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出走的決心》刷屏:當一個56歲的女人決定“拋夫棄女”

2024年7月,蘇敏和丈夫經過調解,簽訂初步的離婚協議。

她以16萬的金額,買斷離婚的自由。

兩個月後,以蘇敏爲原型的電影《出走的決心》在影院上映,蘇敏去看了電影。(本文涉及部分劇透,如果介意你可收藏此文,觀影后再閱讀)

出發前,她化好了妝,在片名出現的那一刻,她控制不住眼淚的落下。

2020年9月24日,56歲的蘇敏開着自己打工買來的車,離開了困擾她幾十年的婚姻,以河南鄭州爲起點,向南出發。

電影講了她出走之前的故事,一個名爲“李紅”的女人被女兒、妻子、媽媽的身份所束縛着,決定“拋夫棄女”。

她找回少年時“雲遊四海,騰雲駕霧”的夢想,開始人生新的活法。

李紅蘇敏的困於家庭的前半生,是許多普通女性的縮影。

爲了家裡的弟弟妹妹,早早承擔了長女的責任,犧牲自己的未來。

爲了小家庭的現世安穩,退守後方照顧着一家老小的生活日常。

在所有人都在自己的軌道上穩步前行時,留給女性的生活彷彿只剩下結婚生子,帶完孩子帶孫子這一條路。

或是忠於內心的選擇,或是一部分人迫於現實的無可奈何。

中年女性是否有別的出路?

蘇敏李紅正在路上,尋找答案。

人到中年,李紅向母親發出了第一聲質問:

“媽,我本來應該考大學的。

是你們爲了你們的親兒子,非不讓我考,這公平不?”

那時的李紅,只是想向弟弟追回屬於自己的兩萬塊錢。

爲了弟弟的事業,她幫了幾年的忙,說好的工資總是一拖再拖,如今她囊中羞澀,弟弟也總有諸多的藉口。

她提出欠錢不還法院見,弟弟則搬出母親這座大山,以親情爲要挾。

母親要她讓一讓弟弟,但“讓一讓”“等一等”這樣的話李紅早已聽了半輩子,苦也吃了半輩子。

年輕時她懷揣着大學夢,父親說家裡只有他養家太辛苦,要她這個長女扛起家庭責任。

父親的“讓一讓”,叫她讓出了讀書機會,成爲一個工人,在二十多歲時遭逢“下崗潮”,從此打了幾十年的零工。

爲了逃離父母的管控,李紅想到了結婚。

但婚姻並不是她的避風港。

下崗潮後遲遲找不到工作的那段時間裡,丈夫孫大勇的耐心越發有限,暴露了真面目。

他看不起李紅買花瓶賞花的小雅緻,對家庭的每一筆支出追問再三。

只要對不上賬,他便覺得是李紅偷拿了這筆生活費做私房錢貼補孃家。

等到李紅有了工作,他變本加厲,要求在家實行“AA制”。

但李紅不僅要與他平分支出,還要承擔全部家務。

想吃的辣不能吃,不敢殺的魚被逼着殺。

她渾渾噩噩度過了幾十年,每天買菜做飯,一回到家便是洗不完的孩子尿布,丈夫丟了一地的乒乓球。

把女兒帶大,照顧女兒生孩子,帶孫子,照顧他們上下學。

生活於她只是一個失去色彩的囚籠。

但李紅還心存一絲希望,她要等一等。

等女兒長大再提離婚;

等女兒生完孩子再參加同學聚會;

等孫子上學再開始自駕遊。

家人擠佔了她全部的生活,讓她無暇顧及自己,只能等一等,等事情忙完再說。

知名植物畫家曾孝濂的妻子張贊英便是如此。

她形容自己的婚姻是“委屈”的,照顧了丈夫一輩子,放棄了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對於人生仍有許多不甘心。

一邊忍不住事事以丈夫爲先,另一邊渴望着生活還有第二種活法。

“如果有來生的話,我絕對走我自己的路,我只要一個工作就完了。”

可永無止境的等待與退讓,永遠等不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只能等以後再說,等下輩子再說,但苦日子只靠熬永遠熬不到頭。

正因此,在自己忙於廚竈停下人生腳步,丈夫女兒女婿三人卻在推杯換盞,慶賀彼此取得成就“三喜臨門”時,李紅爆發了。

這一次,她不等了。

電影裡的另一個角色,閨蜜馬婕,則曾經擁有着李紅最爲羨慕的順遂人生。

她有工作,有一個愛她的老公。

同在一個下雨天,孫大勇自顧自撐着傘往前走,讓妻子李紅拎着一堆東西,狼狽地跟在後頭。

而馬婕夫妻倆則是在一把傘下緊緊依偎着,不讓彼此淋到一滴雨。

她倆是要好的朋友,也是人生的對照組。

但馬婕最終也變成了另一個李紅。

她曾經希望自己的退休日常是和丈夫過二人世界,一起去跳國標舞。

等到兒子娶妻生子,原先的設想變得遙不可及:

兒子兒媳要上班,擁有着婆婆、母親雙重身份的她不得不留在家裡帶孫子。

就像李紅無法拒絕女兒的懇求,馬婕自然也無法甩開傳統觀念下“男主外女主內”的包袱。

因此當她被迫留在家中照顧孩子時,她的丈夫卻得以置身事外,獨自瀟灑。

男人可以用一句“這是女人該乾的事”的話逃之夭夭,女人卻無法將其甩開。

只能被動或主動的,讓自己陷入帶完兒子帶孫子的循環中。

李紅再見到她時,馬婕正在接孫子放學,灰頭土臉,眼神盡是疲憊。

她無力從帶娃的家務中走出來,唯有心底仍存幾分不甘——

追問着同她一樣被家庭拖累,遲遲沒開始自駕遊的李紅:“還能不能走啊。”

