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7的國產神片,竟然只花了1300塊錢
十年前,一部近乎癲狂的影片《瘋狂的石頭》橫空出世,
不僅一下捧紅了包括導演在內的衆多明星,還讓觀衆再一次領略到了重慶的獨特魅力。
說起重慶你最先想到什麼?
吃貨會想到火鍋,驢友會想到山地。
但今天小妹要給大家安利的這部紀錄片,則講述了重慶的另一個符號,棒棒。
《最後的棒棒》
沒有大牌的明星,沒有什麼深刻的主旨,甚至連導演都是個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的外行人。
靠着1300多塊錢的投資,這部片子卻在豆瓣上拿到了9.7分。
好於99%的紀錄片。
作爲《瘋狂的石頭》的鐵粉,小妹還記得電影其中有這麼一個情景。
當黃渤一羣盜寶賊在第一次行動失敗後,郭濤曾用香菸和白酒收買了一羣人,棒棒。
第一眼看過去,除了極爲樸素的穿着,“棒棒”的手裡總是緊握着一根結實的棒子。
大家都知道重慶是個山城,一路上走不盡的臺階是這座城市最大的特點。
作爲中國的第一批農民工,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從農村到城市,
棒棒在這樣環境下應運而生。
他們挑着扁擔,遊走在大街小巷,幹着最沉重的活兒,賺得是最底層的錢。
《最後的棒棒》便圍繞着幾個有着幾十年棒齡的棒棒,用鏡頭真實地記錄着他們的日常生活。
重慶最繁華的解放碑路300米外,有一條小巷子,
因爲曾經巷子裡面都是住着靠手藝吃飯的老師傅們,於是便得名“自力巷”。
然而在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洪流中,如今的自力巷已經變成了這副模樣。
家家戶戶的牆上都有一個醒目的“拆”,但因爲衆所周知的難題,這些危房依然屹立在重慶的大地上。
春去秋來,如今的自力巷更多的都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居住地。
因爲相比其他地方,這裡的房租實在便宜,60塊錢起,300塊錢封頂。
導演何苦就在自力巷和他的師父老黃開始了棒棒的生涯。
第一天入住自力巷,導演顯然有些不適應,黑咕隆咚的房間裡必須開燈才能看得到路。
咯吱咯吱響的陳年老樓梯讓人害怕得不敢踩上去。
來了新人,老黃很是激動,他馬上將導演介紹給自己的鄰居,
而這些鄰居無一例外也是棒棒。
河南。
沒錯,這是個人名。
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叫什麼,因爲老家來自河南,於是大家便稱呼他爲“河南”。
河南來自一個離異的家庭,從小感受不到親情的他,在母親改嫁之後便離家出走,那年他17歲。
在外流浪了幾年,到了重慶後便加入山城棒棒大軍。
老甘。
住在自力巷53號的最高層,可大破洞讓門上的鎖成了一個象徵意義。
閒着的時候,他就會在屋子裡看《劉三姐》,一遍又一遍。
可以說每個棒棒身上都是一個故事,一段歷史。
由於影片以導演體驗棒棒生活爲視角,於是他的師父老黃就成了整個紀錄片當之無愧的男一號。
老黃出生於一個偏僻的農村,沒有文化,父親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鬥,母親改嫁等一系列變故讓在人生的前30年裡嚐盡了人生的苦難。
好不容易在40歲的時候討到了老婆,沒想到在自己外出打工時,老婆還是拋下女兒和別人跑了。
爲了養活女兒,他不得已來到重慶當了棒棒。
這段老黃的歷史,導演用了簡筆水墨的形式展現。
簡單,卻讓人心疼不已。
作爲這個城市最後的流動搬運工,棒棒沒有選擇貨物的權利。
街邊路口,在和僱主三言兩語的討價還價之後便敲定了工錢。
一般是10元,好的時候能拿到20.
然而這個價格背後的勞動力則是,33袋大米,每袋50斤,要把它們抗在肩上一趟又一趟,直到全部搬完。
很多時候他們樓上樓下,大件小件,忙活一個下午連20塊錢都拿不到。
連導演都說,跟着棒棒們討生活,他才真正體會到了“血汗錢”這三個字的意義。
作爲城市的萬金油,棒棒的業務也很廣泛。
有時僱主不願意親自動手的活都可以找棒棒來幫忙,
因爲自家給狗盛狗糧的勺子掉到了便池下水道里,這家的屋主就叫來了老黃。
只用趴下然後把手伸進去就能拿出來,但如此簡單的活,屋主寧願找別人都不願意自己動手,
原因只有一個,太髒了。
老黃本想讓屋主找個紙板,自己可以趴上去,但屋主不願意。
只是站在一旁敦促老黃快點快點。
在談好是20塊錢的價格之後,老黃毫無猶豫地挽起袖子將手伸到了下水道里。
完事後,他用肥皂將自己的手洗了整整3次。
可屋主連老黃碰過的肥皂也不想要了,乾脆讓他丟到了樓道的垃圾桶裡。
即使被這樣嫌棄,老黃依然是面帶笑容,因爲他賺到了錢。
幾分鐘就能拿到20塊錢,這樣的機會簡直是可遇不可求的。
由於城市發展太快,老黃熟悉的地點又太過侷限,某次挑行李的過程中,老黃一不留神跟錯了僱主。
晃晃悠悠走了好幾條街纔回過神時,可這時真正的僱主早已不見了蹤影。
他着急了,不僅因爲找不到人,很有可能連這趟活也白乾了。
從傍晚等到了深夜,依然沒有找到僱主。
導演勸他把行李交給警察,老黃想了想還是決定再等一個小時。
因爲一旦交給警察,他忙活一個下午就都全白費了。
這樣的情況他以前不是沒有經歷過。
老黃說,他不懂什麼高尚不高尚,也不懂什麼職業操守,20多年的棒棒生涯讓他只認一個理,那就是挑了一下午,還沒有拿到錢。
一分勞動必然會有一分收穫,這是以老黃爲首的棒棒們堅信的真理。
電影用極爲樸素的鏡頭展示了棒棒這個特殊羣體在城市生活中的真實一面。
討價還價時的他們,開玩笑時的他們,賭桌上的他們,獨身一人的他們。
他們用汗水見證了這個城市的發展,但卻沒能趕上它的腳步。
片末,由於危房拆遷,老黃和其他棒棒的行李財產被壓在了廢墟之下。
白天他們不敢過去,只能趁着夜色和導演偷偷過去扒,扒到鮮血直流才把攢了大半年的2000塊錢給找到了。
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老黃沒了打算,也許會再找一個便宜的地方,再住上一段時間,再幹上幾年棒棒。
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是影sir看完本片的最大感觸。
老一輩的節儉和生活的困境讓他們爲了省三五塊錢的路費,甚至願意再多走上幾十裡的路。
40年前的電視劇裡,棒棒軍被讚美成謙遜和高尚的勞動者。
但真實情況卻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沒有一個棒棒會認爲自己屬於重慶,或者重慶是他們的家。
據說當時很多電視臺不敢播這部紀錄片,理由是太過真實。
這難道不是天大的諷刺嗎?紀錄片本身就是真實記錄。
他們靠自己的勞動生存,甚至養活一家人,這本身就是一種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