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創業者”管清友:保持不斷學習的狀態至關重要
10月27日,在山東大學威海校區迎來辦學四十週年之際,山東大學(威海)財政學專業1997級校友管清友與其他三位校友一起回到母校參加對話沙龍,講述創業故事。對話期間,管清友還客串點評嘉賓,對其他三位校友的創業故事進行了點評。自稱“不給年輕人提建議”的管清友還建議學弟學妹“不扎堆“,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管清友,山東大學(威海)財政學專業1997級校友,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如是資本創始合夥人。自稱“非典型創業者”的管清友表示,自己之所以走上創業道路並非事先設定,而是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取捨和選擇的結果。
“我是1997級經濟系的,讀的是財政學專業,本科畢業後圍繞這個領域繼續深造學習,讀碩、讀博,直到後來做完博士後,纔去找了個單位工作。”管清友介紹說。公開資料顯示,2001年管清友從山東大學本科畢業後,攻讀了上海社科院碩士、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博士,畢業後到清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並擔任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能源與氣候變化項目主任。博士後出站後,入職中海油,做宏觀經濟和能源行業研究。管清友說,到2017年底,他組建團隊做獨立研究,現在主要圍繞着宏觀經濟資本市場等做研究,“所以我實際上是個非典型創業者。”不過,這些年他與一級、二級市場打交道較多,觀察創業者特別多,這個過程讓他對賣方市場有了更多瞭解。
管清友說,他很感念1997年到2001年在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四年的讀書時光。他上大學的時候沒有金融專業,“我是學財政學”。“我報志願的想法特別樸素,就是覺得1997年改革開放了,經濟工作很重要,就去找經濟系。至於什麼專業,也沒太看。總體上感覺,無論你學什麼專業,保持不斷學習的狀態至關重要。”至於後來到不同平臺工作,也有機緣巧合。在他看來,要保持對於對於現實、對於市場的感覺,保持不斷學習的狀態。
管清友在很長時間內曾經是山東大學威海校區“挑戰杯”一項記錄的保持者。管清友回憶道,當時他做了個論文,就威海市城市形象建設與旅遊業發展關係進行了探討,提了一系列具體舉措,報了上去。“我都上研究生了,他們才告訴我說,你得了一個獎,這個獎是可以保研的。”這次沒有功利心的研究經歷,對他日後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乃至後來的創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當時是衝着拿獎去的,可能還限制了很多東西。”
對話過程中,管清友忍不住客串了一把點評專家。他說,自己這些年有一個工作就是觀察和總結創業,因爲還兼着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的副會長。他說,每一個創業者都特別不容易。“如果可能,先到大平臺打打工,學習學習,對市場或者對行業熟悉一些再去創業,可能會更好。當然,這不是標準答案。”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管清友表示,他當年在求學的時候不太有創業意識,當時整個社會氛圍也不是這樣一種氛圍,“我感觸比較大的是,如果你保持一個學習狀態,保持對現實市場、對產業的敏感度,很多時候可能是水到渠成。”
提問環節,有學生請管清友給在校大學生一些建議,管清友說,他現在從來不給年輕人提建議,也建議專家不要建議。不過,他還是給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說,有些同類項不要扎堆。“不扎堆,然後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保持一個學習的狀態,保持對社會、市場、世界的敏感度,一直保持一種相對積極的狀態,我想,山大的學生總不會太差。”
(大衆新聞·齊魯壹點 記者 徐玉芹)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