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感逆襲成新產業!「出租人生」吹進校園 他們陪聊陪吃不談性
網路發達,手機文字訊息溝通頻繁,年輕族羣在現實社會中孤獨感更強,今年學生社團間,竄起一項新興行業,學生將自身化身爲「商品」出租,他們透過不同理念、吸引不同客羣,服務或收費或免費,出租者性別有男有女,但共同的主打特點都是「無性陪伴」。
27歲的孟孟(化名)是臺大社工所學生,今年1月6日開始經營「出租孟孟」服務,經營伴讀、一日女友、助人諮詢與社工價值討論等項目。孟孟主打情緒勞動有價,服務也須收費,雖然在出租表單上寫「費用隨喜」,但仍有希望時薪。隨着租客增加,費用也從原本的400元,一路漲到1200元。
截至2月底,孟孟的表單共有98人填單,扣除無法提供服務的租客,實際成案者約30多人。在租客中,因爲好奇而出租者佔比4成最高,其次則爲人際困擾傾訴,或者單純的陪伴聊天,餘下2成則是伴侶養成、約會禮儀、一日女友,也有人租她去關懷街友,也爲所有出租中,最貼近「社工」的一次。
不過,孟孟也提到,自己並非每筆訂單都獲得希望價格,收到的30筆匯款中,費用從1元到3000元皆有。對此,孟孟表示,這就是一項社會實驗,自己也想知道國人對情緒勞動的接受度,對於結果正面看待。
有別於孟孟的收費,政大歐語系學生黃緯鈞走不同的路,出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黃緯鈞坦言,自己是受到日本森本祥司的啓發,於去年底開始籌劃,經過一個禮拜的天人交戰後,「出租自己」於今年1月2日正式開張。出租者僅需付從大坪林捷運站到目的地的交通費,以及服務過程中的餐費,其餘費用全免。
黃緯鈞說,自己聽過出租孟孟,也認同情緒勞動有價,但因爲自己什麼都不做,也就沒有收費的理由,但截至2月底成案的5單中,也有遇過租客或多給100至200元車馬費,或送蛋糕、雨傘。
科技冷漠、人際孤獨,是現代人生活中最難避免的一塊,「出租自己」與「出租孟孟」,雖然主打理念、收費服務方式不同,但年輕族羣透過出租個人時間、體力與心力,換取與他人的連結或金錢報酬,已成新興產業,但是否能發展成商業模式,還有待觀察。
孟孟表示,在提供出租服務過程中,接收了他人的情緒,也分享自己的故事,職業傷害不小,像是記性變差、捷運搭錯方向等。時值開學課業繁忙,孟孟3月起開始暫停服務一個月。她也提到,出租孟孟如果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就不錯了,「大家不要再覺得情緒勞動者很好賺。」
▲「出租人生」吹進校園,他們陪聊陪吃不談性。(圖/記者劉亮亨攝)
黃緯鈞則表示,出租自己計劃「先開半年」,未來如果租客太多,會考慮收個500元,過濾掉一些來看熱鬧的人。因爲目前還在待役中,除了需另外打工維持生計外,自己也會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確認自己是否有能力與不同的人互動,退役後再決定是否要繼續經營。
對於學生之間的新興產業,精神科醫師、心口司司長諶立中表示,「這是件好事」,人際互動增加可消弭現實生活中的孤獨感,但呼籲提供出租服務者應小心自身安全,最好每位服務對象以3次爲限,以免產生情緒依賴。若真的有身心問題,還是要儘早尋求專業協助。
看更多專題內容:
【出租人生1】主張情緒勞動有價 臺大女研究生每小時收費1200元
【出租人生3】倡議社工價值引討論 她從「校園觀察」道出2大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