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總統建言】林忠正/小英經濟政策應優先回應年輕人
▲民進黨前副秘書長林忠正指出,如何迴應年輕人的需求,應該是小英總統經濟政策的優先重點。(圖/記者範綱儀攝)
● 林忠正/經濟學博士,曾任立委、金管會委員、民進黨副秘書長、中研院研究員、臺大教授。
改善青年居住 不能只靠打房
蔡英文總統在2020年的大選贏得大多數年輕人的支持,才能在選票上大幅地領先國民黨的候選人韓國瑜。一個國家大大小小的經濟問題總是多如牛毛,但是在內政上,如何迴應年輕人的需求,應該是小英總統經濟政策的優先重點,例如青年人的居住、就業和創業等問題。
臺灣房屋市場的問題非常多,從房屋建造的資訊到售屋的計價方式,透明化程度都非常不足,消費者總是處於不利的地位;而且持有房屋和土地的成本(實質稅率)偏低。
近年來,臺灣房價的高漲,固然和目前全球的低利率狀況息息相關;但是,現階段提高利率打房,並非可行的政策。解決年輕人的居住問題,最有效率的作法,可能就是尋找都市周邊的適當的農地和林地,快速變更成都市計劃用地,配合交通條件的改善,建造可供租售的中低價位青年社區。
這個政策一旦能順利起動,不只能改善青年居住問題,也能打斷都市房價不斷飈漲的走勢。如果推動廣泛性的房貸利息補貼和租金補貼的政策,大致只會進一步擡高都市房價而己!
▲林忠正指出,推動廣泛的房貸利息補貼和租金補貼的政策,只會擡高都市房價。(圖/記者林敬旻攝)
支持青年創業 須有效引導資源
輔導青年就業和創業,在臺灣已經有許多學者專家提出許多的政策建議,作者就不再贅述。不過,最重要的是,政府主管機關和教育機構能夠深入瞭解臺灣社會和產業的脈動,掌握未來變遷的正確方向。
政府不只要推動各種產業和學校教育緊密結合的政策,政府也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和人才,引導年青人學習未來社會和明日產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此外,年輕人創業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來源;另外就是新創事業的規模通常不大,創業者往往缺乏企業管理的經驗、或無財力僱用企業管理的相關人才,往往不久就因經營不善而倒閉。
小英政府如何有效引導銀行和大衆的金融資源、在職或退休的相關人才投入新創事業,積極協助創業者處理這兩個問題,青年創業的問題大概就可以解決大半以上了!
▲林忠正認爲,若政府能有效引導銀行和大衆的金融資源、在職或退休的相關人才投入新創事業,青年創葉問題將解決一大半。(圖/記者黃國霖攝)
臺灣須提防中國突然廢止ECFA
兩岸簽訂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Cross-Straits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在2010年9月12日生效。ECFA早收清單對我方的關稅減免,每年平均約有160億臺幣。
2020年即將屆滿10年,不過後續的服務貿易協定簽署後,因爲太陽花運動而未能生效,而且貨物貿易協議的談判也被迫中止,臺灣部分政商人士擔憂ECFA面臨無法續約的問題。
事實上,WTO(世貿組織)並無強制十年到期ECFA就會失效的規定,而是WTO希望參與經貿協商的國家之間,能在十年內達成全盤的協議。所以,ECFA沒有「續約」的問題,只有任何一方表達終止協議的問題。
小英必須踏實地面對北京爲了打擊民進黨政府,未來隨時突然發動廢止ECFA的舉動。即使中國廢止ECFA,影響臺灣出口的範圍估計約低於5%,因爲目前持續享受到優惠的貿易金額大約是148億美元,主要以石化、汽車零件、農業爲主。如果ECFA突然被中國廢棄,這對臺灣產業的打擊還是不小。
▲林忠正指出,ECFA不存在續約的問題,而是要提防中國突然終止協議。(圖/記者蔡紹堅攝)
不過,ECFA早收清單中,減免關稅的待遇應該是雙方相互有利的措施。如果中國單方面廢止ECFA,其實也會傷害到中國消費者和相關產業的利益,更會在世界市場上傷害中國自己供應鏈的競爭力。
殺敵一千,也會自損八百,最好是彼此避免無謂的廝殺,維持互利的現狀!不過,中國是一個政治掛帥的國家,小英政府必須隨時掌握中國對於ECFA態度是否轉變的任何資訊,才能快速而且有效地協助業者分散市場或進行產業轉型。
臺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也無法參與一些重要的聯合國重要組織,例如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銀行、國際貨 幣基金(IMF)、國際勞工組織(ILO) 等。臺灣不能參加這些國際組織的會議和討論,但是在現實上,又必須遵守它們的規定和決議,其實對於臺灣人民極爲不公平。
臺灣雖是WTO的正式成員,但這幾年,這個世貿組織的功能逐漸僵化,區域性經貿組織和兩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重要性反而升高了。
▲2019年,蔡英文委任張忠謀擔任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代表 。(圖/記者李毓康攝)
臺灣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成員,但不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RCEP)、東協、以及「東協加六」的會員國。RCEP與「東協加六」的成員國都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前者的主導者是東協,後者的主導者是日本而已!中國的強力反對,是臺灣無法參加這些區域性經貿組織的主要原因。
美國在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後,其他11個國家簽署了全新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
CPTPP目的是降低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它佔全球經濟規模的13%以上,產值達10兆美元。若是美國加入,比率則高達全球經濟產值的40%。目前中國雖然不是成員國,但是在中國的壓力下,臺灣想成爲會員國並不容易,仍需非常努力!
