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全球能源行業2050淨零排放路線圖》報告在京發佈
人民網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餘璐)近日,國際能源署(IEA)報告《全球能源行業2050淨零排放路線圖》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佈。
國家發展改革委“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主任翟東昇、國家能源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魏曉威、IEA署長高級顧問安豐全、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楊雷、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原院長謝秋野、清華大學能源與氣候中心常務副院長李政等出席發佈會。
《報告》描繪了全球圖景:由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起點不同,實現目標的時間也可能不同。《報告》提出,發達經濟體必須先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達到淨零排放,並協助其實現目標。
對此,李政表示認同,他談到,各國情況不一樣,因此要因地制宜,在保證能源供應的同時,實現長期轉型,需要非化石能源發展的速度與化石能源進行良好匹配,這也是智慧所在。
楊雷表示,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出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高度讚賞。國際能源署(IEA)用倒推式的方法展示了一套淨零排放路徑選擇,使我們認識到其中的挑戰。
“《報告》呼籲對能源領域的關鍵技術進行攻關,這也是我國二氧化碳實現淨零排放過程中關注的工作。”謝秋野表示,近年來,我國在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對我國能源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讓低碳綠色生活成爲新時尚。”與會專家認爲,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需要公衆的積極參與。
專家指出,在實現淨零排放路徑中,約55%的累積減排量與消費者選擇相關,例如購買電動車、對房屋進行節能改造、安裝熱泵等。此外,低碳行爲的改變,例如以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代替汽車出行,可貢獻約4%的累積減排量。
“國際合作對二氧化碳實現淨零排放至關重要。”謝秋野認爲,在二氧化碳實現淨零排放達標的路上,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政策層面,都要加強在國際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近年來,中國已與其他國家在能源領域積極合作,相互學習借鑑,在二氧化碳實現淨零排放方面做了大量努力。這對中國今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起到了推動作用。”謝秋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