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麼的歸途

字節跳動(抖音)洽談收購餓了麼的傳聞,從需求,及軟件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都存在收購的可能性,但在實操層面,也要看價格與附加條件。

子彈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來,軟件業,尤其是做消費互聯網的軟件業一直呈現出“贏者通吃”的行業發展特徵。

這個領域缺乏差異化空間,它不像線下,一家門店只能輻射周邊一公里,甚至幾百米範圍的人口。現貨的經營方式在有限的物理空間內(門店面積一般就幾百平米),只能陳列有限的商品品項數,由此,門店與門店之間總有空間去找到彼此之間的差異。

基於軟件做零售則打破了時空限制,一個軟件理論上是可以輻射到全國人口,甚至全球人口。它也可以放進無窮的商品,把一個地方的商品帶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去競爭。

因此,在沒有地域區隔、時空區隔的情況下,軟件業的競爭呈現出了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特徵。而技術與資本密集型特徵帶來“贏者通吃”。

就像真實的戰爭一樣,憑藉地形地貌優勢,每個國家都可以對外宣稱自己陸軍的強大,但全球200多個國家,卻沒有幾個國家敢拍胸脯說自己是海軍空軍強國。因爲天空與海洋對於交戰雙方是對等的,處在同一片天空與同一個海平面上,彼此沒有差異沒有區隔,也沒有太多地形障礙與優勢。那麼,海空軍的競爭就會走向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競爭。

以此維度來看餓了麼的發展,可以發現,整合是有可能發生的。

首先,從資本角度來看,餓了麼長期面臨着虧損問題,在存量市場競爭環境下,其要維持市場份額,或者提升市場份額,都需要大投入。

阿里近期的“一拆六”實際則將餓了麼拋向了市場。在目前市場環境下,有能力且有意願投資餓了麼,恐怕只有抖音等少數幾家企業了。

而具體來看,只有抖音有可能大幅“增值”餓了麼。

一方面,字節跳動是當下中國互聯網市值最高的前兩家企業,比阿里集團高,而市值意味着融資能力。

另一方面,資本投向的一大方向是提升單量與市場份額,只有足夠大的單量才能爲後端技術帶來更大的應用空間,與更低的應用成本,進而支撐起技術研發。

而抖音的流量比阿里大,尤其是在年輕消費人羣中,外賣、團購的主體用戶羣則都是年輕人羣。這也是阿里過去做餓了麼的一個難題,它給不了餓了麼大流量。

其次,來看技術能力。

阿里傳統是做中心化的技術架構體系,在貨找人、“推薦”、分佈式AI領域是滯後的,其相關的技術儲備與應用水平並不是這個行業裡最領先的。

而餓了麼所做的本地生活業務又是分佈式的業務架構。

所以,從軟件業的發展趨勢來看,以上的兩點顯示,餓了麼在阿里手裡要做出太大價值,是比較困難的。

那麼,“賣掉”,或引入能把餓了麼價值做大的投資者,有可能性。

這一兩年來,餓了麼似乎也一直在謀求資本操作,一段時間來,它想提升單量規模,併力圖與美團做差異區分。

“餓了麼要做輕資產模型,與美團越來越重的‘重資產模型’產生一些差異,如果兩者的模型是一樣,那麼,市場就會按訂單規模與市場份額來估值,餓了麼的市值就會更低。”

緋聞

緋聞的另一端是字節跳動(抖音),抖音有沒有收購,或投資餓了麼的需求?

《商業觀察家》認爲是有的。但多大決心可能取決於抖音在本地生活市場中的定位與目標。

本地生活市場,尤其是外賣與即時零售領域,抖音目前是缺乏大力整合中小商家的基礎設施與生態能力。

它有人流,但缺足夠大的商流、物流能力。

具體來說,它的團購券業務、外賣業務當下的客戶多是連鎖企業、有一定業務規模的企業,但規模更小、且缺乏數字化能力、同城配送能力等小微企業,在抖音上,則相對並不多。

爲什麼相對不多?

你需要有一套基礎設施來讓業務更低門檻化,才能大規模整合中小商家。中小商家的整合能力是平臺的核心能力。尤其是小微企業,它是平臺構建起差異化能力、用戶活躍度等的核心支撐。

而即使是1小時達的即時零售業務,抖音目前的業務模型也都是做商家自配模型,但能自配的商家是有限的。

所以,《商業觀察家》認爲,餓了麼之於抖音會有吸引力。

這種吸引力是基於“服務”來構建本地生活的基礎設施、生態網絡。

本地生活的核心是做服務。這個領域,傾銷的“商品”其實是服務。美團的商品、外賣價格並不便宜,但美團提供的配送服務一定是最快的、最穩定的。

這個市場,如果沒有服務能力的提升,不能提升既有的服務水準,可能是吃不開的。

由此,儘管規模相對較小,餓了麼還是有一套同城配送網絡,可以提升抖音的配送服務能力。

餓了麼也有一點客戶資源與連接能力,有助於抖音更好地切入到中小商家。

由於本地生活市場的中小商家普遍“壽命”較短,像餐館的生命週期一般就在1.5年左右,這背後就需要養一套招商體系,來不斷跟進新冒出來的中小商家。那麼,就像配送網絡,自己單獨做一套,很多時候可能也不如整合一套划算。尤其在業務導入期,需要給每個商家補貼來讓商家“願意”做抖音,這也將是百萬級的商家補貼,成本很高。

這些可能構成餓了麼之於抖音的吸引力。

但這種吸引力能不能產生“行爲”,可能也不一定的,還需要看其他因素。《商業觀察家》認爲,還需要看三點。

1、戰略。

餓了麼還處於“失血”狀態,接下餓了麼,會不會“拖累”抖音,進而影響到AI等前沿領域的佈局與投入能力,可能會成爲一個考慮因素。

畢竟,字節跳動與阿里集團也存在很多交叉與競爭。

2、增量價值。

如果是單純的“耦合”性交易,就是買一個能力買一個產品來做加法,是有風險的。

有可能搭建成“草臺班子”。

同時,做了這個加法,在規模體量上也不是行業第一,這個領域有市場份額更高的玩家——美團。

所以,關鍵在於交易能不能產生增量價值,即兩者的融合是基於一個更高產品形態設想下的驅動,能滿足以前滿足不了需求。

這塊,要看抖音在這方面有沒有信心。

3、支付。

就是誰控支付環節?誰控最終的交易環節?

交易本身(進銷差價)很難賺錢。基於交易帶來的“地產”增值(流量數據變現),金融服務潛能卻利潤很高。

由於支付是一整條產業鏈的最終價值實現環節,它有分配整條產業鏈利潤,及調控產業鏈佈局的更大“權重”。是各大平臺之間的必爭之地。

微信支付之前大量投資線下超市等渠道,爲的就是買一個支付“入口”。

現在,如果要交易餓了麼,抖音與阿里在本地生活市場的支付“入口”就混在一起了,利益如何切割、如何分配?

投資消費零售 必看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