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競爭力報告:萬家基金
鋒靂 時浩
作爲2002年成立的公募基金,至今已有20歷史的萬家基當前資金2019年資金在官規模纔剛剛突破千億,過去兩年,公司體量快速增長,收益能力也處於行業中上水準,本期文章將從萬家基金的規模增長、產品結構、投資風格、基金經理四個方面對公司進行剖析。
規模增長曲線
萬家基金原名天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8月,成立之初萬家基金的原始股東爲天同證券、上海久事、湖南湘泉,三家公司分別持股60%、20%及20%。
作爲國內證監會首批批准設立的基金公司之一,萬家基金的成長髮展並不順利,成立初始的十年,公司股東頻繁爆雷,股權也經歷多輪轉讓。2004年,中國證監會負責人奔赴天同證券,因委託理財而債臺高築的天同證券將約13.8億元的鉅額資金轉移,而這筆資金據報道正是其客戶的保證金。
2006年,天同證券被發現存在60億元的委託理財黑洞,從此陷入破產旋渦;禍不單行,同年萬家基金持股20%的股東湖南湘泉由於經營管理不善、嚴重虧損、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等問題,被湘西州中級人民法院宣告破產還債。
對於基金公司而言,股東實力對其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爲避免大股東相繼破產帶來的負面影響,天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於2006年更名爲萬家基金。在天同證券和湖南湘泉兩大股東相繼破產後,中泰證券(原齊魯證券)、深圳中航兩家企業分別受讓相關股東持有的萬家基金股權,至此萬家金股權結構隨之變更爲中泰證券持股60%、上海久事持股20%、深圳中航持股20%。
由於當時基金公司主要股東持股比例不得超過49%的規定,2009年中泰證券將其持有11%萬家基金的股權轉讓給山東國投,2012年,上海久事和深圳中航先後萌生退意,分別將其所持萬家基金20%的股權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國際實業此次轉讓的萬家基金40%的股權正是此時以約2.09億元的作價通過競拍獲得,並於2013年初獲證監會審覈通過。至此,萬家基金在成立初期的10年間,先後經歷了4次股權變更,資產規模也不過240億元。
2014年10月,曾於上海財政證券公司任職,擁有監管系統背景的方一天加入萬家基金,次年7月正式接管萬家基金,成爲董事長,然而,由於公司股權的持續轉移,經營層面的不確定性讓公司在2015年的牛市中資管規模並未取得體量級別的增長,截止當年末在管淨資產不過261億元,剛剛回到兩年前水平,同期業內已有易方達、工信瑞銀、華夏等多家千億體量巨頭,與公司成立期間相近的天弘基金更是憑藉支付寶帶來的渠道優勢,規模已達到6000億級別,對於擁有券商系背景的萬家基金來說,公司的成長速度只能說的上不合格。
此外,基金經理的頻發變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的產品業績,收益表現上以萬家基金髮行最久的偏股基金萬家行業優選混合(2005年)爲例,該產品截止2021年末回報超過10倍,整體而言並算得上優異,但在基金經理變動上,2005年至今萬家行業優選混合(累計基金經理更換超過20次,黃興亮接手前2014、2016、2017、2018五年間更是有4個年度表現跑輸業內均值水平。
儘管存在種種問題,但在2015年後,隨着經營層面進入相對穩定階段,萬家基金的資管規模也進入了相對穩定的增長期。然而,2018年,公司因股權爭奪再度陷入糾紛。
2018年1月,山東國投掛牌轉讓萬家基金11%股權,次月,二股東國際實業與上海樸承組成聯合體參與萬家基金股權競購。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樸承成立於萬家基金股權掛牌轉讓的第二天,其出資人基本爲萬家基金的管理層,包括方一天、李麗、陳廣益、蘭劍、經曉雲、莫海波等,公司法人也由萬家基金董事長方一天(出資最高2150萬)擔任。