電影中的女性,各有各的困境。

李紅每年無法參加的高中同學聚會,年少時的朋友次次都去。

但撕開表面的美好,底下全是生活的千瘡百孔。

有朋友的女兒正在鬧離婚,有朋友的兒子欠了幾百萬的網貸。

生活不會優待任何一個人,在不同的時代,擁有不同的條件,每個人依舊或多或少會面臨生活的難題,遭遇女性處境的身份滑落。

哪怕是幸福半生的馬婕,哪怕是有李紅這個母親兜底的女兒曉雪。

曉雪是享受家中全部資源的獨生女,對母親頤指氣使的父親會對她和顏悅色。

她有工作,有學歷,不至於陷落母親當年不得不掃大街的窘境。

可即便如此,當母親無力照顧孩子時,曉雪成爲那個必須爲此中斷事業,放棄社交的人。

父親只會幫倒忙,丈夫只會輕飄飄的一句當媽媽真偉大。

重返職場,用人單位也只會用“結沒結婚”“孩子多大”等一個個問題向她砸過來。

母親李紅成爲了曉雪唯一的救命稻草,她想要回到岸上,就必須踩着李紅的脊背。

代代相傳的“母職懲罰”,成爲母女倆共同的困境。

常聽到有媽媽抱怨不希望女兒過自己這樣的生活,女兒希望自己不要成爲媽媽。

但在這樣的困境中,我們不是成爲一個體諒母親的女兒,便是做一個爲孩子無私奉獻的母親。

女到中年,正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艱難時期,老人要護,孩子要顧。

有家庭的壓力,有經濟的重擔,每天像陀螺一樣忙得團團轉。

帶孩子時的身心俱疲,和伴侶的爭吵摩擦,家裡幹不完的家務……每一樣都能成爲一個人出走的原因,但我們很難擁有出走的決心。

總覺得有些事情並不是非斷不可,生活那點磕磕絆絆不是日子過不下去的理由。

決定離婚前,蘇敏也猶豫了好幾年,她忍過丈夫的冷暴力,熬過了三十年的無性婚姻。

即便如此,她對婚姻仍有幾分期待。

所以當她離開家後,丈夫第一次打電話是向她追要80幾塊高速費時,她會憤怒。她仍在期待男方的回心轉意。

在這個家庭裡,她習慣了看別人的臉色,照顧別人的感受。

希望這段婚姻還有幾分溫情,擔心女兒一個人是否能承擔起給前夫養老的責任。

每一次抉擇,都有千萬個忍耐的理由,讓自己退回到原來的軌道上。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隻要有勇氣就可以。

離婚或出走的決定看似輕鬆,實則艱難無比。是一次次失望的累積,也是一次次的思想重塑,最終淬鍊出新的自己。

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要有勇氣割捨過去,也有能力挺過黑暗。

首先是經濟能力。

亦舒曾經說過:

“一個女子沒有經濟能力,纔會萬劫不復,記住,勤奮工作,努力節蓄。”

在蘇敏沒有做出離婚的決定前,她一直在拓寬自己的選擇範圍。

沒有學歷,要照顧女兒的那些年裡,蘇敏一直在給自己謀求一份生計。

她當過裁縫、掃過大街、做過送報員。

這些工作讓她在家庭中拿回話語權,也爲她日後的自駕遊旅程埋下了伏筆。

買車還貸款,開設視頻號,56歲的她帶着兩千塊錢勇敢踏上新的人生。

擁有賺錢的能力,在哪跌倒都能站起來。

即使50歲、60歲,也有翻盤再來的機會,奪回生活的選擇權。

其次,則是行動力。

李紅蘇敏一直都在出走,試圖尋找命運的轉機。

逃離長女的困境,走出主婦生活,離開不幸福的婚姻。

人生的每個階段若是遇見了難處,她們不會就此沉寂,而是積蓄力量,等待着破局的時刻。

這是李紅的生命力,也是蘇敏的行動力。

想要“被看見”,只有我們自己先看見自己,幫助自己。

不因爲媽媽和妻子的角色,錯過了成爲更好的自己。

生活中有許多“蘇敏”,告別過去,開始新的旅途。

但十點君也知道,還有很多人無法成爲“蘇敏”,仍要埋首在鍋碗瓢盆的生活中,爲一家老小的吃穿精打細算。

這並不是她們的錯。

飯菜不會自己做好出現在餐桌上,地板不會自己變乾淨,孩子不會自己長大——

女性主動地或被動地承擔起這些工作,我們不能否認她們爲家庭所作的貢獻與犧牲。

最好的人生狀態不是非走即留,而是不給自己的未來設限。

當你想成爲全職媽媽,經營家庭時,能給自己鬆綁,擁有探索新的愛好與追求的自由。

當你覺得自己被當下的生活所困住,也相信自己有能力迎接人生新的可能。

有愛的能力,也有離開的底氣。

李紅出走的那一天,因爲跟家人吵了架,行程決定得匆忙,她的行囊只有一輛車,一頂帳篷。

她不知道可以去哪,也不知道有哪些地方可去。

在經過高速路口時,她向人問路,工作人員告訴她許多路都被封了。

但同時,李紅得到了一句這樣的迴應:

“還有山路,野路,總會有路”

天無絕人之路,只要想走,路就在腳下。

點【在看】,敬每一個認真生活的女性。

你們看《出走的決心》了嗎?對李紅、蘇敏的故事有什麼感觸?在她們的身上,是否找到你自己的影子?

如今的你是否滿意現在的生活?你是否正在出走的路上?

作者 | 微微

主播 |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