,並且與美國共享民主與自由的理念並有着密切的經濟與貿易合作關係,更爲凸顯在美國新供應鏈的價值所在。

全球半導體晶片的需求以及汽車晶片的短缺,業已讓技術問題成爲地緣政治問題的一部分,半導體也成爲中美對抗或合作的一項根本性議題。臺灣在半導體的研發能力以及隨之形成的產業研發聚落,正改變臺灣的產業結構以及臺灣在半導體出口的重要性。

前不久美國人工智慧國安委員會(NSCAI)才發出警示,美國半導體倚賴臺灣的國安問題。也可以這麼判斷,由長賜號所引發的貨櫃與貨輪安全的議題,可能進一步深化日前臺灣與美國所簽署的海巡合作,未來可能涵蓋並強化臺灣在半導體輸出,以及從貨櫃到貨輪的海上安全議題。

也可以這麼來理解,美國爲了確保臺灣到日本與南韓的半導體的安全,除強化美國海軍在東海與南海的巡戈與聯合作戰演習,也增加海岸警衛隊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東亞的戰力與存在。臺灣則值此優勢,更有信心針對半導體的商業秘密的法規強化,防範關鍵技術遭盜竊的可能性,並以科技保障與海巡執法來保障臺灣的貨櫃與航運安全。

(作者爲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