由於彼時國際實業已擁有萬家基金40%股權,若繼續獲得山東國投轉讓的11%股權,那麼意味着中泰證券將不再對萬家基金擁有核心控制權。不過,該轉讓事宜最後並未成功,齊河衆鑫競拍獲得山東國投轉讓股權,至此中泰證券、國際實業、齊河衆鑫分別持有49%、40%及11%的股權,上海樸承也於同年8月註銷。
值得注意的是,齊河衆鑫的背後是背靠萊鋼集團的山東隱形鋼鐵富豪劉鋒,而劉鋒擁有的萊蕪鋼鐵集團有限中泰證券是第一大股東,作爲仍處於發展階段的公募基金,股東間的股權爭奪對萬家基金的經營產生了嚴重影響,2018年8月,公司“一拖十五”主力基金經理高翰昆離職,同年11月,“一拖六”基金經理卞勇也因個人原因離職,二人均是萬家基金培養的主力基金經理,均於2010年前入職且離職前擔任核心高管要職。
2019年後,隨着國內資管改革興起,公募基金行業體量的快速擴容拉動了萬家基金管理資金規模的增長,同年末公司淨資產規模達到1219億元,同比增長44%,而在2020、2021兩年,萬家基金維持了相對快速的漲幅,截止2021年末管理資產規模已達2852億元,相比2019年規模翻倍。
從收益回報來看,2019年萬家基金沒有產品虧損,2020只有萬家精選混合、萬家瑞興靈活配置混合A兩款虧損超過1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公司則有多款產品表現亮眼。其中,萬家行業優選混合在黃興亮接手後2019、2020兩年均稱爲公司收益表現最好的產品,年回報分別爲89.83%、97.32%,業內排名9/741、43/1011,萬家臻選混合、萬家成長優選則在此2019-2021三年內均實現業內排名靠前的收益增長,其中萬家成長優選整體回報超過200%,萬家臻選混合則以194%漲幅接近該數值。
基金的業績和管理規模呈現高端正向相關走勢,表現在利潤結構端,伴隨近年來公司資管規模增長,根據中泰證券招股說明書及年報披露,2020年起萬家基金淨利潤終於過億,全年回報達到2.19億元,而在2021上半年,公司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對應利潤達到1.68億元,同比增長30%。
然而,萬家基金的股權轉讓似乎並沒有告一段落,2021年7月21日,國際實業擬向山東省財金集團全資持股的新動能基金轉讓其持有萬家基金全部股權,交易作價9.5億元。而根據資料顯示,這家山東國資下屬的母基金與中泰證券關係密切,此前曾共同參股山東中泰天使創業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夥)和中泰威智(棗莊)新舊動能轉換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此外,新動能基金參股的山東省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亦有參股中泰證券。截止2021年3月末,相關事項仍處於審批階段。
產品設計趨勢
產品數量上,萬家基金當前擁有基金數量186只,除去處於募資期基金,相關產品規模已超2500億級別,其中:
開放型基金167只,合計規模1644.38億元,債券型基金是中歐發行數量最多也是體量最大的產品,合計規模887億元,數量55只;
混合型基金是公司發行數量最大的產品,當前數量合計96只,規模接近700億元;
貨幣/理財基金合計規模1017.83億元,基金數量金佔13席。
分佈組成上看,萬家基金的產品結構與博時基金多有相似之處,不傾向於傳統的指數型和新興的QDII等基金類別,組成中均以債券基金爲主,同時貨幣理財型產品佔據公司管理較大份額,純股票型基金在萬家基金產品中僅有1只。
資產配置結構上,2010年以後,伴隨行業管理規範化,企業資產規模快速增長,出於平衡倉位需求和風控合規管理,債券投資已在公募基金配置已佔據越來越大的比重,多數基金公司已形成股、債1:1的均衡配置模式。相比較而言萬家基金在2010年起更傾向於將資金投入債券市場,除去2014年股票投資已44.01%佔比略超過債券的35.61%外,其餘年份公司股票投資基本只維持在全部資金份額的2成左右,同時留有2成左右的在手現金。
對比配置結構相類似的博時基金,作爲以債基出名的公募基金,2015年後債券已成爲博時最主要的投資領域,其份額在資產配種中始終維持50%以上,股票配置則由僅僅佔比10%-15%區間,同時博時基金基本從不滿倉,且始終維持20%左右的現金佔比。
