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公益大講堂》上線 李蘭迪感受科技魅力
整理沙盤,拼接車廂,鋪灑“雪花”……看着手中逐漸成型的京張高鐵微縮景觀,青年演員李蘭迪卻總覺得還缺了點兒什麼。忽然,她想起了電影《詹天佑》,那條由我們自主建設的京張鐵路,展現了中國人的鑽研和實幹精神;而今,這條京張高鐵,又藉助高新科技和環保理念,承載起了北京和張家口的綠色冬奧夢想。
2月24日,由北京冬奧組委、北京冬奧會教育培訓工作協調小組攜手猿輔導在線教育、電影頻道共同推出的《冬奧公益大講堂》,繼續在“學習冬奧”微信小程序上線第四集。
透過線上教育平臺,擔任本期冬奧課代表的李蘭迪,足不出戶便與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設計規劃總負責人李興鋼、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威、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等專家老師展開實時互聯。京張高鐵智能型動車組、二氧化碳直冷製冰技術、“水立方”變“冰立方”等與冬奧相關的高新科技,均可在此次課程中一窺真容。
一臺平板電腦便能即時互聯專業名師的在線學習模式,也在本次課程推出後引發諸多網友讚歎。據悉,爲更便捷地普及冬奧文化與冰雪運動知識,北京冬奧組委攜手猿輔導在線教育共同推出了“學習冬奧”小程序,在這一冬奧雲端學習平臺上,《冬奧公益大講堂》、冬奧在線直播課等兼具權威性和趣味性的冬奧知識課程已然上線,將以百科式的內容集羣,提升你我對冬奧盛事與冰雪運動的參與熱情。
當科技之光照進冬奧
高鐵之上便能實時“無死角”觀看冬奧賽事?這些被愛看電影的李蘭迪驚呼只能在科幻片裡看到的場景,已經在我們身邊悄然成真。
貫徹“標準配置+奧運配置”思路,連接北京城區和延慶、張家口賽區的京張樞紐線,運行着中國第一條採用自主研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智能型動車組。據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設計規劃總負責人李興鋼介紹,5G系統覆蓋下,乘客可通過智能顯示屏實現即時通訊。而作爲史上第一個全5G覆蓋的冬奧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在開幕式、賽事直播中廣泛運用5G+4K、5G+8K等新技術,爲觀衆帶來全新體驗。
戴着VR設備,李蘭迪身臨其境般即時體驗着滑雪場中360度“無死角”的慢動作回放,連贊這份觀賽體驗“前所未有”。而這些智能科技體驗,都還只是北京冬奧會的“冰山一角”。“科技的發展,就是爲了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綠色是我們的辦奧理念,而科技是綠色的重要支撐。在賽場製冰環節,最令環保主義者頭疼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竟然成爲了場館最爲高效的環保利器!據瞭解,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引入當前最先進的二氧化碳直冷製冰技術。
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威介紹道,在製冷劑領域,本身就是大氣組成成分的二氧化碳是最低碳環保的,因爲我們在製冷過程中並不產生新的二氧化碳,且不會如氟利昂等傳統制冷劑一般對臭氧層產生破壞。與此同時,在製冷過程排出的餘熱還可被回收,用以滿足運動員生活熱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維護澆冰等能源需求,“大約一年可節省200萬度電。”
令李蘭迪感慨“太了不起”的環保新科技,其呼應的正是北京冬奧會“低碳環保,節能減耗”的工作思路。在北京冬奧會實現奧運史上首次100%清潔能源供電的魄力背後,是作爲發展中大國的中國積極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決心與表率。
冬奧場館,全民共享
望着3D打印而出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立體模型,對冰上運動蠢蠢欲動的李蘭迪不禁暢想:這樣漂亮的冬奧場館,今後有沒有機會上去滑上兩圈呢?
“你的疑問,想必也是大家的疑問。”對於很多並不瞭解冬奧工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小夥伴,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在線打消了大家的疑惑。“舉辦冬奧會不僅是爲世界各地運動員提供國際一流的訓練、比賽場館,還要爲北京和張家口留下一份可持續利用的寶貴財富,我們從一開始就要考慮如何在賽後爲市民提供最方便的體育健身服務。”
以國家速滑館爲例,劉玉民老師介紹道,在籌劃建設時就預先對冰面進行分模塊劃分,並根據不同項目分區域、分標準進行製冰,預計每天可接待超2000名市民同時開展多項冰上運動。
與此同時,曾在2008年承辦過夏季奧運會的場館,也將改造升級實現冬夏項目雙向轉換,有效提高既有場館利用率。“比如我們要將‘水立方’變身爲‘冰立方’,就可以在原有的游泳池中搭建可轉換的支撐結構,並在上面覆蓋以臨時的冰面。只要有這套臨時結構,無論冬夏都可以實現冰水無縫銜接的轉換。”
冬奧會不只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展示新科技的舞臺、推廣新理念的契機。在科技與環保的助力下,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帶給我們對未來美好生活更多的期待。
據悉,由北京冬奧組委、北京冬奧會教育培訓工作協調小組攜手猿輔導在線教育、電影頻道共同推出的《冬奧公益大講堂》在線精品課,將持續推出關注冬奧每一面的“專業課”。每週三11:00,《冬奧公益大講堂》全網上線,全集可在“學習冬奧”小程序上完整觀看。在光影世界擁抱冬奧,讓冰雪運動“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