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白皮書:臺灣面臨6大挑戰
工總20日發佈「2024工總白皮書」,理事長潘俊榮20日直言,「臺灣真正需要改變的是經濟」。圖/本報資料照片
面對全球AI浪潮、淨零碳排趨勢,工總理事長潘俊榮20日直言,當各國都積極重新佈局與調整,符合自己國家安全需求的產業生態鏈時,「臺灣真正需要改變的是經濟」,眼前更是十大傳產接軌AI、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產業界需要的不是「跟政府反向走,而是要並肩作戰」,才能讓臺灣在紛亂世潮中迎向曙光。
工總20日發佈「2024工總白皮書」,點出臺灣面臨「六大挑戰」、「四大難題」,並提出「七項關鍵」策略,這也是潘俊榮主掌工總髮布的第一本白皮書,以「迎向曙光」爲題,10月將率十大產業代表,面見總統賴清德提建言。
爲確實掌握臺灣製造業面臨的挑戰,今年白皮書特別針對十大產業進行調查,發現產業界認爲缺工、減碳、產業轉型、能源政策、缺人才及兩岸關係,是當前經營的六大挑戰。潘俊榮坦言,五缺非但未解,十大產業更全面直指缺工、缺才問題,遠比缺水、缺電更加嚴重,也導致產業失衡嚴重、M型化趨勢更加明顯。
潘俊榮引述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話說,產業AI化將是解方,而在AI領域中,臺灣已位居核心地位。他認爲,現在正是臺灣要把握AI、淨零碳排帶來的產業轉型的機會,不斷的創新。
工總副理事長陳進財、侯傑騰也提醒,AI是高耗能、「吃電怪獸」的事實,呼籲政府應正視能源配比與穩定供電,特別是穩定、價格合理的低碳能源,不但攸關產業淨零轉型、也關係到產業的競爭力與生存。
面對全球淨零大課題,侯傑騰直言,臺灣即將進入碳有價時代的同時也應儘速推動「臺版CBAM」,否則,臺灣會遭受不公平的競爭,也將無法實質達成減碳效果,「只是將碳排送到國外去,這是很嚴重的碳泄露制度。」
至於產業界關切的兩岸關係,工總白皮書再三強調「和平穩定」策略,強調兩岸過去建立相當不錯的供應鏈,應善用已有的優勢,在經濟上運用產業實力,贏取大陸供應鏈及其他供應鏈系統重要角色,「不應輕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