儘管資產結構相近,但在公司風格上萬家與博時卻並不完全相同。對於博時基金而言,其留有充足現金的原因往往並不是因爲有着過大的業績壓力,而是產品組成中存在較多的中短債,同時貨幣/理財型基金體量更高,投資時限較短也意味着公司經常要面臨較多的資金流入/流出,因而在資產配置中需要較高的準備金以備各種需求。此外,在發展風格端博時基金偏好平穩、不激進的穩定增長,這一趨勢早在公司發展初期就已確立,即使在以股票投資佔據主流的發展初期,博時依然習慣留有10%以上的準備資金,來更靈活的調整投資結構和麪對各類突發情況。
相比之下,萬家基金則以長債爲主,中短債合計規模不足10億元,且貨幣/理財型基金比重也低於博時基金份額,在股票投資並不算高的前提下,其面臨的贖回壓力更多可能是因公司經營層面頻繁股權多輪轉讓和基金經理頻繁更迭所致,投資風格的變化讓萬家基金不得不留有更多準備金以備不時之需。
年度收益方面,2021年萬家基金共有30款產品(不同A/C類別單獨計算)實現超過20%的整體增長,基金數量超過以研究能力見長的中歐基金(對應數量25只), 其中,萬家新機遇龍頭企業混合A整體表現最好,2021全年增長超過70%,同類排名13/1984,運營該產品的基金經理束金偉2020年4月起剛剛接手運作該產品,2020年二、三季度,萬家新機遇龍頭企業混合A單季漲幅連續超過業內均值10個百分點,階段增長達到24.55%、29.45%。
李文賓是萬家基金2021年最大的贏家,全年共有6款基金產品收益超過40%,持倉偏好上李文賓重倉科技新能源賽道,且奉行復制策略,不過,在前十大重倉股份額上,李文賓偏好並不極端,持股集中度約在4.5成左右。將時間週期放寬至三年期,萬家成長優選混合A、C是李文賓目前運營時間最久的產品,以萬家成長優選混合A爲例,該產品除去2018年因市場行情波動表現不佳外,近三年分別實現64%、84%、46%的整體回報,綜合表現相當不錯,得益於整體回報表現良好,該產品自此前的1億元水平在過去一年增長至年末的14.23億,同其分屬不同類別的C類基金萬家成長優選混合C也由0.91億元規模漲至11.84億元。
2021年中歐基金由15款產品未能實現盈利,其中萬家瑞興靈活配置混合A以11.86%的整體回撤位列頭名,從持倉結構來看,該產品一至四季度先後重倉地產、醫藥、消費、海外資產,從結果來看無一例外地均買在了行業高點,當然,對於運作該產品的劉宏達來說,其在2021年5月纔剛剛接手此基金,並在三季度對產品結構進行了較大調整,新增了騰訊、旭輝控股等中資海外資產,不過,由於國際形勢等因素影響,三季度該產品便實現10.64%虧損,且在新年以來,該產品繼續虧超15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作爲一名從業近4年的基金經理,劉宏達過往管理的基金產品回報也算不上優秀,其在浙商任職期間回報最好的產品浙商全景消費混合A 2017.12-2019.12回報不過80%,而在2020年12月加入萬家基金以來,目前管理的所有產品均處於虧損狀態。
若以百億規模爲限,不考慮貨幣基金前提下,萬家基金共有3款產品上榜,除去上文提及的萬家行業優選混合,萬家鑫璟純債A是公司目前規模最大的產品,運作該產品的基金經理周潛瑋2016年加入萬家基金,在加入萬家基金前擁有於上海銀行金融市場部擁有10年債券交易經驗,2018年7月起與蘇謀東合管萬家鑫璟純債A,並於2019年9月起單獨負責運作,在3年半任期間共取得15.94%整體收益,位於行業中上水準;相比之下,尹誠庸管理的萬家惠享39個月定開債成立自2019年成立以來回報僅有6.42%,其中2021年3.06%階段增長位於全市場中下游,全年排名1976/2800。
投研風格特色
萬家基金的研究體系並不明晰,或因公司核心成員的變動頻發,公司內部存在許多不同的投研風格。投研部總監莫海波是一位典型自上而下體系的投資者。研究風格上,莫海波偏向於左側逆向投資,其選擇行業的標準首先是要經過長時間大幅度下跌,此外估值方面對比歷史和外海市場均要處於歷史底部區間,另外,莫海波在選股時不喜歡機構偏愛的個股,逆向投資的理念讓其在資產組合中配有較高比例的對地產股。莫海波偏好左側和絕對低估值的投資風格和中歐基金的曹名長有類似之處,但是,莫海波的投研體系並不侷限於低估值產業,其在訪談中表示也會根據部分倉位進行自下而上選股以便隨時變現。
