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休學躺平一年, 毫無改變, 我才醒悟:最愚蠢的教育, 就是“無條件接納”孩子

愛需要付出,也需要智慧。

當孩子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無條件接納”到底是什麼!這並不等於“放任”,它是一種深層次的愛,一種充滿智慧且帶有約束的愛,能給孩子帶來滿滿的安全感與力量,讓孩子去思考、探索,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作者:暖爸老白,本文來源:公衆號:“青春期父母成長課堂”(ID:fumuxue199)。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爲星標”哦!

一、

兒子今年14歲,休學一年後,這個9月,終於回到學校,重讀初一。

說實話,我和他爸都讀過不少育兒書,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自認爲還是比較有心得的。從小,我們就致力於給孩子一個輕鬆、自由的家庭氛圍,從不強迫他完全按照我們的想法行事。

大多數情況下,我都會尊重他的想法,讓他自己做主。比如,兒子小時候不喜歡吃青菜,我就單獨給他再做一份;中午不想午睡,我就陪着他一起玩;生氣摔東西時,我會在旁邊默默地收拾,給他足夠的空間去釋放情緒……

至於游泳、書法、散打這些興趣班,他開始時興致勃勃地報名,但上了幾節課後就覺得累了,不想繼續。我完全能理解他的感受,畢竟他還小,耐心和毅力還在培養中,這很正常。

回想我們自己的童年,也沒有像現在這樣學習各種才藝,不也健康快樂地長大了嗎?所以,對於兒子,我真的做到了全心全意地尊重他,接納他的每一個樣子,讓他成長爲最真實的自己。

正因爲如此,我兒子整個小學階段都過得相當快樂。儘管他有時候脾氣不太好,但幸運的是,他很聰明,學習成績一直穩定在班級前5名。看到其他家庭因爲孩子的學習問題整天爭吵不休,我心裡還暗自慶幸:多虧我懂得一些教育之道,兒子纔會這麼優秀。

然而,去年10月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始料未及。兒子因爲得了肺炎,在家休養了半個月,回到學校後,卻發現諸多不適應:學習跟不上進度、與同學關係處得也不好、上課煩躁聽不進去等等。雖然這期間,我也給他找各科老師補課,但效果不太明顯。

從那之後,兒子就總說自己頭疼,喘不上氣,想要請假休息,不想去上學。而且,他的情緒越來越不穩定,只要我們一提學習,他就會大發雷霆。到了後來,兒子開始對上學有了強烈的牴觸情緒,覺得去學校就是上刑,自己在學校太痛苦了。於是,他提出了請長假的想法,希望能在家自學。

我當時也心疼他,覺得畢竟因爲生病耽誤了,跟不上也是正常的,還不如在家有針對性地學,便答應了他的請求。再加上,我之前看了很多教育書和視頻,都說要“無條件接納孩子”,所以,我也尊重兒子的選擇。

可誰曾想,請假之後,兒子根本不自律,竟然沉迷於手機和遊戲,無法自拔。他對學習完全失去了興趣,甚至開始擺爛,不再有任何努力。而且一天只吃一頓飯、睡幾個小時,身體明顯瘦了一圈。

我一次次告訴自己,我要無條件接納兒子,他現在的狀態,只是暫時的,只要我堅持接納他,包容他,給他愛,他就一定會慢慢走出來!然而,半年過去了,兒子沒有一點改變!

有一次,我叫他出來吃晚飯,他打遊戲正起勁,根本不理我。我又喊了幾次,沒想到他頭一扭,滿臉怒氣地朝我吼道:“煩死了!快滾開!”

我心態徹底崩塌了:那個曾經讓我深感自豪的兒子,如今卻變得如此陌生和可怕。我百思不得其解,爲什麼我傾盡所有去愛他、接納他、支持他,最終卻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二、

每天看到小區裡其他孩子上學、放學,我的心就像被針扎一樣難受。

爲了改變兒子,我每天都會在網上看關於孩子厭學、過度沉迷手機以及休學的應對策略,積極尋找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直到我刷到一個視頻,講述了躺平孩子的家長所陷入的誤區,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無條件接納”兒子的一切,是非常愚蠢的教育方式!

