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毛髮再生密碼! 臺大研究:從雞皮疙瘩研發「生髮藥物」新標的
▲臺大醫院皮膚部主任林頌然主持的跨國研究團隊,從雞皮疙瘩裡發現生髮秘密。(圖/臺大提供)
頭髮在人類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掉髮不僅可能造成外表上的改變,也會影響到當事人的心理。而發展生髮藥物及治療,一直是再生醫學研究上重要的議題。毛髮具有周期性再生,而毛髮的再生需要毛囊幹細胞的活化。臺大跨國研究團隊透過幹細胞的基礎研究,將引領發展新的治療方法與標的。
臺大「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暨研究中心」副主任、醫學工程系特聘教授暨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林頌然領導的研究團隊,與美國哈佛大學臺籍學者許雅捷透過跨國研究合作分析毛囊幹細胞的基礎調控機轉,找到毛囊幹細胞調控與毛髮再生的新密碼,以及可能的新治療標的。研究成果於今日獲登國際頂尖期刊 《細胞》(Cell)。林頌然表示,研究團隊從雞皮疙瘩現象分析「豎毛肌」及毛髮直立的機制,發現了在寒冷時,交感神經會高度活化,此時除了可以刺激豎毛肌收縮產生雞皮疙瘩之外,毛囊幹細胞活性也會同時被提升,具有加速毛髮再生以增進保溫的功能。這也可以解釋何以寒帶動物如北極熊等有着豐厚的皮毛。
▲臺大研究發現,從雞皮疙瘩發現生髮密碼。(圖/臺大提供)
林頌然也說,此研究解釋了交感神經如何在發育時,建立同時支配豎毛肌以及調控毛囊幹細胞的功能;另一方面,在動物成體之後,交感神經也高度依賴豎毛肌提供的結構支撐功能。因此,三者的關係是互相影響的,因爲,他們發現一旦毛囊失去豎毛肌,交感神經也會自毛囊附近退離。
過去的研究發現,雄性禿病人的禿髮處也可以看到豎毛肌消失。因此,交感神經可能也與雄性禿的病理機轉相關。而另一羣病人,因爲感染髮炎或是手術而導致身體半側交感神經興奮,也有此半側毛髮過多的情形。本研究也提供了這些多毛疾病的可能原因解釋。
▲臺大教授林頌然。(圖/臺大提供)
研究團隊另一突破性的發現,是解釋交感神經如何調控幹細胞的機制,交感神經在接近毛囊幹細胞處,會形成類似神經突觸的結構。此結構可以使交感神經有效率透過釋出正腎上腺素,精準刺激毛囊幹細胞的活性。在體內神經突觸的結構,過去只發現存在神經與神經的交界,或是神經與肌肉的交界。這是首次發現類似神經突觸的構造,可以用來調控體內的幹細胞。他們也發現毛囊幹細胞是透過ADRB2受體接受交感神經訊號,進而啓動毛囊再生。
林頌然也說明,此研究也有助於藥物研發。實驗中透過利用小分子藥物來活化ADRB2受體,也可成功活化小鼠毛囊及以及培養的人類的毛囊幹細胞。因此透過調控ADRB2受體或是其下游的分子途徑,將有潛力作爲開發生髮藥物的新標的,未來經過人體試驗後,最快6年就會有新的生髮藥物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