對比莫海波而言,萬家基金另一位知名基金經理李文賓則是自下而上投資的忠實簇擁。選股上李文賓看重優質成長股盈利的三個指標:盈利的釋放節奏、可持續性和盈利質量,而在行業景氣週期和競爭格局判斷上,他則偏好基於行業中主流公司的摸底實現分析,
當前掌管資金接近250億元的黃興亮是標準的價值投資者,其在持股中不會進行大幅倉位調整,也很少依據風格切換而大幅調整持倉,其管理的萬家行業優選混合基金的重倉持股的兆易創新、比亞迪、華測檢測等持有周期均超過1年時間,用他自身的話來說就是,“我接受所有短期的不確定性,不去做預測,也不去做預判。”
對於公募基金來說,內部存在多種投資風格並非壞事,如中歐基金則在權益投資市場將股票投研團隊分爲行業精選、價值、成長、量化四個策略組,行業精選策略組的投資總監爲周蔚文、葛蘭,價值策略的投資總監曹名長,成長策略組的投資總監爲王培、周應波、王健,量化策略組的投資總監爲曲徑。但是,對於萬家基金而言,公司內部並未對不同風格基金經理作以區分,從職責上講李文賓、黃興亮均爲莫海波下屬,且李文賓爲公司自己培養的基金經理,但研究風格上三人卻存在明顯差異,另外,在投資領域上三人也存在共同範圍,這一狀況不只出現在這三人身上,而是萬家基金普遍存在的現象,投資領域相近加投研風格不同,很容易在公司內部形成資源擠兌,而在團隊溝通協作上也會存在較大的溝通成本,進而影響整體效率。
交易渠道端,作爲背靠中泰證券的基金公司,萬家基金的產品發行主要依靠中泰證券提供的交易席位,據中泰證券招股說明書披露,2016-2019.09,萬家基金交易席位租賃費用分別爲738.91萬元、1380.45萬元、1638.62萬元及1169.57萬元。佔當期交易席位租金比分別爲2.94%、5.01%、5.95%及5.45%。從比例佔比上,中泰證券從萬家基金處獲得的交易席位佣金並不大,但事實上,自中泰證券入主萬家基金後,萬家基金旗下產品在佣金方面一直對股東有所偏愛。
以萬家基金旗下萬家180指數爲例,萬家180指數是公司成立最早的基金,中泰證券入主前該產品2003-2007向天同證券每年支付佣金26.67萬元、13.45萬元、12.4萬元、13.45萬元和80.64萬元,佔當年佣金總量比重分別爲17.36%、9.34%、28.13%、12.1%和8.76%,而在中泰證券入主後,僅在當年其向中泰證券支付佣金量便達到210.5萬元(佔比22.88%),2008年相關數據進一步達到512.7萬元、71.17%。儘管在2008年該產品因違反《關於完善證券投資基金交易席位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但在此後的10多年裡,萬家180指數對中泰證券的分倉比例依然處於高位,遠超其他證券公司。
基金經理業績表現
基金經理人數上,萬家基金當前擁有29名基金經理,業內排名29,平均任職年限1年又307天,和行業平均1年227天任職年限基本相當。根據Choice數據,業績表現上,按在管類型劃分公司共有13款基金2021年回報超過10%,束金偉、劉洋管理的萬家新機遇龍頭企業混合A、萬家瑞隆混合A分列前兩名。
以2021年爲限,將時間節點拉長至3年,萬家共有7類產品實現翻倍回報,其中李文賓憑藉342.40%、286.92%的綜合回報包攬公司收益榜單前兩名,莫海波則以超過200%的綜合回報位列次席。
將上述基金經理掌管的基金細分,這些過去三年實現翻倍的基金產品中,今年1-2月由於市場波動劇烈,不少產品業績回撤嚴重。其中,萬家行業優選混合在規模超百億級別下前兩個月跌幅9.77%,耿嘉洲管理的萬家人工智能混合A儘管過去一年回報超過30%,但在今年其產品跌幅接近15%,業內排名2670/2871,成爲萬家單基金虧損比例最高的基金。李文賓整體回撤控制較爲優秀,在超額收益明顯的同時,今年前兩個月其管理的靈活配置和偏股型基金回撤均維持在行業平均水準。
從管理風格繼續劃分,以體現基金經理投資能力的任職年化回報上看,剔除任職三年期以內的員工,萬家共有5名基金經理在擅長的領域實現了超過10%的幾何年化回報,平均年化收益達到18.68%,考慮到劉洋(萬家瑞隆混合A,23.04億規模)、葉勇(萬家雙引擎靈活配置混合,2.50億規模)分別只有一款基金入選,若剔除後公司相關數據便僅有10.95%,無論基金經理人數還是綜合收益能力均與博時、中歐、富國基金等業內排名前列的基金有一定差距。