回想起之前,我所謂的“無條件接納”,其實只是生硬地照搬了一些教育理論,而沒有真正領悟其背後的深意。結果,在實際生活中,我逐漸偏離了初衷,錯誤地將“無條件接納”理解爲,對兒子所有行爲的無條件縱容和妥協。既沒有設立合理的界限,又沒有引導兒子,學會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

最後導致兒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歸屬感和堅定的信念,失去了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情與動力,尤其在面對挫折時,沒有力量和勇氣抵抗。在這樣的狀態下,他選擇逃避現實,一頭扎進了手機裡的虛擬世界,在那裡尋找自己所謂的價值感和存在感。

想到這裡,我真是心痛不已。現在,我決定向內思考,先讓自己放下焦慮,活得輕鬆、精彩,進而影響孩子的生活狀態;再跟孩子在一些問題上達成一致,不再彼此拉扯、內耗,最終引導孩子走出陰霾。

具體做法,如下。

三、

1、保持輕鬆、向上的家庭氛圍,不要跟孩子一起待在“爛泥坑”裡,自己要先活得輕鬆、精彩。

兒子休學這段時間,我無時無刻不在恐懼、焦慮,擔心兒子從此一蹶不振,卻又無能爲力。然而,爲了能讓兒子感受到“尊重與接納”,我又不得不剋制自己的情緒,壓抑自己,結果家裡也變得死氣沉沉。久而久之,我發現,兒子的情況並沒有因此改善,反而越來越擺爛,整日黑白顛倒地玩手機,越來越自私且情緒化,不斷挑戰我的底線。

現在,我漸漸轉變了生活的重心,從關注兒子轉向關注自己,從壓抑自己到表達我的想法。因爲,最好的教育,不是要求,而是影響。於是,我開始早起、跑步、騎行,還學會了精心打扮自己,讓每一天都充滿活力。週末約上老公出去逛街、看電影,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我發現,當我的日子變得生動起來後,一個有趣的現象發生了——兒子開始主動走出房間,埋怨我們出去玩不帶他。我笑着迴應說:“你不是喜歡在家玩手機嘛,就沒叫你。”兒子聽了,嘴角一撇,故作無奈地說:“那我也得吃飯啊。”

我趁熱打鐵地繼續引導他:“是啊,待在家裡沒飯吃,但如果出去的話帶着手機,也玩得不盡興,這可怎麼辦呢?”兒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就不帶了唄!”就這樣,我們母子倆達成了共識:每次出門,都不帶手機,全心全意地享受美好時光。

漸漸地,我和兒子的話多了起來,經常一家三口一起外出尋覓美食,漫步街頭,心情都變得格外愉悅和舒暢。

2、接納兒子的想法和感受,但也要有底線、有規則,跟孩子約定好規則,和善而堅定地執行。

自從我和兒子的關係有了明顯的改善,我便開始實施下一步計劃,那就是引領他逐漸擺脫手機的束縛,走進外面那個五彩斑斕的真實世界。

於是,我好奇地問他:“兒子,如果不玩手機的話,你最想做些什麼事情呢?”兒子沉思片刻後,興奮地告訴我:“我最想去西藏!”他解釋說,他看到網絡上有些人很痛苦,但去了西藏一趟後,心靈好像被徹底洗滌了一樣,感覺特別酷。聽到這話,我和老公商量了一下,決定請個長假,一起自駕陪着兒子去西藏旅行。

當然,我們的決定並不是無條件的。在計劃自駕去西藏之前,我特意和兒子坐下來談了一次。

我對他說:

兒子聽了我的話,微微一愣,隨後他認真思考了一會兒,然後回答說:

於是,我們出發了。

一路上,兒子特別興奮,他坐在副駕駛,和爸爸熱烈地討論着該走哪條路線,會路過哪些美麗的景點。每當遇到令人震撼的景色時,兒子總是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機拍照,然後興奮地發朋友圈,還告訴我,他的同學都非常羨慕。

大部分時間裡,兒子都很好地遵守了我們的約定,只在晚上臨睡前,纔會拿出手機來仔細翻看白天拍攝的照片,和朋友聊聊天。偶爾超時間時,我會平靜地過去提醒,而他也欣然接受。因爲白天玩了一天,很累,晚上兒子很快便進入了夢鄉。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這一整趟旅行下來,兒子竟然一次遊戲都沒玩過!倒學了不少歷史知識,還對西藏的民俗和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動查了資料,跟我們講解。

3、跟孩子達成一致:自己的人生,要自己負責,自己想清楚未來要走的路。

旅程結束後,我們全家來了一場敞開心扉的談話。我們跟他說:

兒子也點點頭:

我繼續說:

兒子想了一會,說:

我又驚又喜,但我表現的不着急:

這次談話一週左右,兒子跟我們說,他想清楚了,自己還是要回去讀書,自己在家裡呆着其實也很無聊,他還說:

現在,兒子已成功復課快半個月了,學習狀態非常好,跟同學關係也處得很好。

陪兒子走過這段路,我才終於明白:愛需要付出,也需要智慧。

當孩子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無條件接納”到底是什麼!這並不等於“放任”,它是一種深層次的愛,一種充滿智慧且帶有約束的愛,能給孩子帶來滿滿的安全感與力量,讓孩子去思考、探索,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文章來源:文章授權轉載自“青春期父母成長課堂”(ID:fumuxue199),擅長處理青春期階段孩子厭學問題;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和孩子;家有青春期孩子,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