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本報評論員慄玉晨

沒有科技創新賦能的新質生產力,就沒有經濟增長的潛力與後勁;沒有經濟增長的潛力與後勁,民生保障也就無從談起。要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和重點任務,就必須充分發揮首都優勢,推動形成符合首都定位、彰顯創新優勢、厚植綠色底色、深化區域協同、充滿發展活力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格局,就必須進一步提高市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可謂牽住了北京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令人備受鼓舞。

1月14日,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北京市市長殷勇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及11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爲“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的關鍵之年,北京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思路清晰,任務明確,催人奮進。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新時代首都發展的根本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滿足羣衆需要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和重點任務,就必須充分發揮首都優勢,推動形成符合首都定位、彰顯創新優勢、厚植綠色底色、深化區域協同、充滿發展活力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格局,就必須進一步提高市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創新不止步,發展添動力。在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真抓實幹,科學技術必須打頭陣。因此,《政府工作報告》不僅提出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爲引領的央地協同創新體系,大力推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九大專項攻關行動,圍繞新能源、合成生物等領域再佈局一批新型研究創新平臺,還將以創新需求爲導向謀劃新一輪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五年行動,將加強概念驗證、中試熟化等平臺建設作爲重點,將推動中關村示範區空間優化提升,設立市級高新區,支持科技園區建立事業企業相結合的運營管理模式作爲抓手,將創新型產業集羣示範區承接三大科學城成果不少於300項作爲目標,從而爲充分發揮北京創新策源功能奠定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北京把積極佈局建設未來產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重點培育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生物製造、新材料等20個未來產業,加快6G實驗室和6G創新產業集聚區等項目建設,完善首批10個育新基地功能,支持一批種子項目落地轉化,梯度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這對支撐北京中長期經濟增長、構築新型競爭優勢、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具有先導作用,對培育新增長點、開闢新興賽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北京經濟實力具有重大意義。

民生無小事。滿足羣衆需要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扣“七有”“五性”,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在增進民生福祉上用心用力的各項務實舉措,是《政府工作報告》濃墨重彩的一筆。從打造市民觀城觀景視廊50條,到建成電動汽車超充站1000座;從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到在“老老人”數量較多的區域新建50個養老服務中心,老樓加裝電梯完工600部,新建2000張家庭養老牀位;從醞釀完善公園、場館、演藝空間等周邊商業配套設施規劃佈局,到謀劃新建和更新60處羣衆身邊的運動場地和健身設施……集中力量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問題,成爲北京高質量發展一個鮮明特徵。對北京這座擁有2100多萬人口的超大型城市而言,“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既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爲,紮實辦好民生實事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沒有科技創新賦能的新質生產力,就沒有經濟增長的潛力與後勁;沒有經濟增長的潛力與後勁,民生保障也就無從談起。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可謂牽住了北京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令人備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