黃海是萬家基金年內表現最好的基金經理,作爲與前海開源並列成爲業內唯二擁有收益超過10%產品的公募基金公司,萬家基金黃海、前海開源吳國清分別有3、4款產品上榜。首先看黃海管理的基金,作爲萬家基金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黃海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此前曾於中銀萬國研究所、華寶信託投資公司、中銀國際證券資產管理部等擔任研究員級投資經理等職,在2020年9月加入萬家後,接手運營萬家精選混合、萬家新利靈活配置混合、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混合三款產品(當前合計規模9.05億元)。
過往經歷來看,黃海的投資成績並不算好,多數時間處於被套狀態。數據顯示,即使算上年內業績增長,截止2022年3月1日,黃海管理的萬家精選混合、萬家新利靈活配置混合、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混合任職回報也分別只有1.54%、1.92%、-5.48%,同類排名882/1289、1646/2026、1860/2026。以單季表現相對最好的萬家精選混合爲參考,該產品自黃海接手後僅在2021年第一、第三季度跑贏市場,其餘時間均呈現虧損狀態,且低於同類平均回報至少10個百分點。此外,在黃海在2020.09-2021.10運作的另一款產品萬家瑞興,任期更是達到了23.78%的整體虧損。
投資風格上,黃海奉行復制策略,且持股集中,前十大重倉股比例超過70%。具體持倉方面,黃海投資集中在地產和能源領域,其中對地產股偏愛尤其明顯。以其當前管理規模最大萬家精選混合爲參考,僅在2021年4季度,該產品前十大重倉股中的金地集團、保利發展、招商蛇口、萬科A、金科股份、新城控股六家房企合計規模佔淨資產比重已達55.32%,而該比重已經是2021年以來的相對低點。
在萬家精選混合的最新募資說明書中,產品提及該基金將選取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清晰的發展戰略、優秀的管理團隊、穩健、透明的財務狀況、在成本控制、技術、市場、資源、政策環境等經營層面上具有一方面或多方面競爭優勢的上市公司,可這隻堪比地產ETF的公募產品卻似乎並沒有做到。僅以其持有的金科股份爲例,2021年6月公司實控人黃紅雲因拖欠前妻3.72億元分手費成被執行人;2021全年,該公司的合同總銷售額同比下降14%;今年2月,金科商票逾期拒付,重慶兩江新區金科地產總部大樓被砸,此外公司還有拖欠供應商、工程款、同時強制員工購買內部理財等負面消息被曝。
穆迪方面預測,在未來12-18個月內,因合同銷售疲軟導致收入確認預期下降,金科股份收入/調整後債務之比將從截至2021年6月前12個月的87%降至75%左右,與此同時,由於土地成本的增加和主要市場實行限價政策,其利潤空間將受到壓力,其EBIT/利息覆蓋率之比將從同期的2.5倍降至2.2 -2.3倍左右。
其實,早在黃海接手前該三款產品已經重倉持有地產股票,黃海接任後不過是進一步強化了其地產投資風格,從萬家基金內部看,公司權益部門賭賽道風格已成趨勢,除黃海外,黃興亮、高源、劉洋等基金經理分別重倉持有半導體、農業、消費等行業資產,鑑於過去兩年醫藥、光伏等賽道興起,依靠單一賽道重倉獲得超額收益似乎成爲了部分基金經理的出名之路,但除了黃海,其他人似乎並沒有那麼幸運,黃興亮管理管理的萬家行業優選混合(138.99億規模)近6個月虧損20.01%,高源近一年整體虧損也超過業內均值5個百分點。
萬家另一位上榜的基金經理則是操作型選手。過往業績來看,章恆管理過的基金產品並不多,期限也不算長,收益表現卻處於業內上游。以其當前管理萬家頤和靈活配置混合來看,2020年末、2021年2季度兩個報告期,該產品換手率分別達到980.32%、775.61%,而2021年,四個季度該產品前十大重倉股比重在4-7成大幅波動,依靠大量的擇時操作,章恆獲得了超額收益,在持倉集中在傳能能源和地產股背景下,過去一年該產品階段漲幅18.33%,位於行業前1/3水準。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短線式交易只能在基金規模較小時實現,隨着資產規模增長,市場對其產品的收益預期有了更高要求,如何選擇優質行業的潛力公司將成爲重中之重。
