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白皮書直指臺灣面臨五大風險 提九建言
工總白皮書也因此歸納出九大建議方向:
一、「推動臺灣成爲區域運籌中心」:除目前政府推動的「亞洲高階製造中心」與「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外,我們建議區域運籌中心應納入智財中心、營運總部中心、以及資產管理中心。
二、「打造陸海空新興產業體系」:建議政府在半導體、5G通訊產業外,加強力道推動陸(電動車)、海(離岸風電)、空(太空、低軌衛星、無人機)等新興產業,讓中小企業有機會切入並參與高附加價值的供應鏈,將有助於提振整體產業競爭力,才能完善臺灣產業結構,進而促使生產資源獲致合理配置與有效運用。
三、「加速基礎建設更新速度」:建議政府應多加利用基礎建設證券化、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將民間資金與思維納入公共建設推動的機制中。
四、「多元布建新能源,確保穩定供電」:政府能源政策應重新檢討評估未來10年的電力需求,且所有能源不論是燃煤、燃氣、再生能源,還是核能、氫能、冷能都應列入考量,俾規劃最適切的能源發電結構;配合臺灣產業發展,參考國際能源署(IEA)全球能源配比,訂定能源分期目標,才能長期兼顧穩定供電與減少碳排的目標。
由於零排碳的核電有助於增加電力調度彈性,政府應審慎評估讓現有核電廠延役,扮演備載能源的角色,同時參考法國發展新一代小型核能設施的可行性做法。零排碳的核電,可作爲基載能源,不宜貿然從能源選項中排除。
五、「全力推動低碳轉型」:建議政府儘速擴大驗證量能,協助中小企業進行碳盤查,並以政策獎勵措施,鼓勵企業投入淨零排放;協助中小企業理解淨零碳排議題之重要性與帶來的影響。
關於產業關心的碳費問題,徵收對象應擴及所有事業與民生,以直接與間接溫室氣體排放者爲對象,建議碳費費率應先低後高分階段滾動檢討。
六、「解決人口危機與人力資源不足之困境」:近年來,愈來愈多的國家改弦更張,逐步從獎勵生育的角度轉於營造快樂、宜居的居住環境着手,增加人民的幸福感,進而帶動生育率的提升。政府應思考從「建立宜居環境」與「強化個人效率」着手,推動整體社會的正向循環,包括大量興建社會住宅,讓家庭債務減輕,進而縮小貧富差距;在教育上,推動平等、適性教育,產學間緊密合作,避免產生學用落差鴻溝,「打造宜居社會、快樂國度」可能纔是提高生育率的根本解決之道。拓展與擴充人力資源是治標,但遏止人口數持續下探纔是治本。挽救人口危機,要追本溯源,摒棄短期煙火式的措施,才能找到解決之道。
七、「協助產業應對通貨膨脹與供應鏈重組」:建議政府應全面掌握全球物價之波動情形,同時確保能源、原物料、糧食供應之穩定;並且檢討政府總體金融及財政政策配合調整之可能性;行政部門可考慮利用大數據資料庫,建立原物料價格變動模型,俾利產業預測重要物價指數波動情況。產業界也希望政府採購環境能夠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現況,並應依物價滾動式修正,修正相關政府採購規定,以符合實際物價波動情形,讓廠商能保有合理利潤。
八、「掌握國際經貿趨勢,強化新南向政策效益」:政府在對外經貿政策上,除了協助產業探尋新的生產基地、商機媒合,也應積極參與國際數位貿易規範的制定,讓我經貿版圖更加完整,確保我方利益。
我國在推動新南向政策時,更須留意各個國家在RCEP扮演的上中下游位置,並從產業鏈體系,建構各國推動計劃的策略地圖。
九、「重啓兩岸對話,恢復民間互動交流」:在確保我國主權完整的前提下,「能戰也要能和」,兩岸應重啓對話機制,恢復民間交流,減少對於情勢的誤判,才能使臺灣在和平局勢下持續穩定發展,並促成區域的穩定和平。
工總指出,臺灣經濟表現亮眼,但國際情勢變幻莫測,擁有安全、和平、永續的生存發展空間,其重要性無可取代。唯有如此,所有亮麗的經貿數據纔會具有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