臺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利大於弊
臺灣和美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在進行協商,如果臺灣成功地與美國簽定自由貿易協定,代價是臺灣要提高進口美國的農畜產品,特別是美豬的進口。
雖然美臺自由貿易協定對臺灣整體經濟上是利遠大於弊,但小英如何訴服國內民衆和反對黨接受「進口美豬換取美臺自由貿易協定」,必定又是場難打的政治鬥爭!
▲林忠正指出,臺美簽署FTA利大於弊,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圖/記者蔣婕妤攝)
中國全力封鎖臺灣的國際參與,小英政府如何突破中國的封鎖,而能與主要貿易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本來就是非常艱困的挑戰!如果能完成任何一個重要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就足以彌補喪邦交國的失分!
不過,小英要如何說服臺灣人民,讓大多數民衆瞭解:臺灣無論是參加區域性的經貿組織、或是與任何重要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臺灣雖然都會得到經濟成長的利益。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臺灣也必需付出代價,例如增加外國農畜產品的進口,以及開放外國人蔘與臺灣特定的服務業。
小英政府如何事先擬定相關的政策,而能在受益者和受害者之間取得合理的平衡,如此才能化解國內的反對力量?例如:面對開放美豬進口的議題,政府要如何做,才能協助豬農轉型或轉業?政府又要如何做,才能讓消費者分辨和選擇不含瘦肉精的豬肉?這些纔不致於造成反對的農民和消費者大串連,硬是將美臺自由貿易協定打入地獄!
世界經濟雙元化的生存之道
從1980年代末期到2010年代末期,這30年間臺灣經濟傾中化的發展,並不是臺灣的政治選擇,而是美中兩國的和解和合作,才造成全球經濟結構變遷的結果。
2010年代後期,臺灣開始在經濟上發生「去中國化」的趨勢,也是美中兩國的對抗,而造成整個世界經濟貿易的大轉變。這個去中國化速度若太快,臺灣受到的經濟衝擊自然就越大。小英政府在世界經濟雙元化的過程中,如何說服美國接受臺灣產業在過渡階段,進行服務中美兩方的雙元策略。
面對目前全球產業鏈的重整,很多企業爲了生存,即使不想做產業升級的轉型努力,也要將工廠遷徙至其他低成本國家。政府不是銀行家,也不是企業家,更不是技術創新者。政府要做的是,順着全球產業鏈轉移的潮流,規劃出適當的引導政策,例如更新法令以及活化金融服務。在企業遷徙或轉型的過程中,當一個稱職的助產士。
▲林忠正指出,在世界經濟雙元化的過程中,小英政府要說服美國接受臺灣產業在過渡階段,進行服務中美兩方的雙元策略。(資料照/路透)
在這個大變局當中,臺灣政府必須努力改善產業的經營環境,讓我們廠商在ODM和OEM方面的功能發揮極致,臺灣的廠商才能夠繼續作爲西方國家科技產品生產流程中的關鍵設計者和生產者。
政府也要提供足夠的誘因,鼓勵我們廠商提升自己的能力,進化成爲國際供應鏈的整合角色,緊密地結合美、日的相關產業,讓臺灣成爲先進國家與新興國家都不得不依靠的角色!也只有如此,臺灣的經濟才能由薄利代工的外圍角色,轉化成爲世界經濟核心國家的成員!
延伸閱讀》
►【給總統建言】林忠正/防疫之外要準備對中國避險
熱門文章》
►【武漢肺炎】「這件事」比疫情更傷臺灣經濟
► 李牮斯/中美金融貨幣戰將升溫 臺灣預備好了嗎?
► 林騰鷂/私校肥貓多 董事發大財「靠這招」
► 看更多【林忠正】專欄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