投研部總監莫海波是萬家基金另一位名氣較大的基金經理。上文投研風格部分提及,莫海波是一位偏好逆向投資且注重低估值的基金經理,具體投資上,莫海波前十大重倉股集中度較高,前十大重倉股比重在6-7成左右,此外,換手率方面其也維持在2倍以下,不傾向於頻繁調倉。
以其管理期限最長、業績表現最佳的萬家品質爲例來看,自2015年擔任該產品基金經理以來,6年間任期回報286.52%。由於投資偏好絕對低估值且不青睞機構重倉品種,莫海波在某種程度上和中歐基金曹名長具有相似特點,不過,曹名長賺取的更多是企業價值迴歸帶來的收益,而莫海波則更關注企業低谷後帶來的成長型,此外部分靈活的倉位配置同樣也爲其產品提供了更高的超額收益能力。
舉例來說,贛鋒鋰業在2017年2季度起已出現在萬家品質的重倉股名單,彼時公司並不出名,股價不足50元,至2021年2季度最後一次出現在前十大重倉股之列,該公司股價已漲至130元/股,同理相近的,萬家品質在此前年份重倉的地產、軍工股也並非當時熱門概念,2021年,莫海波延續了逆勢建倉爲主的投資理念,三季度起買入大北農、隆平高科、登海種業等農業股票。
集中持倉疊加絕對低估值股票,莫海波的風格使得其基金產品抗跌能力較好,而左側佈局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產品具有良好成長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該風格難以避免的會使得持股期限較長,而行業風口的來臨又非基金經理所能決定,即使以新能源產業爲代表,贛鋒鋰業在持倉三年後才迎來快速增長,而同期持有的天齊鋰業直至清倉也沒有讓莫海波賺到一分錢。
總結:作爲證監會首批批准設立的基金公司之一,成立於2002年的萬家基金可以算得上老資歷,然而,由於公司股權歷經多輪轉讓,經營層面的不確定性讓公司發展並不順利,在公募基金2007、2015年的兩個風口中,公司並未享受到行業紅利,在成立的第19年中,依靠國內資管改革,公司資管規模纔剛剛突破千億體量,遠遠落後於以天弘基金爲代表的同期公司和後起之秀。
產品設計上,萬家基金的產品結構同博時基金相似,均注重貨幣型產品,同時債券類較多,在資產配置上也習慣留有2成左右的現金備用。然而二者在本質上卻存在不同,博時選擇留有更多的準備現金原因在於產品組成中存在較多的中短債,同時貨幣/理財型基金體量更高,投資時限較短也意味着公司經常要面臨較多的資金流入/流出,而萬家基金則以長債爲主,且貨幣/理財型基金比重也低於博時基金份額,在股票投資並不算高的前提下,其面臨的贖回壓力更多可能是因公司經營層面頻繁股權多輪轉讓和基金經理頻繁更迭所致,投資風格的變化讓萬家基金不得不留有更多準備金以備不時之需。此外,雖然債券產品較多,但在業績方面萬家基金的債基收益回報並不算優秀。
萬家基金的投研體系可以稱得上混亂,公司內部存在多種投研風格,投研總監莫海波以自上而下投資爲主,偏好絕對低估值企業,從職位來看其下屬李文賓、黃興亮卻有着不同投資理念,對於公募基金來說,內部存在多種投資風格並非壞事,然而,公司在風格差距較大前提下多位基金經理研究領域卻存在交叉,投資領域相近加投研風格不同,很容易在公司內部形成資源擠兌,而在團隊溝通協作上也會存在較大的溝通成本,進而影響整體效率。
資金管理規模上,現階段在管超過2500億的萬家基金體量已經不算太小,但其存在着很多中小型基金的通病,一方面來說,公司管理層對長期發展缺乏明確規劃,成長路徑不明,另外,核心高管投研能力不足、集團背後抽血又進一步制約了企業的試錯和擴張成本。從產品方面來看,面對產品同質化嚴重、資金流向業內龍頭,萬家基金經理流動性過大,發行產品風格多次轉變再度打擊了公司的規模增長,橫向對比整體情況相似的財通基金,雖然財通基金王牌基金經理金梓才業績並不算差,但縱觀公募整體市場,業內中上的成績單顯然撐不起一家基金公司頭牌,而萬家基金主推的黃海、莫海波、黃興亮也有着類似問題,想要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公募市場實現長期發展,對於萬家基金而言,如何選擇一條差異化可長期發展的道路,將成爲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